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个人比较感兴趣,看上去谁都可以干的PM(产品经理)在职业发展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要求。如果没有的话,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转行去当个PM?哈哈。
正文:
参考解答:
PM应该具备的特质:
使命感,make life better ?
热情与兴趣,你的内驱力与燃料
强烈的学习意愿和与之匹配的方法
保持乐观,这世界并不美好,但正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好奇心,观察你的生活,并从中获取灵感
换位思考/同理心/小白视角/观察者
接受现实但要心怀理想,永远相信能够更进一步
不刻意追求不同,但需要有原则有态度,来帮你面对挫折
PM应该学会的技能:
扩大眼界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
学会审时度势(动态的、有预见性的)看待问题
学会多维度思考竞争,比如拼技术、速度、规模、人才…
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去了解你的用户
非常清晰的定义目标,不妨有些仪式化
知道自己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基于产品核心,寻找你的最小循环,进而帮助你分清主次
从别人的失败里寻找你的答案
PM的职业特点:
如果说RD是一个串行网络,PM就是一个星形网络。
工作方法上,你需要清晰划分和坚持各角色的职责边界。
工作态度上,任何人的事,归根到底都是PM的事。
如果一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说明问题没有暴露充分。
整合驾驭多种角色,获取项目的成功。
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方向上,做出正确的战术动作。
对PM“经理/总监”的额外要求:
事:承接并理解战略,拆解战略到战术层面
抗下压力,适度传导
激励政策与价值导向
人:
团队!团队!团队!
培养人,下属的成功才是管理者的成功
号召力,由你过去的口碑形成
所谓“管理技巧”大多无用,好的团队并不需要,但最终“业务进展”说明一切。
PM的典型成长路径:
– 初学者: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 在某业务中独挡一面:判断力、执行力
– 综合驾驭某个业务:洞察力、管理能力
– 能够实现横向迁移跨业务成功:方法论、组建团队能力
– 成为行业或领域的专家领袖:影响力、输出/培养能力
再长远的以后……
立功,更多岗位发挥作用、职业经理人路线
立言,形成方法论影响更多人、投资人路线
立德,践行自己的理想、创业路线
参考链接:
- 为何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这么火?
- 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懂到什么程度?
- 产品经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 产品经理的一天是怎样的?
-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或产品负责人会可能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的事?
- 创业公司产品经理怎么做?
- 解密大型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们的成长路径
- 产品经理职业发展5阶段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END=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 》 有 5 条评论
产品沉思录(精选) ProductThinking
https://index.pmthinking.com/
`
产品沉思录™是一个关于产品的知识库,也是一个 Newsletter (邮件组),始于 2017 年,主理人 少楠(Plidezus) 和 fonter。累计发布近 200+ 期,涵盖几十个人物/产品/公司专题研究,累计近百万字内容。
在这里你看到的是免费精选的部分,不必遵循什么顺序,就像是去一个花园参观,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看角度即可。
当然均衡的信息饮食,还需要多种来源:**短与长、简单与复杂、琐碎与崇高、熟悉与新奇。**所以我们关注的范围不局限于产品,还包括构建产品的许多其他相关领域,如新技术、新趋势、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个人成长、效率、哲学等。我们尽量选择那些**半衰期较长**的内容,以确保这些知识能**跨越时间,**所以你无论何时订阅,过去的内容都会对有价值。
万尼瓦尔 · 布什在 1945 年的《As we may think》中描绘到:
> 网络不仅能作为一个即时的出版机器(如微博、微信),它也可以被用来创造一个图书馆(如 Wikipedia ),一座数字花园。
>
我们斗胆想做一些穿越时间的事情,想试着看如果积累了十年以后,这座数字花园会变成什么样子。
**过去埋藏在地下,挖出来时是煤炭,是你今天的炉火。**
`
如何管理优先级:RICE 方法
https://index.pmthinking.com/RICE-142cfef0e2ec44a3b5ad51964abd186e
`
RICE 模型是产品经理常用的一种方法。
