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最近读书读的比较快(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基本都用上了),在此整理一下最近看完的《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
虽然书名看上去比较鸡汤,但是就内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作者的思维逻辑很清晰,并且很多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刻意练习,而且作者最牛的一点在于能坚持执行,并通过不断的沟通、思考进一步反馈优化,所以才能像书名一样——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正文:
参考解答:
『追随自己的激情』这不仅是个没什么用的建议,还是个危险的建议!
因为其它人不会为了你的激情/梦想埋单!!!
工匠思维——多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激情思维——关注在世界能给我提供什么。
在真实的世界里,应该以成果/结果为导向;因为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
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而要想达到精通,最好的方法便是『刻意练习』,明确目标、让自己处于舒适区之外、及时接受反馈,坚持执行。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生成资本,然后巧妙地将其兑现。
引言 没有人为你的梦想埋单
“‘追随自己的激情’这个建议很危险。”
现实就是,什么都没改变。我还是和以前完全没什么两样,还是同样的不安和忧虑。
在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方面,追随激情的建议并不是特别有用。
规则一 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 我们越是关注于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最后越不喜欢去做。
● 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总是试图抽象地作出评判,这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 对于自己想做什么,我真的很困惑,困惑到连自己付出了什么代价都没有意识到。
● 人们总是急于开始生活,但这是个悲哀。
●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但这需要时间。
01 除了激情,乔布斯还有什么没有告诉你
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
激情假设(The passion hypothesis)——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
别听他说的,看他做的。
02 不要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在电影里,人们会说,你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格拉斯对他们说,“但是我不信那一套。事儿是一步一步做的。”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这需要时间。
关键是,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最难的阶段。
你很难提前预测自己最终会对什么产生热爱。
我不是一上来就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不管干什么都要尽量做到最好。
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职业满意度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使职业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这一简单概念不在其列。
结论一: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事实上,在确认出来的所有激情中,只有不到4%与工作或教育有关,其他96%都是某种爱好或兴趣,比如运动和艺术。
结论二:激情需要时间
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结论三: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因此被称为“营养物质”(nutriment):
●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03 越陷越深的困扰,都是激情惹的祸
很难界定从何时起,我们这个社会开始强调追随激情的重要性,但大概应该是从《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一书于1970年出版开始。
鲍利斯所提供的指导,其前提现在听起来是不言而喻的:“搞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然后找到一个需要像你这样的人的地方。”
鲍利斯的书出版后的几十年时间,可以被视为激情假设得到越来越多人追捧的时期。你可以用谷歌词频统计器形象地看到这一变化。
换句话说,《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帮助婴儿潮一代(baby boom generation)接受了以激情为中心的职业观。现在,他们将这一经验传给了他们的孩子,即回声潮世代(echo boom generation),而后者此后不断推高人们对激情的痴迷。
某个策略有了几个成功案例并不能说明它就是普遍有效的,相反,必须研究大量的案例,然后找到对大多数人有用的东西。
规则二 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 录音带不会说谎。
●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 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出色”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 别转身逃离自己目前工作的桎梏,而是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从而将自己从桎梏下解放出来。
●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如此大量的练习。
04 工匠思维,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
没人在意(我的建议),因为那不是他们想听到的答案。他们想听到的是“……(如此这般)……你就能找到经纪人、就能写出剧本……”但我总说:“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优秀’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据马丁自己估计,他花了10年时间才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但是,当表演成型时,他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一点他讲得很清楚,那就是,对于他后来的成名,没有什么真正的捷径可走。“到后来,当你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就会散发出某种自信,”马丁解释道,“我认为观众可以觉察到这种自信。”
在录音棚乐师中有句格言,‘录音带不会说谎’。录完音后马上就会回放,你的能力一览无遗。
工匠思维(The craftsman mindset) 对待职业生涯的一种方式;是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至关重要。
