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癌症·真相


=Start=

缘由:

整理一下最近在看的《癌症·真相》——一本科学性与可读性结合得很好的癌症科普书籍,方便时常回顾。

正文:

参考解答: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癌症的科普不容易,一方面因为癌症是非常复杂的疾病,讲清楚很难,写出来容易枯燥;另一方面是因为癌症领域科研进展非常快,每天都有很多新内容,如何把其中的精华准确提炼出来介绍给大众,需要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判断力。

治中这本书是中国少见的科学性和可读性结合得很好的科普书籍。

我想说明的是,这本书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癌症各种治疗方法和各种流言背后的科学背景,避免大家因为不了解而恐慌。每个人的癌症都不一样,科普书不能指导大家就诊,更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专业意见。虽然作者是癌症生物学和制药方面的专家,但并没有长期在临床工作的背景,书中有些说法难免把握不是特别准确。如果书中内容和医生意见有了矛盾,请还是相信自己的主治医生。

乐观地和绝症一起进行人生冒险

极度恐慌,怕得要死,无所适从。当一个年轻人突然直面死亡时,往往都是这样。

我做癌症研究已经超过20年了。我可以非常诚恳地说,迄今为止,肿瘤学家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攻克癌症雄心勃勃,因为新的革命性药物层出不穷。这些重大突破包括,更好的靶向药物,最新的病毒和细胞疗法,以及已经彻底改变很多癌症患者命运的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我喜欢用“希望”这个词,因为作为一个研究癌症的科学家,和一个“暂时无法治愈”的癌症患者,我满怀“希望”。你,也应该和我一样!

癌症是什么

大家谈癌色变,主要是因为对它完全不了解。在本章节,我会给大家解读癌症最根本的几个问题:什么是癌症,为什么人会患癌症,为何癌症会致命,为什么癌症容易复发?

癌症和肿瘤

肿瘤的属性是“固体”,而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癌症=不存在

cancer作为癌症名字来源于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传奇医生,号称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什么导致了癌症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基因?污染?饮食?抽烟?都不是,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控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都不能逆转。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每个人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已知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大概有一百来个,这些致癌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基因为什么会突变?什么时候突变呢?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都会产生突变,但是绝大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对癌症发生不产生影响,因此癌症仍然是小概率事件。那细胞什么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

我自己总结的简单数学公式: P=abcd
公式中,P为癌症发生概率;a为细胞分裂次数;b为每次分裂产生突变基因数目:c为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d为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失败概率。
在这个公式中,c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完全是个概率问题。每个人得癌症几率不同,关键是a、b、d3个数字不同。

人活每一天都伴随着大量的细胞更新,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a数值变大;同时岁数越大,免疫系统越弱,对癌细胞清除能力减弱,d数值变大。

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后需要修复,而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器官长期慢性损伤,会导致组织反复修复,细胞分裂次数a变大,就容易诱发癌症。

每个人细胞分裂一次所产生突变的数目b是不同的。这个值主要受到遗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携带一类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癌症,但是会让他们细胞每次分裂产生的突变数目大大增加。

癌症如何导致死亡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是看肿瘤是否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属于“钉子户”,所以只要手术切除肿瘤本身就算治好了。而恶性肿瘤不论大小,都已经发生了转移,可能在血液系统里,可能在淋巴系统里,也可能已经到了身体的其他器官。

恶性肿瘤的转移并不是肿瘤长到一定大小才发生,而是可能在肿瘤很小还检测不到的时候就发生了转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刚确诊就发现已经扩散到了全身。

很多癌症(比如乳腺癌)转移一般首先到达淋巴结,然后才顺着淋巴系统到达其他系统,所以临床上对肿瘤患者常常进行肿瘤附近的淋巴结穿刺检查,如果淋巴结里面没有肿瘤细胞,说明肿瘤很可能还没有转移,患者风险较小,一般化疗和放疗以后就能控制住疾病。

那癌症到底是怎么致命的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定答案,每个患者个体情况都不同,最终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说起来往往和器官衰竭有关,或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系统性衰竭。肿瘤,不论是否恶性、是否转移,过度生长都可能会压迫关键器官导致死亡,比如脑瘤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

恶性肿瘤之所以比良性肿瘤危险,就是因为它已经转移。肿瘤转移后危险性大大增加,一方面是一个肿瘤转移就成了N个肿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肿瘤喜欢转移的地方往往是功能非常重要的地方,最常见的转移是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这4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

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由于系统性衰竭。

癌症为何如此难治

癌症为何那么难治?在我看来有3个主要原因。

  • 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自患者自己,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

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的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所以要搞定它们,几乎注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勾当,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副作用”。

  • 第二个原因是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癌症。

  • 第三个原因是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

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

生物进化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变化,想方设法躲避药物而存活下来。

儿童癌症,为了中国的未来

儿童为何会患癌症

可以肯定,婴儿或者儿童患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存在,他们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基因突变。儿童基因突变有两个来源:从父母那里遗传了致癌基因,或者是在怀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胎儿产生了突变。

和成人癌症一样,治疗儿童癌症常采用的办法也是“手术+化疗+放疗”。好消息是儿童癌症的治疗效果比成人癌症好很多,即使不考虑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很高比例的儿童癌症患者也能够被化疗和放疗治愈。