– Reach 触达力: 反馈在每个功能将有多少人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影响和有多少人会注意到的变化。
____定义
____
____- 估计每个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会影响多少用户。
____
____- 尽可能使用产品指标的实际测量结果,而不是随机去拍一个数。
____- 接触数量用每个时间段的用户数或事件数来衡量。
________- 这可能是「每季度客户数量」或「每月交易数量」。
____
____举例
____
____- 项目 1:500 个客户每月在注册漏斗中达到此点,30% 选择此选项。
________- 每季度的接触数量是 500×30%×3=450 个客户。
____- 项目 2:每季度使用此功能的每个客户都将看到这一变化。
________- 每季度的接触数量是 2000 个客户。
____- 项目 3:这一变化将对 800 个现有客户产生一次性影响,而且没有持续的影响。
________- 每季度的接触数量是 800 个客户。
– Impact 影响力:展示了该功能将如何为产品做出贡献以及该项目将如何影响您的客户。
____定义
____
____- 要专注于那些能对你的目标产生可观影响的项目,预估这个项目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________- 对于作者的团队来说,是「当客户遇到这个项目时,能够提高多少转换率?」。
________- 你的团队可能会用另一个目标,比如「提高采用率」,或者「最大化满意度」。
____
____分数
____
____- 影响程度难以准确度量。
____- 因此,作者设置了一些选项来衡量:**3 为「巨大影响」,2 为「高」,1 为「中」,0.5 为「低」,最后 0.25 为「最低」。**
____
____举例
____
____- 项目 1:对于每个看到它的客户,这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________- 影响程度是 3。
____- 项目 2:这将对每个客户产生较小的影响。
________- 影响程度是 1。
____- 项目 3:这在影响方面处于中间位置。
________- 影响程度是 2。
– Confidence 信心:表明了对所有估计的把握- 包括影响和工作量。
____定义
____
____- 有些主意非常激动人心但是并不明确,为了遏制住马上去实践它们热情,在评估时请把信心指数考虑进去(我们认为这个功能能实现 R 和 I 的自信程度)。
____- 信心指数是一个百分比,作者设置了另一种选项来避免决策瘫痪。
________- 100% 是「高信心度」,80% 是「中等」,50% 是「低」。
________- 比这更低的信心指数都可以认为是「登月计划」
____
____举例
____
____- 项目1:我们有定量指标来衡量接触数量,有用户研究来证明影响程度,还有工程预估会投入的精力。
________- 这个项目的信心指数是 100%。
____- 项目2:我有数据支撑接触数量和投入精力,但我不确定项目的影响会是什么程度。
________- 这个项目获的信心指数是 80%。
____- 项目3:这个项目的接触数量和影响程度可能低于预期,需要投入的精力则高于预期。
________- 这个项目的信心指数是 50%。
– Effort 工作量:取决于需要的“人月”,周或小时。这是一个团队成员在特定月份可以完成的工作。
____定义
____
____- 估算项目需要团队的所有成员(产品,设计和工程)的总时间。
____- 投入精力的预估单位是「人/月」
________- 一个团队成员可以在一个月内做的工作
________- 有很多未知数,所以考虑用整数来预估(一个月以下的任何事情都用 0.5 来预估)
____
____举例
____
____- 项目 1:这个项目需要约一周时间做计划,1- 2 周的设计和 2-4 周的研发时间。
________- 预估的精力投入是 2 人/月。
____- 项目 2:这个项目需要几周时间做计划,大量的设计时间和一个工程师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________- 预估的精力投入是 4 人/月。
____- 项目 3:这只需要一个星期的计划,不需要新的设计,几周的工程时间。
________- 预估的精力投入是 0.5 人/月。
您需要使用“Reach”,“Impact”,“Confidence”和“Effort”对建议的功能进行排名,并使用最终得出的分数来决定应首先实施的功能。
`
RICE:产品经理的需求优先级排序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3NDU3OQ==&mid=403678704&idx=1&sn=941bc2f6a69add67e40bccff979ee43a&scene=0#wechat_redirect/
差异才是竞争的目的
https://index.pmthinking.com/cb97d7db4f1f484588458ebec76a14ca
`
**我们模仿对手,却忘了差异才是竞争的目的**
只要你是做产品的,就经常会听到一种用户反馈的论调:别的 xx 都有 oo 功能,我觉得你们应该加上;如果偶尔团队开头脑风暴,也会听到各种关于竞品又做了什么,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除了听到,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产品越来越接近,升级的差别也越来越小(比如手机行业就是典型)。
消费者往往要求一些他们没有得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竞争对手所提供的。如果基于市场调查来改进产品,那么最终会发现彼此之间没有差异,而双方也会丧失自己的个性。