假如不关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你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05 职场资本,技能胜过激情
成就大事之职场资本理论(The career capital theory of great work)——成就大事的特质稀缺而宝贵。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工匠思维非常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
工匠思维之所以令人激动,部分在于:它对于你从事的工作类型持不可知论的立场。理论上说,成就大事的那些特质是用职场资本换来的,它们并不来自于工作和内在激情的匹配。正因如此,你不必对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而感到焦虑,因为几乎任何工作都可发展成为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
不适用工匠思维的三条特征:
1.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他人区别开来。
2.你认为该工作所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3.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06 脱颖而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职场资本家
让人热爱工作的三条特质:影响力、创造力以及自主力。
这个故事少了一些活力,但却多了一些可重复性:伯杰闯入好莱坞的经历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他只是理解了“让自己优秀”的价值及困难所在。
杰克逊天生好强。他带着一种紧迫感来对待这个项目,驱使他这样做的是下面这个信念:自己现在做得越好,以后的选择就会越好。“
杰克逊以工匠思维来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以此来确保自己可以从每一次经历中尽可能多地获取职场资本。
07 刻意练习,努力做一名好“工匠”
“为了形成肌肉记忆,我练得很辛苦,得靠不断地重复。”
专注于拓展自身的能力范围并获取即时的反馈,这构成了某种更普遍适用的原理的核心。我越来越相信,这个原理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是成功获取职场资本的关键。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如此大的练习量。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一项通常由一位老师所设计的、以有效改善某一个体的某方面表现为唯一目的的活动。它要求将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适范围以外,然后不断接收反馈。
只有刻意练习的终身积累能一次又一次地解释人们表现卓越的原因。
假如只是努力工作,那么你很快就会来到一个“绩效高原”(performance plateau),之后便无法取得任何进步。
刻意练习也许是快速让自己变得“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关键所在。
拓展能力范围,执着地寻求反馈。
绩效高原(Performance plateau) 大多数一开始就活跃于专业领域的个体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提升自己的绩效,直到达到某种可以接受的水平。然而,在此之后,进一步的改善似乎无法预知,而工作年数不足以预测一个人所能达成的绩效。
杰克逊的做法是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策略的绝佳范例。“我想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刻意练习的5大步骤
- 步骤1:判断自己身处哪一种职场资本市场
职场资本市场(Career capital markets) 在获取某一领域的职场资本时,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从某类具体的职场资本市场中获取资本。这种市场有两类:“赢者通吃”型和“拍卖”型。在赢者通吃型市场里,只有一种职场资本可以获取,并且有很多不同的人在争夺这种资本。而拍卖型市场的结构就比较松散,这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职场资本,并且每个人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资本。
要想制订一个刻意练习的策略,第一个任务就是搞清楚自己是在哪种类型的职场资本市场里打拼。
- 步骤2:识别出自己的资本类型
一旦确认了所处的市场类型,你就必须识别出要去追求的具体资本类型。
- 步骤3:定义“优秀”
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就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
- 步骤4:“拉伸”与“摧毁”
做我们擅长做的事情是令人愉悦的,但刻意练习的要求恰恰与之相反。刻意练习首先要努力集中注意力和精力。这是它的“刻意”之处,而大多数人只是在进行弹几下琴或挥几下网球拍这样不需要思考的活动。
根据埃里克森的解释,如果你按照要求去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后便处于“高原期”。刻意练习的好处是,它会让你度过“高原期”,从而进入少有竞争者的天地;而坏处则是,很少有人能实现这一成就,因为它具有科尔文向我们提醒的一个特性,也就是说,刻意练习通常是“令人愉悦”的对立面。
- 步骤5:要有耐性
职场资本的获取需要时间。
规则三 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 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就是这么简单。
● 无论你如何投入地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也不意味着别人就得同样投入地支持你。
● 勇气文化天真烂漫的口号太过粗糙,无法指导我们安然通过这一充满陷阱的地段。
● 假如没人在乎你干什么,这说明你可能没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做有意思的工作。
● 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08 理想工作的“万灵药”
你必须让自己优秀,然后才能盼到好工作。
更多的自主力可以带来更高的分数、更好的体育成绩、更高的生产率,以及更多的幸福感。
自主力(Control) 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拥有发言权。这是在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时需要靠职场资本来获取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如果你想近距离地观察自主力在职场中的影响,那么可以看一看那些采用了一种颠覆性新型理念的公司。这种理念叫“只问结果的工作环境”[9]。在这样的公司里,你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你的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休假时间、收发邮件频率……都是无关紧要的。员工可以自由决定完成重要事情的最佳方式。“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就是这么简单。”
研究文献读得越多,你就越能明白: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人们更多的自主力,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投入程度以及满足感。
总结起来,假如你想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那么第一步是获取职场资本,而下一步就是将这种资本投入到获取成就大事的特质中去。
09 自主力陷阱1:资本薄弱
说服别人把钱给你真的很困难!