不幸的是,治愈癌症往往只是这些儿童艰难生活的开始。凡事都有两面性,高剂量化疗、放疗在治愈癌症的同时,会给儿童带来各种各样长期且严重的副作用。

雾霾能引起儿童癌症吗

雾霾能引起儿童癌症目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父母们大可不必过于惶恐。

儿童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不是小孩出生以后的环境,而是在出生之前就存在的问题。儿童得癌症有两种主要原因:一是父母的卵子和精子有基因突变,二是母亲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基因突变。

除去本身的遗传因素,卵子中出现新基因突变的概率在35~40岁以后会指数级提高,多1岁就多1倍风险,因此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在35岁之前生宝宝,而大龄孕妇则一定要做好孕前和孕期检测和监测。

幸运的是,卵子或者精子有突变的整体概率非常低,而且即便有突变,生物体进化出的保护功能很多时候会让问题胚胎流产,防止有缺陷小孩的出生。我一向觉得只要不是习惯性,流产很可能不是坏事。

纯粹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如果某个环境因素能引起致癌物质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影响胚胎的基因和发育。从这点来看,水污染比空气污染要危险得多,一方面因为已知的致癌物溶解在水中的能力远超存在于空气颗粒中的能力;另一方面,水里的致癌物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到达胚胎的可能性也远大于空气污染中致癌物通过肺部的毛细血管交换进入血液的可能性。

虽然儿童可能得肺癌,但是原发肺癌极度少见,且都和先天基因突变有关,和儿童外部生活环境包括空气污染应该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应该给宝宝存脐带血吗

简单地说就是大家应该都把脐带血免费捐给公共脐带血库,除非家里已经有患者,不然就不要花私人脐带血库这个冤枉钱。

除去低概率,使用私人脐带血还有几个大的科学问题,公司是不会告诉你的:

  • 对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比如白血病,突变在怀孕阶段已经发生,因此患者出生时的脐带血里面往往已经包含了突变癌细胞。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自身的脐带血进行移植,相当于用少量癌细胞去置换大量癌细胞,没有意义,保证100%复发。
  • 用异体脐带血治疗白血病比用自己的脐带血效果更好。即便脐带血完全健康,治疗白血病的最优供体也并非自身脐带血,而是配型合适的异体脐带血。
  • 脐带血一般只有几十毫升,和骨髓移植动辄几百毫升相比,脐带血里面含有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很少。由于干细胞移植需要的细胞数量和患者体形成正比,脐带血移植正常情况下只能用于婴儿或者几岁的儿童。
  • 脐带血会过期。
  • 脐带血的提取、转移和保存都是高技术活,对人员和硬件要求都很高。比如说,只要污染一次,或者断电一次,所有细胞就废了,没法再用了。由于利益巨大,很多私人脐带血库都是匆匆上阵,根本就没有资质和条件来保证脐带血的安全和健康。

如果婴儿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健康,没有必要花钱私人存储脐带血。

如果家人(尤其是婴儿的姐姐或哥哥)已经得病+适合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那应该考虑使用并存储自家婴儿脐带血。

中国需要更多骨髓捐赠

做任何的公益事业,必须让志愿者或捐赠者感觉到尊重,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除了母亲,人一辈子能给别人一次生命的机会不多。我衷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骨髓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让更多血液病患者看到希望。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患者需要你,也许你因为种种因素最后不能捐献,也许像我一样最后不再被需要。

但是至少在最开始播下一个希望的种子,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份期待,也给别人多一些希望。

癌症治疗,现在和未来

癌症治疗最大的困难:抗药性

我们对癌症的治疗之所以效果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癌症如何产生抗药性,不理解为什么产生抗药性的癌症进化得越来越快,不理解抗药性的种类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等等。

放疗,杀敌一千,自损X百

化疗是指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学药物进行的癌症治疗手段。而放疗是指直接利用高能量射线,也叫辐射或高能量粒子打击杀死癌症细胞的治疗手段。

化疗和放疗就是杀敌一千,自损×(若干)百。至于×具体是多少,就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放疗的本质是一团高能粒子直接轰击肿瘤细胞,它会直接破坏细胞的DNA,或者通过电离产生自由基,从而造成肿瘤细胞死亡。但是,这样的攻击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是无差别的,

幸运的是,肿瘤细胞对DNA破坏通常更加敏感,一方面因为细胞生长越快,对DNA破坏越敏感;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由于基因突变,DNA修复能力通常没有正常细胞强。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期疗程式的放疗,可以给予正常细胞足够的恢复时间,同时永久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放疗之后前几天人体非常难受,但之后正常细胞慢慢修复,人体也慢慢恢复精气神的原因。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质子治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简单地说,质子或重离子治疗的时候,“自损×百”的×要比一般放疗的×小不少。所以质子治疗被推荐用于治疗周围有重要、敏感器官的肿瘤,或者更需要避免正常器官损伤的儿童癌症。

总的来说,我们对放疗所要做的,也只能是“遵医嘱”。

抗癌药物的三次革命

现代西方抗癌药物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三次大的革命:

  • 第一次是1940年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现在绝大多数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属于这一类。

药物开发中有个专业名词叫“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描述的是能产生治疗效果需要的剂量和产生不可逆副作用的剂量之间的差异。治疗指数越大,说明药物越特异、越好。一般的化疗药物的治疗指数都不是很大,需要严格控制,而相反抗生素由于对人体正常细胞没有什么影响,因此治疗指数就很大。