群氓,让所有人都趋于一致。而真正的差异并不来自于均衡化。
多数人关注在消除自己的差异,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鼓励我们特立独行,而鼓励我们按照一个模式,一张试卷来发展,抹杀了个性,忽略了应该强化这些差异。因为我们有改变自己「弱点」的冲动,而不是增强优势,和竞争者拉开差距。
警惕共识:了解竞品、学会聆听消费者等,都是促进人们一致化的工具
解决方案1:逆向战略
解决方案2:超越行业品牌(混搭)
解决方案3:敌意品牌
市场调查能告诉我们如何变得更好,但是他们无法告诉我们如何感到惊喜 —— 因为用户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惊喜。
Notion 的设计师 Ryo 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们经常会去 Dribbble(一个设计师发布设计作品的网站)看看当下流行什么,然后告诉自己千万别照着做 —— 这样做竞品调研,会更有价值。
人生亦是如此,你的不同才是你的价值,但一定要有一些基础能力支撑,否则只有差异没有能力也是没有用的。
`
技术领域小白必不可少的工作技巧和诀窍
https://linux.cn/article-15696-1.html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3/2/your-first-tech-job
`
开始一份新工作对任何人来说都让人害怕。下面是如何在你的第一份技术工作的早期阶段找到方向。
刚刚入职那几天确实令人害怕。 我现在依然可以清晰举出很多例子,例如在第一天上班前的晚上无法入睡,因为不知道第二天将要发生什么而内心崩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开始一份新工作就像踏入未知领域。即使你已是行业的资深人士,不可否认的是,你内心可能还是会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到有点害怕。
可以理解的是,刚入职的时候你的事情很多。你要认识新的人,有新的项目和技术要了解,有文档要阅读,有教程要看完,还有没完没了的人事培训和要填的文件。这可能让你感觉压力山大,再加上你还面临着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数,以上种种能引起焦虑。
促使我写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大部分讨论都围绕着如何找一份技术工作,却没有人谈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何在新角色中脱颖而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我当时认为最困难的事情是得到一份工作,之后发生什么的一切我都可以自己弄清楚。
同样的,在我开始在这个行业工作之后,我发现大部分我看到的与职业相关的内容都是讨论如何从一个高级职位升到另一个高级职位。没有人真正谈论在此中间我们要做什么。实习生和初级工程师呢?他们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如何找到方向?
在拥有了三年全职软件工程师的经验(以及之前的几次实习)之后,我将这段时间的经历进行了复盘,并整理出一份我自己在适应新技术职位时使用过的技巧和诀窍清单。我想不只局限于前面的几个月,而是优先考虑如何让这段经历帮助你实现长期的成功。
# 反思现有的流程和文档
# 勤问问题
虽然我鼓励提问,但在提问之前也有必要做功课,包括:
1. 做好调查。这包括进行网络搜索、查看论坛和阅读现有文档。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然而,给自己设定时间规划是很重要的。你必须平衡好尽职调查与牢记手头项目截止日期和可交付成果。
2. 说出来。作为母语不是英语的人,我建议你在提问之前大声把想法说出来。根据我的经验,我经常发现自己会用一种语言(通常是我的母语)思考但不得不用另一种语言来解释,而当我在一些困难的问题中挣扎时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有时这颇有挑战性,因为经过翻译后的想法可能没那么容易理解。
3. 组织思绪。当你在为某件事而苦苦挣扎时,可能同时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你的脑海中翻来覆去。这些想法可能对你来说都挺有道理的,但对于别人来说却不一定说得通。对此,我建议你坐下来,收集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大声说出来。这一做法可确保当你在解释自己的思维过程时,你能按照预期进行流畅地表达出来,听众也可以紧跟你的思路。
这种方法称为橡皮鸭调试法,是开发人员在调试时的常见做法。背后的概念是,有时向第三方解释你的问题非常有助于你找到解决方案,同时也证明了你出色的沟通技巧。
尊重别人的时间。即使你在向你的搭档求助时,也要意识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日常任务要完成。 我尝试过的一些事情包括:
1. 写下我的问题,然后留出一些时间与我的导师交流,以便与他们交谈。
2. 整理问题而不是反复寻求帮助,这样导师可以在他们有空的时候着手解决。
3. 安排 15-20 分钟的快速视频聊天,特别是如果你想共享屏幕,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展示你的发现。
我认为这些方法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么做你能得到对方全部的关注,而不是在他们忙着其他事情的时候每隔几分钟打扰他们一下。