无论你如何投入地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也不意味着别人就得同样投入地支持你。
自主力若不因职场资本而取得,则不具备可持续性。
第一个自主力陷阱(The first control trap) 想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需要注意的一个警告。它所反映的原则是:自主力若不以职场资本而取得,则不具备可持续性。
热情本身不是稀缺而宝贵的东西,因此并不能换来多少职场资本。
10 自主力陷阱2:关键障碍
第二个自主力陷阱(The second control trap) 想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警告。它所反映的原则是:当你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获取对职业生涯的合理控制时,那么对于你的当前雇主来说,这个时候你的价值也已经足够大,以致要想方设法防止你做出改变。
假如没人在乎你干什么,这说明你可能没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做有意思的工作。
勇气文化的失误之处不在于它对“勇气是好东西”的根本肯定,而在于它严重低估了以有效方式来运用这种勇气的复杂性。
11 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信守财务可行性法则。
“我在金钱方面有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凌驾于我其他的人生原则之上。”他说,“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钱是中性的价值指标。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在决定是不是应该追求某项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你应当调查一下别人是不是愿意为之埋单。如果找到了这方面的证据,那就继续追求;如果找不到,那就维持现状。
规则四 使命感带来意义
● 拥有使命是件棘手的事情。
● 困难会吓跑空想家和胆小鬼,但会留给我们这些人更多的机会。
● 假如你掌控不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会让你吃尽苦头。
● 要么引人注目,要么默默无闻。
● 往小处想,往大处做。
12 有意义的使命与有价值的人生
拥有使命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
如果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那么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更加满足,而且更能承受住辛苦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使命(Mission) 使命是在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时需要靠职场资本获取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它比某种具体的工作更笼统,而且可以贯穿多个职位。它回答了“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个问题,能够使你将精力都集中到某个有用的目标之上。
使命是一个强大的特质,值得被引入你的职业生涯;但它又是变化无常的,需要小心引导才能变为现实。
13 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
相邻可能(The adjacent possible)——在任何领域,下一个伟大的创意通常就出现在当前发展前沿之外的相邻区间,而这个区间包含了对现有想法的各种可能的新组合。关键是,你必须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然后,这种相邻可能以及它所包含的创新才会显现。
我们习惯认为创新应该是某种横空出世、震撼人心的事物,而创新者就应该立即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拥有远远超出人们当前水平的认知能力。我的观点是,创新其实更具系统性。科学家们一点一点将科技前沿向外扩展,在相邻可能中发现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会将前沿再向外扩展一些,产生更多的新问题;这样周而复始。“事实上,”约翰逊解释说,“技术(以及科学)进步很少超出‘相邻可能’的范围。”
使命达成需要资本!
与科学突破类似,好的职业使命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存在于你所在工作领域的相邻可能之中。因此,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找到某种使命,你必须首先达到前沿,而且只有在那儿才能发现这些使命。
想要拥有使命,你需要首先获取资本。假如跳过了这一步,那么你的结局可能会和萨拉和简一样:满腔热情,却无用武之地。
耐下心来,按正确的顺序做事!