  • 抗癌药物的第二次革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到2000年后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的“靶向治疗”。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针对癌症突变的特异靶向药物是2001年上市的用于治疗BCR-ABL突变慢性白血病的格列维克(Gleevec)。

  • 第三次革命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

免疫疗法,相对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有一个本质区别:“免疫疗法”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症细胞。

“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目标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因此相对上面3点传统治疗中的缺陷,“免疫疗法”在理论上有巨大优势:
①它不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
②免疫系统被激活后理论上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因此对更多患者会有效;
③免疫系统的强大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出抗药性,降低癌症复发率。

质子治疗是治癌神器吗

质子治疗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一般的存在,而是一种放疗技术的进步,大家应该正确对待,

物理学上简单来说,质子治疗比起普通放疗(X射线)的优势在于“布拉格峰(Bragg peak)”现象。

而质子和重离子则可以在到达肿瘤部位才释放出最大能量,同时在经过肿瘤后几乎没有能量射出,这就是“布拉格峰”。因此,质子射线能够将放射能量精确分布在肿瘤上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大大减少照射。

质子治疗有点像“定向爆破”,能够精确投射定向导弹(质子)到指定肿瘤部位,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质子治疗安全性是早就得到验证的,不然也不会通过FDA批准。当然,这里指的是治疗级的安全,不是食品级的安全。和所有癌症治疗一样,质子治疗会对身体有一些伤害。

质子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相对普通放疗,精准度更高,治疗毒性、副作用更小,在部分肿瘤患者中可能提升肿瘤控制。但光靠它并不能治愈肿瘤。

质子治疗相对效果好,但非常贵,因此它的性价比存在争议。

质子治疗主要针对局限性病变,并非适合所有肿瘤患者。

负负得正,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比起化疗和很多靶向药物,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毒副作用更小,是很多患者的福音。由于它们目前在临床上显示出的高效和低毒性,相信未来10年,“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或者“手术+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将成为多数肿瘤的主流治疗方式。

“免疫检验点”是英文immune checkpoint的主流翻译。

对大众来说,免疫检验点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一个免疫反应的关卡,就像公路检查站一样,告诉免疫系统应该继续攻击目标还是应该下班休息。免疫检验点是人体自然存在的控制免疫反应的重要临界点,同时有很多激活和抑制的机制在这里进行较量。如果最终激活机制占了上风,通过免疫检验点这个关卡,免疫反应就被激活,开始活跃地进行各种清除病原体或者自身变异细胞的活动,以维持正常的机体健康。但是如果抑制机制占了上风,免疫反应就不会被激发。癌细胞为了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会使用各种方法使免疫反应在检验点被控制,告诉免疫系统:“这里没事,都是自己人,大家回去睡觉吧!”这种调控免疫检验点的能力并不是癌细胞进化出的特有功能,只是被它窃取并放大了人体的一个正常功能。

免疫检验点对正常身体功能至关重要。免疫检验点可以阻止免疫细胞错误地攻击不该攻击的人体自身细胞。

免疫系统能帮助人体对抗细菌、病毒,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被过度激活,就会开始攻击自身细胞,产生灾难性后果。

它们通过抑制癌症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负负得正,因而能重新开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CAR-T,治愈癌症新武器

CAR-T,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和其他免疫疗法类似,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药。

CAR-T治疗简单来说分为5步:
1.从癌症患者自己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普通T细胞立马华丽变身为高大上的CAR-T细胞。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T细胞,它是一个带着GPS(1)导航,随时准备找到癌细胞,并发动自杀性袭击,与之同归于尽的“恐怖分子”T细胞!
3.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患者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往往患者体形越大,需要的细胞越多。
4.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
5.严密监护患者,尤其是控制前几天身体的剧烈反应(原因后面会解释),然后就搞定收工。

谋财不害命,国内免疫疗法现状

有3个事实:
①国内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疗法”(主要是CIK-DC细胞疗法)和最近临床上证明有效的“免疫疗法”不是一种东西;
②“CIK-DC免疫疗法”是在炒欧美十多年前的冷饭,这种疗法在欧美临床实验失败,已经被淘汰了。
③国内名目繁多的“免疫疗法”没有任何一种经过严格的临床测试。

狭义地来讲,现在常说的“免疫疗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细胞疗法,就是通过直接向患者输入激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第二类是干预疗法,就是通过药物或者疫苗来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

国内现在用的是第一类:细胞疗法。

科学上讲为什么CIK疗法无效呢? 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靶向性不明,二是癌症的免疫抑制。

CIK疗法的本质都是向患者输入大量的免疫细胞,并希望它们能够杀死癌细胞。但是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靶向性不明。

神奇病毒,治愈最恶性癌症真的不是梦

抗癌药物对脑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药物通过不了“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是大脑的防火墙,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乱七八糟的物质进入大脑,保证大脑处在安全的微环境中。

听起来是非常高级的功能,但这个特性对开发针对大脑的药物来说简直是噩梦,因为多数药过不了血脑屏障,所以完全没用。

癌症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疫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利用的是人体免疫细胞的记忆功能:就像圣斗士不会被同一招数击倒两次一样,人通常情况下不会被同一种病毒或者细菌击倒两次。

