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在现代社会,信息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你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并改善与他人的沟通和相互了解。
另外就是前面学习和整理了很多大语言模型的使用技巧,不论是现在很火的推理模型DeepSeek-R1,还是以前的指令模型通义千问/豆包等,和它们沟通的核心技巧其实就是把需求说清楚。那怎么样算是把话说清楚了呢?乔哈里视窗模型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因此在这里整理一下乔哈里视窗模型的相关知识,方便时常参考和回顾。
正文:
参考解答:
- 如果你想让他们生成的结果更符合你的预期的话,你需要让你和大模型之间的“开放区”尽可能的大,提升沟通效率和质量;
- 借助大模型来缩小你的“盲点区”和“未知区”,更好的提升自己;
- 和大模型之间,你需要保护好你的“隐藏区”,避免隐私信息泄露。
question
乔哈里视窗是什么?对于沟通来说有什么帮助?
answer
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由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英厄姆(Harry Ingham)于1955年提出的模型,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关系。这个模型通过一个窗口的形式将个人的信息分为四个区域:
- 开放区(Open Area):这里包含的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这部分越大,意味着个体之间越透明,信任度越高,沟通成本越低。
- 盲点区(Blind Spot):指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可能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括别人对你的行为或特质的看法,而你自己没有意识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隐藏区(Hidden Area):这是自己知道但选择不告诉别人的私密信息。每个人都有不想公开的秘密或感受。
- 未知区(Unknown Area):这部分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它包含了潜意识中的恐惧、天赋等未被发现的领域。
通过调整这四个区域的大小,可以改善个人之间的沟通质量。乔哈里视窗在沟通中有以下几个帮助:
- 提高自我意识:通过探索自己的隐藏区和盲点区,个人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 增强信任感:扩大开放区能够增加个体间的透明度和信任感,有助于建立更加真诚的关系。
- 改善人际关系:了解并尝试缩小盲点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 激发潜力:探索未知区可能会发现新的才能或兴趣,有助于个人发展。
总之,乔哈里视窗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用于改进人际沟通、增强团队合作以及提升个人和集体的效能。
question
如何使用乔哈里视窗模型?
answer
使用乔哈里视窗模型可以帮助个人或团队改善沟通和理解,从而增强关系的透明度和信任。以下是应用乔哈里视窗模型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 识别四个区域:首先明确了解乔哈里视窗的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点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对自己和他人在这些区域的信息进行分类。
- 扩大开放区:
-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让别人更多地了解你。这可以通过直接对话、反馈会议等方式实现。
- 反馈请求(Feedback Request):鼓励他人提供关于你的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以增加开放区的内容。
- 缩小盲点区:
- 积极寻求他人的反馈来发现那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行为或特质。
- 参与团队活动或工作坊,通过互动和观察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 减少隐藏区:
- 增加自我披露的程度,对于合适的对象可以适当分享一些个人信息,以建立更深的信任关系。
- 逐步降低心理防御机制,对可信赖的人展示更真实的自我。
- 探索未知区:
- 参与新的体验或学习机会,尝试新事物可能揭示出以前未曾意识到的能力或兴趣。
- 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或咨询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帮助挖掘潜意识中的信息。
- 定期评估和调整: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四个区域的大小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定期重新评估各个区域,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是很重要的。
实践示例
假设你在一家公司工作,想要提升与同事的关系。你可以开始通过自我披露分享一些非敏感的工作经验和兴趣爱好,以扩大开放区。接着,你可以请求同事给出关于你工作表现的反馈,以便识别并减少盲点区。如果有一些对工作有正面影响的经历或能力,之前没有向同事透露过,那么现在可以适当地分享出来,以减少隐藏区。最后,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承担新任务来探索未知区,挖掘新的潜力。
总之,乔哈里视窗模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人际沟通效果和个人成长。
在《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中,作者「脱不花」介绍了在沟通过程中应用乔哈里窗的 4 个步骤:
-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已知。
在和他人沟通之前,先列出自己知道的事项,以便缩小他人的盲区。
- 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
明确哪些信息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
- 第三步:探寻对方的已知。
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他知道的信息,以便缩小自己的盲区。
- 第四步:探寻共同的未知。
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有双方都不知道的情况,就一起寻找答案,以便缩小共同的盲区。
以上 4 个步骤,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共识的区域,缩小彼此的盲区。
参考链接: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乔哈里窗
https://www.woshipm.com/share/6020209.html
顶级认知的40大模型 | 第25期:乔哈里视窗
https://www.sohu.com/a/595228709_800763
通义千问
https://tongyi.aliyun.com/qianwen/
DeepSeek
https://chat.deepseek.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