规则四要强调的是“往小处想,往大处做”。只有理解了职场资本以及它在使命上所起的作用,才能解释得通这句话。“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水平”,正是往“小处”想的举动,这需要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很少的几个课题。然而,一旦达到了前沿并且在相邻可能中找到了一项使命,那么你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它,即往“大处”去做。——先聚焦,再发散。
14 使命需要“小赌”
“小赌”(Little bets) 不一定要以一项伟大的创意开始,或者事先做好全盘规划,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小赌”探索出一个可能不错的方向,并且从大量的小失误以及那些意义重大的小成功中汲取关键信息。
为了让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你应该运用小而具体的试探来获得实实在在的反馈。
15 要么引人注目,要么默默无闻
想要打造一份可以持续发展的事业,必须生产“紫牛”,即引人注目而且能够迫使人们广为传播的项目。
引人注目法则(The law of remarkability) 如果想在一个使命驱动型项目上获得成功,那么它应该在两个不同的方面是引人注目的。首先,它必须迫使接触过它的人向他人进行评论。其次,它必须在一个利于这种评论发生的场合启动。
结语 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
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生成资本,然后巧妙地将其兑现。
一份充实的职业生涯要远比他曾经的幻想更加美妙。
正确地工作”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要想找到职业幸福感,他需要的不是什么完美的工作,而是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对待现有的工作。
不要执迷于寻找自己真正的“天职”,而要去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一旦你积累到了这些技能所产生的职场资本,就要明智地运用好它。你可以用它来获取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的自主力,以及用来找到并实践某项改变人生的使命。
后记 我如何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
假如你掌控不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会让你吃尽苦头。
让自己在某些稀缺而宝贵的方面有所擅长,然后将由此产生的职场资本用于获取成就大事的那些特质。
最后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我是如何将这些想法运用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也就是说,我希望你们能够深入了解我的思考过程。
- 我对规则一的运用:别光用嘴说
让生活变得有趣的那些特质与寻不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没有太大关系。
当时,我随口提到了那本书的灵感。“别光用嘴说。”他对我斥道,“要是觉得想法不错,就去做。”这个理由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
我坚信,只要正确对待,不管选择哪条道路,我都会拥有一份我所热爱的事业。然而,我没那么确信的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正是为了寻找后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才得出了规则二到规则四中所阐述的观点。
- 我对规则二的运用:刻意练习
成就大事的那些特质稀缺而宝贵;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换句话说,假如你没有像史蒂夫·马丁说的那样努力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最后就不大可能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管你是不是相信它就是你的真正“天职”。
刻意练习是一种通过坚定不移地将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适范围之外从而磨炼技能的方法。
他谈到自己有个强迫性的习惯,那就是将重要的论文和数学概念进行不断拆解,直到自己可以自下而上地理解其中的概念。
感觉紧张是件好事。我不再将这种不适感视为某种需要逃避的感觉,而是开始像健美运动员对待肌肉灼烧那样明白了它的作用:说明你所做的是对的。
这三个习惯如下:
① “研究圣经”
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我要求自己每周在我的“圣经”中写一篇论文的总结,而且这篇论文是我认为可能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这篇总结必须包括对论文结果的描述、与前人工作的比较,以及取得这一结果所运用的策略。与一步一步试验性地解构那篇论文(正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才能够做到每周完成一篇总结)相比,这些总结没那么复杂,但还是会引起刻意练习式的紧张感。
② 时数记录表
这张纸上有很多行,每行都是一个月,上面记着当月我处于刻意练习状态的总时数。
每一天,这些时数都在我眼前晃悠,直勾勾地“盯”着我,使我不得不去找新的办法来在日程中安排更多的刻意练习。如果没有这项工作,那么我花在拓展自己能力范围上的时间无疑要少很多。
③ 理论笔记本
笔记本的高成本表明了我所要写下的内容的重要性;这反过来迫使我进入精神紧张的状态,从而总结、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带来了更多的刻意练习。
要说我以前的工作观,可以用“以效率为中心”这个短语来形容。“完成工作”是我优先考虑的事情。然而,如果以这种效率思维来考虑问题,那么你往往就会回避刻意练习导向的工作,因为此类工作的完成方式不明确,而且还需要忍受精神紧张而带来的不适感。
规则二的研究让我变得更加“以技能为中心”,从而改变了事态的发展。“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而想要变得优秀,就需要经受刻意练习所带来的精神紧张。这种对待工作的方式与以前大为不同。但是,一旦接受了这种方式,你的职业轨迹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 我对规则三的运用:避开自主力陷阱
只要不是白纸黑字的,就不算数。
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的自主力对构建优秀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大的影响,因而被称为理想工作的“万灵药”。