疫苗通常是失活的病原体(病毒或者细菌)。疫苗不致病,但长得和真正的病原体几乎一模一样,有点像一个模型。这种模型足以引起免疫反应,所以小孩子接种疫苗后经常发烧。而且关键是疫苗也会引发免疫记忆,因此等真的病原体出现的时候,免疫系统会迅速进行识别并清除,就如同得过这种病一样。

肺癌,癌症第一杀手

吸烟和不吸烟肺癌不一样

无论男女,无论中美,肺癌都是癌症中当仁不让的第一杀手。

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因为吸烟会大大增加患肺癌的概率,这点毋庸置疑。90%的肺癌患者都和吸烟有关,男性吸烟患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女性是13倍。

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显然吸烟和肺癌并不能画等号:吸烟不一定得肺癌,不吸烟也可能会得肺癌。癌症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内因,有外因,还有运气,但吸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吸烟者的肺癌基因紊乱程度远远超过不吸烟者。

我们为什么关心基因突变的数目?因为癌症基因突变越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能力越强!

吸烟和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突变种类不同。

不吸烟肺癌患者固然很不幸,但有超过50%都含有EGFR或ALK突变,他们有多种新型靶向药的帮助,加之这些患者癌症细胞的突变数目比较少,产生抗药性比较慢,综合这两点,目前EGFR和ALK突变的不吸烟肺癌患者是肺癌患者中最有希望和癌症长期共存,把癌症变为慢性疾病的人群。

文末总结一下:
1.为了不得肺癌,请不要吸烟!
2.为了一旦得了肺癌比较好治,请不要吸烟!

雾霾和肺癌,到底什么关系

目前为止,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证明中国这些年的雾霾提高了中国人的肺癌发病率。

第一,这个研究无法找到完美对照组。
第二,“有直接证据证明中国现在的雾霾致癌”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雾霾或者任何环境污染对癌症的影响一定是慢性和长期的,不可能立竿见影。

科学界无法直接证明现在的雾霾是否会导致肺癌,主要受到时间和研究手段的限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分析雾霾能否致癌。

雾霾能导致肺癌,从科学上有两大原因。
第一,雾霾中含有致癌化学物质。
第二,雾霾中的细小颗粒会造成长期慢性肺部伤害。

根据最新一项大规模研究,导致癌症的因素中,室外空气污染甚至没有排进前5名,比它更严重的是吸烟(遥遥领先)、喝酒、缺乏水果、肥胖和缺乏锻炼,和室外空气污染差不多的是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室内空气污染(比如炒菜时的油烟)和缺乏蔬菜。

每个人其实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癌症:戒烟、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少吃高盐和腌制食物等。

EGFR突变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一个抗癌药物的好坏不仅仅看它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如何,也要看它影响正常细胞的能力,这两个特性差异越大越好,化疗药物一般两者都高,各种垃圾保健品两者都低,因此都不理想。

和20年前相比,格列卫、易瑞沙等抗癌靶向药物不仅明显延长了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由于副作用小、可以口服,极大改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很难治愈,因为它不断进化,不断对靶向药物产生抗药性,科学家都在很努力地理解这种进化,并试图找到它的弱点来开发新药物。虽然开发抗癌新药过程中有很多挫折,但整个领域明显是在进步的,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如果你不幸得了癌症,请不要灰心,如果你对药物产生了抗性,也不要放弃,不仅因为乐观的心态是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利器,同时,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下一个药物也许就能治好你!

ALK突变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经常有很贵的癌症基因检测套餐,一下能测几百上千个基因,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基因突变对治疗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没有任何价值,完全是花冤枉钱。

肺癌中的新型免疫疗法

目前证明有效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有两大类:
· 药物疗法,主要是“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Opdivo和Keytruda;
· 细胞和基因疗法,比如CAR-T等。

这两种免疫疗法从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针对的癌症种类都非常不同,药物疗法目前对某些实体肿瘤(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效果不错,而细胞疗法则主要在某些血液癌症里面效果明显。

针对肺癌的免疫疗法目前确定有效的是第一类:“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基因突变数目越多,免疫细胞识别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免疫治疗效果就可能更好。

吸烟肺癌患者中大量的基因突变虽然导致他们对化疗和靶向治疗反应不佳,但却意外增加了免疫疗法起作用的机会。

热肿瘤和冷肿瘤

肿瘤分类有很多方法,按照良性、恶性程度可以分为1期、2期、3期、4期;按照是否转移可以分为原位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按照发生部位分为肺癌、直肠癌、肝癌等等。

热和冷,其实反映的是一个肿瘤里面包含免疫细胞的多少。和大家想象的不同,肿瘤不是一大团癌细胞无规则聚集在一起,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里面不仅仅有癌变的细胞,还有很多共生的正常细胞,比如血管细胞、免疫细胞等,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免疫细胞就是常见的、与癌细胞共生的正常细胞类型。如果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多,那这个肿瘤就是热肿瘤,反之则是冷肿瘤。

我们之所以关心癌细胞的冷热,是因为现在很受追捧的“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对“热肿瘤”有用,而对“冷肿瘤”基本无效。

