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黑匣子思维


=Start=

缘由:

《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这本书,个人读下来感觉主要讲的内容就是要创建一个容忍犯错但要从错误中学习的环境和机制,其实和互联网行业中的CaseStudy机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企业做的其实并不好……)比较像——对事不对人,深挖根因,积极修复,错不再犯

在此简单记录一下阅读过程中的书摘,方便以后参考。

正文:

参考解答:
第一部分 对失败的态度之差 从医疗业到航空业

航空业对待失败的态度是鲜明而坚决的,每架飞机都装有两个几乎无法被破坏的黑匣子。一个记录着发往机上电子系统的操作指令,另一个记录着驾驶舱内的对话与声音。一旦事故发生,黑匣子将被打开,记录的数据将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做保证了操作规程会得到修正,避免重蹈覆辙。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航空业逐步创下了骄人的安全记录。

面对失败的进取态度是一切行业取得成功的基石。

我们掩盖错误,不只是为了在他人面前保护自己,就连在面对自己时,我们也想自我保护。

制度设计的缺陷经常会导致‘人为失误’的发生。

「黑匣子思维」指的是一种对经常可以在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

在科学研究中,从失败中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如果我们不改变对于错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雄心壮志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第二部分 认知的弱点 人类犯错的心理根源

我们越笃信自己的判断,就越容易对质疑这些判断的证据进行认知上的修正。

事实上,任何威胁到我们自尊的事都可能引发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现象具有普遍性。我们就是有种本能,承认错误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即使我们愿意这么做。

有时,犯错不仅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最快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

记忆的可塑性让我们在回忆过去时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这时就需要黑匣子进行完整、忠实的记录,排除人类记忆的干扰)。

第三部分 重复与对照 应对复杂问题的试错策略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知道,要想从错误中学习,有两个关键部分: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改进错误被视为推动进步的方法;
第二,要有能这种机制蓬勃发展的正确观念。

我们总是把世界想得太简单。

如果误以为世界很简单,我们就不愿对策略和设想进行检验,并会在这些想法受到他人质疑或是数据挑战时变得怒气冲冲。毕竟,如果这个世界真的那么简单,就只有笨蛋才会出错了。

“尽早开始试错”这一做法代表了高科技革命带来的最简洁、优雅的理念:精益创业。

平衡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路,把握好事前计划与事后调整之间的平衡,你才能命中目标。

在未来,成功将不仅源于智慧与天赋,还有就是发现策略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情况永远都不会改变。

只要人们仍然宁愿相信故事而非数据,这种项目就不会消失。

第四部分 小进步与大飞跃 精进细节,百炼创新

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部分,就很容易揭穿叙述性谬误。人们会更多地面对失败,但也会学到更多东西。

要知道某个因素是否有用,就必须把它的影响分离出来。

我们要反复进行试验,才能发现试验结论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推广到其他环境中。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要建立能够进行大规模试验的空间,并降低每次试验的成本。

在政治、科技和商业领域,人们一直在权衡,是选择顾全大局还是注重细节?答案很简单:必须二者兼顾。

对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构而言,成功意味着同时具备对整体与细节的思考能力,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自控力,既要能投身细节之中,又要能抽身事外,从宏观角度整体看待问题。

戴森说:“如果说创意要靠大局观,开发就要从小处着眼。关键在于要同时保持两方面的注意力。”

第五部分 因小失大 问责倾向的二次伤害

一旦事情出了差错,我们总会埋怨别人。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调查清楚事件真相之前就急于谴责当事人是毫无道理的。

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才能明白这些看似对立的观点其实也可以统一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谴责也是叙述性谬误的一种形式。谴责就是把一个复杂事件简化为一个直觉性的解释:“都是他的错!”

第六部分 拥抱失败 创造不畏失败的成长文化

成功者往往对失败有着与一般人的直觉不同的看法。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为了成功而努力,同时又熟知失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多么不可或缺。他们选择接纳失败,而不是回避它。

当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失败,成功也会同时具有令人振奋的新意义。能力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伟大的个人或集体才具备的固定优势,而是动态的,会随着我们拓展知识边界的努力而越变越强。我们不会再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而骄傲自满,不会再在别人指出我们知识的漏洞时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要做的是让失败有价值,要善于失败。

自尊心作为一种心理特点,其价值被大大高估了。如果我们担心自己可能不那么完美,就会损失学习的机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毅力,是直面失败并从中学习的能力。

尾声:放眼全局

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往往愿意相信直觉。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叙述反而被认为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会信服坚定的主张,而这往往是直觉的同义词。

我们要怎么把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应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和日常生活里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彻底改变我们对错误的认识。无论是身为企业家、老师、教练、各行从业者还是为人父母,我们都必须改变这种对错误的认识。

我们不能再把错误当成一件肮脏和羞耻的事,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鞭策和教育。我们应该互相鼓励,要去尝试,去试验,去展现耐心与决心,要勇于从自我调查中学习,要有智慧与勇气去看清证据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将其幻想为我们希望它呈现的模样。一旦我们具备了这种思维模式,就能创建一种制度,把适应的力量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参考链接:

=END=

,

《“[read]黑匣子思维”》 有 1 条评论

  1. 开发者的悲观性思维
    https://mp.weixin.qq.com/s/cbq6sh4dBsu9H0ui6Iz8cQ
    `
    做开发者时间长了对于事物的看法总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开发者的思维是一步一步的养成的。或者说在一次次的踩坑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开发者的思维变成了什么样子?很多其他行业的朋友对开发者的思维非常的不理解。总是觉得开发者想的太多。

    在与朋友经过多次沟通后,得到反馈:我总是会把一些问题想的复杂化了、而且对于某些问题想的太过于悲观、有些问题又需要反复的确认,或许可能是真的我的思维有问题…
    晚上老婆在做饭让我出去买几个馒头,去之前就要先确认:
    1. 买几个?
    2. 馒头没有了咋办?
    3. 都没有了买啥?
    4. 既然已经开始做饭了为啥不确认一下主食到底有没有?
    5. …滚!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