在一个正在成长的项目里,你总会得到发言权。
在决定是不是应该追求某项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你应该问问自己别人是不是愿意为之埋单。如果愿意,那就继续追求;如果不愿意,那就维持现状。
- 我对规则四的运用:找到真正的使命
想要找到真正的使命,你需要完成两件事情。首先,你要有职场资本,而职场资本的积累则需要耐心。其次,你需要不断关注自己所在领域的相邻可能区间(而这个区间始终都在变化),从而找到下一项伟大的创意。
在探索使命的情况下,一个“小赌”项目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 它的规模要足够小,能够在一个月以内完成。
● 它迫使你去创造新价值,即掌握某项新技能并且产生前所未有的新结果。
● 它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结果,从而收到实实在在的反馈。
在一项“小赌”完成后,我会用它带来的实际反馈来指导我的下一步研究工作。这种反馈可以让我知道某一项目是不是应当放弃,如果不放弃,那么下一步朝哪个方向进行探索才是最有希望的。另外,为完成“小赌”所付出的努力还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即增加了刻意练习(这是使我在工作上越来越优秀的另一个策略)的次数。
附录 他们如何做到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想出一项使命很容易,不过是灵机一现的事情;还认为鼓起勇气去追求才是困难的。
规则四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它的观点是:真正的使命(即可以作为职业基础的使命)要求你先积累大量的专业技能,然后才能被确定下来。但是,使命一旦确定了,实现起来就往往非常容易。
阅读指南
- 一本书的难度指数
以后读书,要考虑一本书的难度指数。对其,你可以做简单判断:自己不能连续阅读超过20页,这本书难度高于你的阅读水平,可以放弃。
- 读者的阅读水平
不同阅读能力的人应该阅读相应难度的图书,而不能阅读太简单的,比如小儿书,也不能阅读太难的,比如《失控》等。只有阅读与自己的阅读能力匹配的图书,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最贴切的内容,才能通过读书改善生活,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你还无法判断自己的阅读水平时,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不间断地阅读某本书的30页,然后,看自己是否还能够掌握书中的脉络,如果还可以,那么这本书的难度与你的阅读水平就基本匹配。如果过两天再捡起来,发现不能从中断的地方接着读下去,说明其难度可能高于你的阅读水平了。这时就应该先放一放,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为第一目标。
如何阅读商业图书
- 阅读原则1——二八原则
- 阅读原则2——集中优势精力原则
- 阅读原则3——递进原则
- 阅读原则4——好为人师原则
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的养成
(1)回想。
阅读商业图书常常不会一口气读完,第二次拿起书时,至少用15分钟回想上次阅读的内容,不要翻看,实在想不起来再翻看。严格训练自己,一定要回想,坚持50次,会逐渐养成习惯。
(2)做笔记。
不要试图让笔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需要有深刻的见解和思想,只要是文字,就是对大脑的锻炼。
(3)读后感和PPT。
坚持写读后感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做PPT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4)思想的超越。
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难就难在执行。需要毅力、执著、长期的坚持,从而养成习惯。用心学习,就会得到心的改变、思想的改变。阅读,与思想有关。
参考链接:
-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81120/ - 如何才能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https://mp.weixin.qq.com/s/iMkxFrEsGl0mQ4ZlkIeBQA -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启示录
https://mp.weixin.qq.com/s/NgT5yPS2DVBpdpA6rqJr6A
=END=
《“[read]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有 1 条评论
本文不提供职业建议,却能助你一生
https://mp.weixin.qq.com/s/lbJr7-GxblWfzTf2CWTWYQ
`
谢熊猫君:这篇文章筹划编译数月之久,私下很多人催过我。正值应届生求职季和年末跳槽季,现在放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曾作为学生参加校园招聘宣讲,工作后也作为宣讲官参加过校招。深知在离开学校迈入工作的这个节点,年轻人是非常迷茫的。
而这种迷茫,其实在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中也很普遍。
从来没有人真正的教授给我们,怎样去挖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欲望,怎样诚实面对自己欲望的去进行职业选择。
Tim Urban的文章我翻译过很多,这一篇是在个人层面最有启发性的。这篇文章两万多字,读完需要一个小时,但是我保证,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是值得的,你对于职业、社会、世界、自我的思考方式,会因本文而改变,你也会为人生的改变,播下一颗小种子。
文章结构如下:
开篇
-作者的话
____-你迄今为止的生活
____-厨师和厨子
____-你的职业地图
____深度分析一:想要的职业
-欲望八爪鱼
____-解剖欲望
____-欲望的冒名者
____-否认监狱
____-欲望的优先级
____深度分析二:现实的职业
-职业场景
____-你的潜能
____-步伐
____-坚持
____-你的真实长处和弱点
____-填满“现实”框
____理清未来的头绪
-加入问号党
____-开始行动
____-行动之后
____-下一个点呢?
最后的话
`
How to Pick a Career (That Actually Fits You)
https://waitbutwhy.com/2018/04/picking-care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