肿瘤的发生一定需要躲开免疫细胞的监控。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肿瘤细胞装正常细胞装得特别好,隐藏得很深,免疫细胞完全没有发现异常,在显微镜下看,这类肿瘤中间往往没有免疫细胞的影子,这就是“冷肿瘤”;第二种情况是肿瘤细胞没有装,免疫细胞已经识别并包围了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进化过程中启动了免疫抑制,阻止了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如果我们在显微镜下面看这类肿瘤,会发现肿瘤中其实有很多“充满正义感”的免疫细胞,但它们没能发挥作用,这就是“热肿瘤”。

对“热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疗法,就会帮助已有的免疫细胞启动,起到杀伤并清除癌细胞的效果。而对“冷肿瘤”,由于免疫细胞根本就不认识肿瘤细胞,启动免疫系统也没用,因此免疫疗法效果很差。

那些坊间关于癌症的传言

转基因食物致癌吗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篇经得起推敲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证明转基因食物能致癌。

作为严谨的科学家,我们只能说,在有人能证明它有害之前,它是无害的。作为不太严谨的科学家,我个人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其实转基因的本质是给细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质,这些新蛋白质或许能促进生物体生长,或者能产生抗药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只是蛋白质。所以我们吃转基因食物,就是吃了传统食物+新蛋白质。

转基因引入的所谓新蛋白质,其实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是我们把生物体A的某种优势蛋白,加入到生物体B中,让B获得这种特性。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肠里都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所以无论蛋白质是什么转基因的产物,最终被人体吸收的都是那么20种氨基酸。

对于是否吃转基因食物,完全是个人选择,如果你真的担心转基因,又能买到且买得起确定非转基因的食品,那自然是最好。如果像我一样,没有条件也没时间去仔细鉴别每种食物是不是转基因,不如放轻松一点,与其天天窝在网上看转基因的新闻,不如出去跑跑步来得健康。

中医能治癌症吗

中医和西医之争,我觉得更多是哲学之争,而非纯粹的科学之争。中医强调“系统”和“经验”,西医强调“对症”和“证据”。

目前,我觉得纯靠中医取代西方药物来治癌症风险太大,成功率可能很低,且不可重复。但是中医作为西医化疗、放疗后的身体调理,优势比较明显。西医的弱点是靶点太单一,要做全面身体调理基本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也许中药反而会好一些。

改变中医在抗癌界地位的最终方法还得是大规模临床双盲实验,让客观效果说了算。

抗氧化剂真能防癌吗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伪科学,一定要包含一定的真科学成分,这样混杂在一起,大众才会无从分辨。

饮食均衡、健康才是王道。如果确定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比如铁、钙,那吃点便宜的保健品没什么问题。而对包装得非常高大上的各类保健品,能少吃就少吃,

对于防癌,心情好才是真的好,免疫系统好才是真的好!

酸性体质致癌吗

人体内有3套系统来保证血液pH值是7.4的弱碱性:呼吸系统、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体液系统。

在这3套强大酸碱调节系统的监管下,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pH<7.0),所以也就不会有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事实上,如果血液PH到了中性(pH=7.0),还没到酸性,人就已经死了。

高大上的防癌体检靠谱吗

在美国是没有普通大众会去做PET-CT或者肿瘤标记物这类防癌体检的。我没有做过,我老板没有做过,我周围的人都没做过。

美国人为什么不去做?不是因为穷或者笨。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拒绝报销任何费用!

中国之所以成为过度医疗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钱是从老百姓自己口袋里出,缺少了“唯利是图”但科学上极专业、严格的保险公司,加之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导致商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做广告忽悠老百姓。

总之,无论是PET-CT还是癌症标记物,都是被开发来用于癌症患者确诊和监测的,而不适宜于普通大众。

癌症会传染吗

现在科学界的普遍共识是人类癌症不会传染。

日常生活中哪些辐射致癌

与其担心打手机致癌,不如担心开车玩手机追尾或者走路玩手机掉进下水道,这才是真危险。

高温治疗癌症是怎么回事儿

除了化疗和放疗,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层出不穷,里面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各种理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不做无用功,找到对自身疾病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癌暴发,还敢补碘吗

总之,中国大城市人普遍不缺碘,而且碘多一点也没事儿,所以我觉得只要本身没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平时碘盐多吃或者少吃一点真的无所谓。

富人癌,穷人癌

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说:“穷人癌”不是正常现象,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新闻里的癌症故事

溶瘤病毒:病毒杀癌靠谱吗

所谓溶瘤病毒,并不是特定的一种病毒,而是指一类倾向于感染肿瘤细胞,同时在癌细胞里面能够大量繁殖,最终让肿瘤细胞裂解、破碎、死亡的一类病毒。需要说明的是,溶瘤病毒也会感染正常细胞,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它们对正常细胞毒性弱很多。

转基因溶瘤病毒相对自然界中的普通病毒有很多的好处:
1.去掉病毒里的毒性基因,让它更安全;
2.给病毒的表面加上特殊蛋白,可以更特异地识别癌细胞;
3.给病毒转入刺激免疫细胞的基因,这样的病毒感染癌细胞后,不仅能杀死癌细胞,而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形成更长期、持久的治疗效果。

仿制药代购:仿制药是假药吗

现代社会,新药刚上市的时候,都伴随着专利保护和品牌,因此新药又叫“专利药”或者“品牌药”,而“仿制药”,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专利药”而制造出来的药。通俗地说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山寨”。

和其他山寨产品相似,仿制药比起专利药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价格的10%~15%,对于动辄每月花费上万的抗癌药来说,仿制药这个选择非常有吸引力。

