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最近实在是太忙。。。没时间整理博客,这里先放几篇最近一段时间在读的书摘以备参考、重读。
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要记住不能让手处于什么都不做的状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正文:
参考解答:
第一章 一册笔记本建构的知识生产体系
如果想搜集原汁原味的信息并重读笔记,或者在加工修改的同时温故而知新,使信息成为获取新想法的线索,你只能选择将所有信息存入笔记本。
能留下深刻印象,让你想以此为参考的信息大都是让你感到振聋发聩的观点。
只要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理的信息,任何内容都可以纳入笔记本中。并且只需将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即根据日期排列起来,不需要为其分类。
当你不再对信息进行分类,将其纳入一册笔记本后,无论是记录还是查阅都会变得方便快捷。
第二章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
规则1:一元化
规则2:时序化
规则3:索引化
什么都不要考虑,尽管记下来即可。不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只要遵循一元化的规则,纳入笔记本的信息也能够保持“尽管乱七八糟,但都在这里了”的安全感。
第三章 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法
虽说不要求文字必须整齐漂亮,字一定要写得清晰可辨。
可以将经常写的内容用符号来简单记录。
在记录中采用“自创符号”的优点不仅在于可将书写变得迅速,而且即使写的内容会被他人看到也无须担心。
能成为知识生产核心的,只有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和对其产生问题与想法的主观意识。
所谓笔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更要在家中使用,作用才能被发挥到极致。
空一行书写,以便再加工
一般来说,笔记本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是不会记录任何内容的。
如果让我推荐适合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贴在笔记上的东西,我的选择是地图、年表、图表、表格或名词解释这些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原本只不过是新闻的附加物,但因为大量信息都被浓缩在这些小小的空间里,不论读多少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第四章 孕育创意的生活日志
用日志留住未经加工的生活。
生活日志和普通日记或日志的区别有以下三点。
1. 没有严格的字数和版面要求
2. 比起感情更注重事实
3. 可以粘贴资料代替书写
通过手写保留原汁原味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写日志,内容包括以下三类。
1. 睡眠时间简化为S
2. 吃过的东西简化为E
3. 读过的书简化为R 就这样使用记号简略地记下来,记录的都是最基本的信息,一分钟都用不上。意外的是,这种顺带着多写几句的做法其实很重要。
日常记录的三大优点:
1. 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
2. 顺便启动思考
3. 促进深入写作
记录使人快乐
笔记本就是另一个自己。
第五章 帮助活用素材的知识生产技巧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吸收先于运用!
我《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获取创意的过程,以我自己的方法整合成以下5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信息的输出从笔记开始。
无论在笔记上写什么都可以,不用一开始就考虑工作方面的事,脑中涌现出来的什么都可以写,将这个习惯作为你的生活轨迹,一直保持下去。 因为判断笔记本上内容的价值的并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的将来的自己。
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想不出好点子,不代表思考就是无价值的。书写即是思考。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在一步步深入思考之后,我们肯定能得到一些想法。
重读笔记时,不要僵化地接受上面写的内容,而要带着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在处理的工作上的视角去看。
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要记住不能让手处于什么都不做的状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第六章 方便自由参考的笔记索引化
只要是自己亲手记录的内容,就不会轻易忘记。关于纸面数据的索引化,之前介绍了一部分,在此总结一下:
1. 制作目录
2. 设置标签
3. 在切口涂色
参考链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