# 深入研究你的项目
# 当你遇到困难时尤其要大声说出来
# 获得技术大局观
# 建立期望
# 在分布式团队中找到方向
# 维持工作生活间的平衡
毫无疑问,开始一份新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很困难。我希望这些方法和技巧会让你的头几个月变得更轻松,并为你在新职位上取得巨大成功做好准备。记住,勤沟通,确立职业目标,积极主动,有效地使用公司的工具。做到这些,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
财务人员如何才能不脱离业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9650869/answer/3170053976
`
财务人员**要想不脱离业务,最好的办法是你得能抗事,抗的越多越好。**(这个挺矛盾的,现实中没人愿意主动抗事,所以财务与业务脱钩才是常态)
比如公司准备开展一项新业务,正常情况可能没财务啥事,领导最多开个会,让财务参加,算一下要交什么税,账怎么做之类。这时候你可以主动跳出来——我建议请业务部门把项目预算拿出来,再根据业务预算搞一个财务预算,测算新项目未来的投入产出,供公司领导参考。
如果你主动提出来要做这件事,大概率没人会反对,对领导来说有人做事总不能拦着,至于听不听那是另一回事了。做预算怎么也要把业务流程走一遍才行,如果搞的足够细,你可以比业务员还要了解业务,怎么也不会脱离了。
还有,公司要做一笔投资,大概5千万入股,你也可以跳出来——这么大投资,总要搞尽调吧,要搞可行性研究吧,要做预算吧,这些活都交给我来干!要知道尽调、可研、预算这些事有的公司做投资时会要求做,也有的不会做,不会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要花钱请人干,现在有人愿意免费干,老板肯定乐意,你把所有这些活都做了,整个项目什么情况也就了解清楚了。
上面说的都是新项目,现有的业务呢?其实也不难,还是要抗事。比如你可以主动找老板谈——我觉得现在公司内控还不够规范,可以做一次内控审计,内控审计做完,发现问题再出内控管理制度,制度出台还有具体执行的问题,每年都要检查,几年下来业务不敢说精通,大概情况总能掌握。
总之财务想不脱离业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事,只要与财务相关,能沾上边的你都要参与进来,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怕业务当面背后的骂娘,顶着压力的干,肯定脱离不了。
不仅脱离不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工作能力会得到一定进步,具体进步多少要看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程度——即财务思维方式与业务思维方式的平衡。纯财务思维方式看业务,处处都是风险,这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但都这么想公司就不要发展了。纯业务思维方面看业务,处处都是机会,什么都敢干,但如果没有人把关可能做多少亏多少。
这几年我从财务往经营管理转型时体会特别深,是否开展一项新业务(或投资),每个人位置不同,想法都不一样,老板的角度是怎么赚钱怎么来(如果他不是唯一的老板,还会考虑占其他股东便宜),职业经理人(或体制内领导)考虑的角度是这个项目能不能给自己加分(升职),业务经理的角度是权力能不能扩大(捞到好处)。如果你能看透每个人小心思,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就大概有数了。
财务呢?因为财务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反而相对独立客观的一个,这就会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的态度出现两级分化。
大多数财务的态度是既然跟我没关系,当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参合业务的事尽量不要参合,我就是个做账的,来什么单子做什么账。这种想法主观没有问题,因为多做多错,财务参与业务很容易激化矛盾,站领导角度当然谁赚钱就哄谁,最后还是财务背锅。
缺点是业财不能融合,最后财务的管理职能会弱化,变得可有可无,公司信息化系统上线后这点会特别明显,长期脱离业务后果会非常严重。
**具体怎么选还要看个人,我的建议,与公与私都不能脱离业务,可以从小事着手,做一两件让老板、同事信服的事(千万不要纸上谈兵),取得信任以后,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巩固地位,对个人能力提升,工作成果展现都会有好处。**
。。。。。。。。。。。。。。。。分割线。。。。。。。。。。。。。。
我知道很多老财看到这篇文章会有不同意见——就拿几千块的工资却要操几万块的心,凭什么?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拿多少钱的工资出多少钱的活,会不会工资将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动不了?如果那一天你有机会拿到几万块一个月的工资,却没有能力出几万块的活怎么办?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财务岗位将会两极分化,基层岗位,比如出纳、会计核算、报税这些会局限在操作层面,与业务脱节,变的可有可无,岗位会越来越少——小公司的会计被代账公司取代,大公司的会计被财务共享中心取代,到那时公司要裁员要你转岗,你怎么办?
所以老财们事业要求发展求进步,业财融合是唯一选项,毕竟做管理我们是有优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