但仿制药会不会有其他山寨产品一样的质量问题呢? 不会的。

总之,为了整个社会新药研发系统的持续运转,专利药必然贵,甚至必须贵,才能维持对创新药厂的吸引力。期待专利药降到和仿制药一个价是不可能的。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专利药是不是太贵,而是能否有更好的系统帮助低收入患者出这笔钱。

要推动新药,还是必须有经济利益驱使。

女明星和乳腺癌:那些新闻里没告诉你的

当任何事情不是100%的因果关系的时候,大家的侥幸心理一定会占上风,吸烟和肺癌如此、缺乏锻炼和肥胖高血压如此、极限运动和死亡也是如此。

没有引用文献的文章肯定不是出自严谨科学家之手,哗众取宠罢了。

乳腺癌分类方式很多,也比较混乱,但按照基因特性和目前治疗方式可简单分为三大类:ER/PR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也就是ER、PR、HER2 3种蛋白质都没有)。这3种类型的癌症生长速度、患者存活时间和治疗方式都截然不同。

化疗、靶向治疗,加上新型免疫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和选择会越来越多。所谓的个性化治疗,就是先确定到底是哪种类型的乳腺癌,结合其特点和临床积累的知识,再选择合适的一种药物或多种药物的组合,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朱莉效应:遗传性基因突变和预防性手术

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只要能懂得科学,并有专业机构帮助解读基因检测报告,在做出选择后,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防癌体检中的数学:为什么那么多的虚惊一场

体检是为了提早发现疾病征兆,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它的根本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长期医疗费用。一个体检是否有用,就要看能否达到以上3条标准,防癌体检也不例外。

1.很多癌症目前没有很好的筛查方式,包括致死率很高的脑瘤、胰腺癌等。
2.每种有效的癌症筛查针对的人群和使用的检查方式都是严格限定的,没有任何筛查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任何筛查适合两种以上的癌症。
3.这里面没有任何昂贵的检查项目,没有PET-CT,没有基因检测,也没有肿瘤标记物。
4.针对肝癌、胃癌、肺癌的筛查仅限于高危人群,并不推荐普通大众去做筛查。

防癌体检对普通人无效,主要是因为“假阳性”实在太多,导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明明很健康的人被检查出“癌症标记阳性”,吓了个半死,直到花钱做更多检查以后,才被证明是虚惊一场。

只有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才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

如果你不是高危人群,或不是钱多得用不完,真的犯不着去花冤枉钱做那些很贵的防癌体检,等以后有了更准确、可靠的防癌体检方式再说吧。

来美国看病,不只是钱的问题

如何用上美国的抗癌新药

最后一个办法其实是我最想说而大家往往不会直接想到的:在中国申请加入临床实验!

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现在最新的抗癌药,在欧美批准以后甚至批准之前,都会开始在中国进行临床实验,以希望尽快在中国上市,这类临床实验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免费医疗”的机会。临床实验的参与者通常不需要缴纳药物的费用,而且还常常受到特别照顾,甚至有补贴。只要找到新药在中国临床实验的消息,就可以到相关医院进行登记注册,如果满足要求,在中国就可以加入临床实验,比跑一趟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好多了。

参与临床实验听起来有点让人担心:我的亲人是不是成了小白鼠呢?这种情况下不是的。

但参与临床实验有另一个严重的风险:患者有一定概率(一般小于50%)被分到“对照组”,而不是“实验组”。“对照组”里面一般使用的是现在主流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里面用的才是新药。

如何来美国看病

来美国看病一定需要中介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只要有了合适的资金和签证,都可以来美国看病。

美国所有大医院都设有“国际患者服务中心”,从病例咨询、签证邀请、医院翻译等都有非常细致的服务体系,大型癌症医院还都配有专业的医疗口译,方便患者和医生进行准确的交流。因此,只要患者来到了美国医院,和医疗相关的事情基本上医院都包了。

美国医院是不会给中国中介发放所谓的认证的,中介的各种头衔,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一些虚假光环,显得高大上。

归根到底,癌症在哪儿治疗都是不容易的,最好的还是健康生活、坚持体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如何来美国加入临床实验

解决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1.如何查询美国最新的癌症新药临床实验?
2.临床实验在哪个医院进行?怎么知道患者是否符合要求?
3.发现合适临床实验后应该联系谁?怎么联系?
4.我需要准备些什么?
5.来美国参加临床实验需要多少钱?

先要说一句,据我了解,90%以上的美国的癌症临床实验都不限制患者国籍,所以如果符合其他条件,中国国籍理论上是可以参加绝大多数美国进行的临床实验的,具体收不收国际患者,要看具体的医院和医生。

第一步,找到合适的临床实验

第二步,查询目标临床实验的要求

第三步,查询临床实验进行的地点和联系方式

第四步,与医院国际部合作,准备英文病历和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

第五步,准备押金、签证材料

第六步,进行赴美的各项准备工作

带爸爸来美国看病

偶尔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

是否能够到美国看病绝不是抗癌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能够通过可靠渠道全面地获取科学信息,同时抵制住伪科学美妙谎言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为自己的每一步治疗策略做出最优决策。

