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消费支出=前期投入+后期维护


=Start=

缘由:

看碧树西风大佬的微信文章时想到的一个点,同时联想到了以前的问题,所以简单记录一下,方便后面参考。

正文:

参考解答:

任何消费,无论是面子消费还是里子消费,大部分情况下,它都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分成两部分的。
第一部分叫做投入,第二部分叫做维护

你修一条路,有投入,有维护,不维护,那路就荒了。
你买一辆车,有投入,有维护,不维护,那车子就发动不了了。
无论你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里子,都是这样。

你知道古代的大臣,为什么反对大兴土木?
表面的原因是当下会花掉一笔钱,此时此刻浪费了人力物力,更深远的原因在于,一旦你修了圆明园,你要不要硬装?你硬装了你要不要软装?
软硬都装点完,你要不要像大观园一样,隔三岔五搞个宴会,搞个表演,搞个接待?要,就有维护的费用,这个维护的费用是长期支出的。

所以说,低欲望社会,站在绝大多数人的层面看,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在完全放弃了面子消费的前提下,依然是无法满足自己里子的需求的
大家不是低欲望,而是不得不砍掉一部分里子消费,才能维系收支平衡。而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要搞面子工程,那么他的里子部分,就必然要牺牲得更多。

在东亚,尤其在东亚的内地,生活从来不容易。绝大多数人这辈子,只追求里子,都追不到100%的体验,可能要砍去50%的人生体验,有些人甚至要砍去70%。

生活从来不容易,你不犯错的情况下同样不容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早的明白了人生,一步都不走错的年轻人,也未见得能把此生的里子体验拉满,何况那些不明白的人呢?


这也是之前经常看到的讨论“买得起BBA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在网络上,BBA未必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但在现实中,BBA就是多数普通人的天花板,56E更不用说

虽然现在BBA的门槛相比以前低了很多(同等价位的国产车在各方面配置上会高出很多),但依旧是大部分人很难够到的,对于那些加杠杆才勉强上车的人来说,也许现在勉强买得起,但考虑到后面长期的维护费用,建议还是算了。消费还是应该量入为出


question
买得起BBA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

answer
购买BBA(宝马、奔驰、奥迪)汽车的家庭条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这些品牌的车型覆盖了从相对亲民的入门级到高端豪华的不同价位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 中等收入家庭:对于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购买BBA的入门级车型如宝马3系、奔驰C级或奥迪A4L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这通常意味着家庭年收入在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之间,并且他们可能需要贷款来完成购车。
  2. 高收入家庭:对于那些拥有更高收入水平的家庭,比如年薪数十万元以上的人士,购买更高级别的BBA车型(例如宝马5系、奔驰E级或奥迪A6L)就更加容易。这类家庭通常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能够全额支付车款而无需贷款。
  3. 富裕阶层:对于非常富有的家庭,BBA品牌中的顶级车型(如宝马7系、奔驰S级或奥迪A8L)可能是他们的选择之一。此外,这类消费者可能会考虑其他超豪华品牌,但对于他们而言,BBA仍然是一种稳重的选择。
  4. 企业主和创业者:许多企业主和创业者会购买BBA作为商务用途,以展示公司的实力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即使个人财务状况不是特别优越,但为了业务需求,他们也可能会选择这类车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情况提供了一些大致的方向,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愿意为了拥有一辆BBA而节衣缩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将其视为日常开销的一部分。因此,是否能买得起BBA不仅取决于家庭收入,还与个人的消费观念、储蓄习惯以及财务规划有关。此外,随着BBA品牌不断推出更多价格区间的产品线,使得这些品牌对更广泛人群变得可及。


question
任何消费,大部分情况下,它都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分成两部分的,第一部分叫做投入,第二部分叫做维护。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answer(DeepSeek-R1)

嗯,用户问的是关于消费分为投入和维护两部分的理解和启示。首先,我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投入可能指的是购买某物的初始成本,而维护则是后续的持续费用。比如买辆车,车价是投入,油费、保险、保养就是维护。

接下来,用户可能是在消费决策时没有考虑到长期维护成本,导致后续压力。或者他们想更好地规划财务,避免冲动消费。需要解释清楚两部分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两者。

然后,启示方面应该包括财务规划的重要性,选择低维护成本的产品,还有消费观念的改变,比如是否真的需要某个物品,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可能还要提到理性消费,避免只看眼前投入而忽略后续支出。

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是希望优化自己的消费习惯,避免财务陷阱,或者在做大额购买时更明智。比如买房、买车,或者电子产品。需要举一些实际例子,让用户更容易理解。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误区,比如认为一次性投入高就一劳永逸,但实际上维护可能更贵。比如买便宜家电但维修频繁,反而更费钱。这时候强调总拥有成本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启示时,要突出长期规划和全面考虑的必要性,帮助用户形成更健康的消费观念,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可能还要提到环保角度,减少浪费,选择易维护的产品。

这段话揭示了消费行为的深层逻辑,将消费过程分解为”投入”和”维护”两个阶段,这个视角对我们理解消费本质和做出理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剖析:

一、消费行为的双重结构

  1. 投入阶段(购置成本):包括直接购买价格、安装调试费、学习成本等显性支出
  • 例:购房的首付款、购车的裸车价格、购买相机后的操作学习
  1. 维护阶段(持续成本):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持续性支出
  • 例:房屋物业费/维修基金、汽车油费/保险、相机镜头升级/存储卡消耗

二、现实认知偏差

  • 购车预算仅计算车价,忽略年均2-3万的养车成本
  • 健身卡冲动消费时,忽视时间投入和课程持续支出
  • 购买智能家居设备,低估网络升级和维护的人工成本

三、经济决策启示

  • 购车决策应计算5年使用成本(折旧+保险+油费+保养)
  • 宠物养育需预估15年医疗/食品/寄养费用
  • 电子产品需考虑配件更换、软件订阅等隐性支出
  • 维护成本应控制在月收入的5%-15%
  • 采用”成本/使用次数”公式评估真实价值(如千元大衣穿100次=10元/次)
  • 选择标准化产品(如通用耗材的打印机)
  • 关注产品可靠性指标(汽车故障率、家电返修率)
  • 优先模块化设计(可单独更换电池的电子产品)

四、生活智慧延伸

  1. 关系维护视角:人际交往中,建立关系(投入)后需要情感维系(维护)
  2. 健康管理启示:健身器材购置(投入)必须配合持续锻炼(维护)才有效益

五、商业社会应用

  1. 企业定价策略:打印机低价销售+耗材持续盈利模式
  2. 订阅经济崛起:软件服务从买断制转向SaaS模式
  3. 循环经济趋势:共享租赁降低用户维护成本
参考链接:

到底有没有亲戚朋友会盼着你过得好?
https://mp.weixin.qq.com/s/J2UQF9JR8tvLRYls2oFblQ

[汽车百科]BBA 真的是普通人的天花板吗?
http://www.360lib.com/ta102/000089MYM010420/

真的是有钱人家庭才能买奔驰 / 宝马 / 奥迪吗?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352271

DeepSeek
https://chat.deepseek.com/

通义千问
https://tongyi.aliyun.com/qianwen/

=EN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