=Start=
缘由:
继续整理记录一下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粉饰太平这本书(主要是讲从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之后朝廷里的权力之争和边疆一带的抗倭战争的内容)时做的标注和笔记,方便以后回顾和参考。
正文:
参考解答:
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熜学到的第一课。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第二章 大臣很强悍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张璁向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发动了进攻。
第三章 解脱
杨慎就这样在云南安下了家,开始吟诗作对,埋头著书,闲来无事还经常出去旅游,日子倒还过得不错,但在他心中的那个疑团,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当年父亲为什么要主动退让,致仕(退休)回家呢?
以当时的朝廷势力,如果坚持斗争下去,绝不会输得这么快,这么惨,作为官场浮沉数十年,老谋深算的内阁首辅,他必定清楚这一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弃。
杨慎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实在无法明了其中的原由。
直到五年后,他才最终找到了答案。
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在四川新都老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这位历经三朝的风云人物终于得到了安息。
杨慎是幸运的,他及时得到了消息,并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在父亲的灵柩入土为安,就此终结的那一时刻,杨慎终于理解了父亲离去时那镇定从容的笑容。
从年轻的编修官到老练的内阁首辅,从刘瑾、江彬再到张璁,他的一生一世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数十年的你争我夺,起起落落,这一切也该到头了。
战胜了无数的敌人,最终却也逃不过被人击败的命运,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绝不会有永远的胜利者,所有的荣华富贵,恩怨宠辱,最终不过化为尘土,归于笑柄而已。
想来你已经厌倦了吧!杨慎站在父亲的墓碑前,仰望着天空,他终于找到了最后的答案。
留下一声叹息,杨慎飘然离去,解开了这个疑团,他已然了无牵挂。
他回到了自己的流放地,此后三十余年,他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
杨慎终究还是得到了善终,他活了七十二岁,比他爹还多活了一岁,嘉靖三十八年才安然去世,著作等身,名扬天下。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为出名的,还是他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牌,这才是他一生感悟与智慧之所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胜利者嘉靖得到了唯一的启示:
只有权谋和暴力,才能征服所有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但在政治斗争中,方式手段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
第四章 龙争虎斗
第五章 锋芒
第六章 最阴险的敌人
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押上所有的筹码。 ——洛克菲勒
一个卑躬屈膝的人,无论如何逢迎下作、厚颜无耻,最终即使得到信任,也绝对无法获得尊重。
综合来看,夏言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孤傲。越接近权力的中心,朋友会越来越少,敌人则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要摆脱这一规则,唯一的方法是装孙子。
第七章 徐阶的觉醒
粗略计算下,徐阶应该算是一个死过三次的人。当然,没死成。 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徐阶诞生在浙江宣平,由于他的父亲是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所以后代史书把他算作松江人。
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足以让人发疯,相信只要是人类,就会难以忍受。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明明已经无法忍受,却还要忍受下去。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第八章 天下,三人而已
科学研究证明,上至三皇五帝,下到二十一世纪,远达非洲丛林食人部落,近抵家门口的老大妈居委会,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人事部门都是最牛的,说提你就提你,让你滚你就得滚。
第九章 致命的疏漏
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铣和夏言的结局被最终确定。
严嵩终究还是获胜了,自嘉靖十七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斗争,他终于战胜了夏言,用一种极为卑劣的手段。
第十章 隐藏的精英
高拱,正德七年(1512)出生,河南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人,嘉靖七年(1528)河南省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
嘉靖二十六年(1547)底,徐阶来到了翰林院,成为了掌院学士。他的第一个使命是教育去年刚刚考进来的庶吉士。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六位英才将交织成一个死亡的绳结,用他们的智慧和意志去争夺最高的奖赏——权力,失败者将成为绳结的牺牲品,被无情地绞杀。只有最具天赋、最精明、最狡诈、最坚毅的人,才能终结这场残酷的游戏,解开那个死结。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这次风波在丁汝夔的叹息声中结束了,在这场劫难中,大明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京城被人围了一星期,京郊地区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烧杀抢掠,无人可挡。 东西丢尽了,脸也丢尽了,这个建国以来少有的耻辱被后世称为“庚戌之变”,永远地记入了史册。
而要战胜一个无原则的对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所有的原则。
第十一章 勇气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年份,其特别之处就在于那一年的科举。 因为在这次进士考试录取的名单中,有着这样几个名字:张居正、李春芳、殷士儋、王世贞。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纵横官场四十余年的严嵩是真正的精英,他虽然贪污受贿,虽然结党营私,却无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为他知道哪些钱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只受到过一次真正的威胁,然而那位慈悲为怀的夏言先生放过了他,此后他变得更加谨慎小心,狡诈无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杨继盛英勇就义。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手无寸铁的杨继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只凭借他的信念和勇气。
临刑前,他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第十二章 东南的奇才
胡宗宪,字汝贞,徽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第十三章 天下第一幕僚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弘治十七年(1504)生人,家庭比较穷困。但他的运气还不错,祖上是世袭百户,虽说不是什么大官,毕竟有口饭吃。父亲死后,他继承了百户爵位,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更进一步,在当年的武会试中一举中第,成为千户,并被分配驻守金门。
俞大猷这辈子过得实在不容易,总是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明明被赏识,居然不升官,明明打了胜仗,居然被降职。
在明代,有所谓三大才子之称,入选的条件很简单: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但事实证明,由于竞争激烈,越简单的标准越难达成,评来评去,连唐伯虎兄这样的人才最终也没能挤进去。 所以最终能赢得公认,获此殊荣的,只有三个人:解缙、杨慎、徐渭。
徐渭,正德十六年(1521)生,浙江绍兴人,平生一大癖好是给自己取名字外号,曾用名数不胜数,如徐文清、青藤道士、田水月、漱老人等等等等,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徐文长。
第十四章 强敌
其实日本人到中国沿海混饭吃,从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两百多年你抢我抓,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如此庞大,且有组织、无纪律,实在要拜两位仁兄所赐,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
汪直,是明史上的称呼,其他史书大都称王直,十分凑巧,这位兄台正是胡宗宪的老乡,他也是徽州人,要说起这位兄弟的传奇经历,那实在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相对而言,第二号人物的实力要差一些,但他却比汪直更具传奇色彩——因为一个女人。徐海,徽州人,胡宗宪的第二强敌。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
曾有一位厚黑学前辈说过,违法的事情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可以做。而胡宗宪绝对是这个理论的优秀实践者。
第十六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所以徐海死了,而汪直还活着。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戚继光,这个名字将成为倭寇们最可怕的噩梦。
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
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
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
在现实面前,绝不妥协的杨继盛是伟大的,因为他历经磨难,坚持了自己的理想:舍身取义,报效国家。但妥协的戚继光,同样是伟大的,因为一个同样崇高的理想。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即千古传诵之《凯歌》,青史留传,余音不绝。
第二十章 英雄的结局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第二十一章 曙光
第二十二章 胜利
嘉靖已经离不开严嵩了,从嘉靖十七年(1538)起,二十多年之中,严嵩和他几乎朝夕相处,清楚他的脾气,知道他的喜好,两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超越君臣的关系,所以严嵩才能够得到嘉靖的全部信任,并利用这种信任去清除异己,谋取利益。 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也并不意味着严嵩会就此完蛋,最多不过是骂几句,给个处分之类,所谓革职抄家实在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参考链接:
明朝那些事儿4:粉饰太平
http://www.mingchaonaxieshier.com/ming-chao-na-xie-shi-er-4
明朝那些事儿(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5364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