自己身边的故事

研究癌症新药的科学家得了癌症怎么办

我依然保持着极度坚定的信念:无论发生了什么,一切都会好的!癌症复发的诊断并没有动摇我的这个信念:我的目标是尽量久地陪着我的孩子们,我希望能陪几十年!我要用我和癌症斗争的故事向他们诠释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包括精神上的坚定,和对医学进步的信念。不放弃努力,不因为生命中的困苦而失去乐观精神。

不要总是想着那些让人沮丧的消息,而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比美好,值得感激的事物上。

后记

我从读书开始,最大的爱好就是尝试把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让其他人能听懂。

写科普本来算是“不务正业”,但越写越觉得对自己本职工作其实非常有帮助。这个过程促使自己去做了很多调查,读了很多文献,了解到很多以前只了解皮毛的东西。靠业余时间写科普,来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所以,如果大家喜欢做什么东西,就去做吧,也许会无心插柳呢。

参考链接:

=END=

,

《“[read]癌症·真相”》 有 11 条评论

  1. 服用抗癌药期间,这些水果最好不要碰!
    https://mp.weixin.qq.com/s/KAhO5q3nm0oslHZg_HJGvQ
    `
    其实就一句话:西柚、石榴、杨桃这些水果会影响肝脏、肠道系统中CYP3A4酶的活性,从而干扰药物的氧化代谢,进而影响药效。所以在服用抗癌药期间,请避免食用西柚、石榴、杨桃,以及含有其果汁的饮料。

    特别是西柚。
    `

  2. 肺癌筛查,谁该做?怎么做?
    https://mp.weixin.qq.com/s/VoRbmlHkWCbMayDhj8haag
    `
    # 什么样的人应该做肺癌筛查?
    目前只推荐“高危人群筛查”。谁是高危人群呢?中国和美国的指南定义稍有不同。

    在国内的定义是:
    1. 年龄50~75岁。
    2. 至少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⑴ 吸烟≥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20)。比如每天吸两包烟,超过10年,或者每天一包烟,超过20年,这都是20包/年。注意,这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⑵ 被动吸烟者;
    ⑶ 职业上接触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⑷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⑸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定义更简单一些:
    55~ 80岁,吸烟量≥30包/年。同样包括正在吸烟的,或曾经吸烟且戒烟不足15年。

    如果不是这样的高危人群,比如不吸烟的30岁小伙,目前是不推荐做筛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两个:
    第一,在非高危人群里,筛查的假阳性率会特别高,可能99%筛查出问题的人其实都没事,这会给大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第二,有些筛查手段对身体有微小伤害,因此如果没必要,就最好不用。

    # 肺癌到底怎么筛?
    目前已经证明有效,并且被权威机构推荐的肺癌筛查方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低剂量螺旋CT。
    `

  3. 科普:​流感是如何一步步置人于死地的?
    https://36kr.com/p/5119494?ktm_source=fee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www.popsci.com/die-from-flu-symptoms/
    `
    第一步:感染老人和小孩等高危人群(Step 1: Be very old or very young, probably)
    第二步:引发肺炎(lung inflammation)(Step 2: Develop lung inflammation)
    第三步:全身范围内的炎症,或者说,败血症(Step 3: Have body-wide inflammation, otherwise known as sepsis)
    第四步:继发性感染,最有可能是肺感染(pneumonia)(Step 4: Acquire a secondary infection, most likely pneumonia)
    `

  4.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https://mp.weixin.qq.com/s/fqJ0NYpumVKPQhkOMQd8Hg
    `
    过去一个月,就像在噩梦中奔跑,一刻也不能停。想从梦魇中醒来,却摆脱不了命运。

    回到家,吃饭时岳母突然问了一句:“你爸真的走了吗?”
    我愣了一下。衣架上挂着岳父的衣服,家里仿佛还有他的影子;微信里有他的语音,仿佛还嚷嚷着要再去泰国吃榴莲。

    但又一想,确认是走了。

    女儿还不能理解死亡,大喊:“我要姥爷给我吃巧克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
    `

  5. 在医院时,大夫对你说过哪些令你震惊的话?
    作者:我最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399450/answer/332361140
    `
    某医生(博士)曾告诉我:

    人类目前的医疗技术,连感冒都治不好!!!因为感冒病毒一周之内会自然死亡,不是人类弄死的!!!

    人类的药物只是缓解因感冒病毒导致的症状而已!

    他还说:

    “极少有疾病是真正能治疗好的!肺炎是人类能够治愈的仅有的疾病!”

    人类抵抗疾病的最大功臣其实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

    药物治疗只是帮助免疫系统消灭病原体!

    而做手术实际上是偷天换地,把生病的地方切除掉罢了,并不是治愈疾病本身!!!

    他还说:

    我们大部分生病症状都是找不到病因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因病去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病,死的不明不白!

    还有,现在医院误诊率不是一般的高,高到什么程度呢,30%以上!部分重大疾病可能达到40%或者50%,部分有可能达到90%!

    也就是说,你有生病的症状进了医院,大概率(80%)医生也不知道你的病因是什么!就算你知道得了什么病,一般还有30%-50%可能是被误诊的!

    因此,一个人得了大病进医院,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概率可能是:

    (1-80%)*50%=10%

    所以现代医学远远没有你想象的发达!!!甚至可以说,还非常初级!!!

    博士告诉我,你知道抗生素现在为啥被滥用吗?

    因为,医生没有办法!这是人类目前唯一研制出的能有效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

    博士最后还告诉我一个异常绝望的事:

    人类医学目前对任何存在于人体内的病毒都束手无策!!!

    只能抑制病毒复制!

    最终还要靠自身免疫系统给力!

    所以,朋友们,锻炼身体啊!!!
    
`

  6. 年轻人的体检指南 01:体检在检查什么
    https://sspai.com/post/71677
    `
    前言:年轻人为什么要体检

    2015 年发布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 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前四的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与意外伤害,前三位死因占总死亡率的 60.3%。在这些死因中,不良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 44.7%,对心脑血管疾病来说,60% 是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而对恶性肿瘤而言,致病因子中不良饮食习惯要背 35% 左右的锅。如果能够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 70% 。
    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加最痛的班、熬最深的夜、撸最爽的串都是要接受对应的后果的,体检高高低低的各项指标就是检验你还有没有资格继续熬夜撸串喝醉酒的标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体检,不知道还有没有老大了抹眼泪的机会。

    Part 1. 健康的年轻人必查的项目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搏。
    物理检查: 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包括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三个部分。
    辅助检查: 包括心电图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三个部分。

    Part 2. 哪些项目是不需要的
    这里简单介绍几个:
    * 肿瘤指标
    * 血流变
    * 微量元素
    * X 线胸片筛查肺癌
    * PET-CT
    * 红外热成像

    Part 3. 我会去什么地方体检 – 公立医院

    Part 4. 体检的注意事项
    * 体检前要注意什么
    为了一些需要空腹的检测,一般会建议体检者空腹 12-14 小时,最好是前一天晚上 8 点后不要吃东西。当然也不要空腹过久,饥饿过度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关于空腹还有个误解,很多病人来医院看门诊时说「因为要空腹我早上降压药都没吃」,这是错误的,适当喝水不影响空腹,该吃的药一定要吃。
    有的人因为重视体检,在体检前一段时间就早睡早起、好好吃饭,只为了看到体检报告中少点异常的箭头,但这也不合适,最好是按照平时的作息、生活习惯,这样才能知道真实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影响——当然,体检前一晚还是不要大鱼大肉拼命喝酒,也不要做特别剧烈的运动,这些有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抽血。(最好洗个澡)

    * 体检当天需要注意什么
    早饭不要吃,体检中心一般的套餐里都是含早饭的,等做完需要空腹的检查(抽血、腹部 B 超)再吃。但是早上该吃的药物还是要吃的。做胃镜的话做之前要禁水 4 小时。

    * 体检之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体检之后尽快吃早饭,不过如果做了胃镜的话,检查 2 小时之后才可以吃东西,当天尽量吃半流质、不刺激的东西,第二天就可正常饮食。
    `

  7. 无国界病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983214/
    `
    #无国界病人# 关于癌症的十条“救命”原则

    一、寻找”第二意见”。确诊后不要慌,马上到大医院再次确认或咨询,包括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法。救命的信息往往藏在这些细节里。

    二、治疗时选对医院,找对医生。找身边有专业背景的朋友,他们的建议往往是最有用的。

    三、选对手术医生。动刀的,最好选本院医生信任的,不管有没有名气;做化疗,选学术名气大的医生。

    四、准备一笔数量足够的资金,注意细水长流。

    五、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和备选方案。每次治疗都要有预案,有候选的药物。

    六、要相信临床试验,这些新药,有风险,但也可能是最后的救命机会。

    七、要善待自己的家人,病人家属要学会自救。写下这一条,估计师永刚正在心里向夫人赎罪。

    八、不要问医生”我可以活多久”,以防止自己还没交锋就已被疾病打倒。

    九、中医可以治疗癌症吗?他没有找到确切答案,但警告在化疗和参加临床试验时不要吃中药。

    十、做一个学习型的病人。把得病与治疗的过程当成学习的过程,最了解你病情的人一定是你自己。建立专门的病历档案,并要学会提问。有问题就应当有答案。

    摘自<>一书

    ==
    《无国界病人》是一部癌症治疗10年的亲历手记,也是首本涉及跨国治疗经验的交流书。作者师永刚罹患罕见癌症肾上腺皮质癌,这个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国内没有太多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此,作者远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看病求医,经历了10年内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次放疗的惊心经历,最终通过参与3次新药的临床试验获得“重生”。

    面对疾病,人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充分了解它,并赢取战胜它的时间。师永刚在《无国界病人》中为读者总结了成功治疗癌症需要的五大必备要素:第1,咨询一定要全面及时,了解一些前沿信息,它会帮助你判断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第2,选对医院和医生,精准了解不同医院和医生针对某一类疾病,在经验和医疗条件上的差异,可以得到迅速有效的就治。第3,要做好充分的预案,每一次治疗,都要多给自己储备一些方案,以备用。第4,调整身心状态,永远要保持耐心和一个不错的身体机能,用持久战的心态抵御每一次治疗的消耗。第5,做好资金的预算和管理,以便保证一些关键治疗的顺利实施。

    师永刚在美国MD安德森治疗的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了不少同样在那边治病的病友,他在《无国界病人》中讲述了不少病友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感知到性格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有的人特别听从医生的建议,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能够完全执行医治计划;有的人久病成医,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了如指掌,并对服用的药物也有深入的研究,常常能进行部分自我诊断和治疗,再配合医生的建议,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当然也有病人,心意不决,此一时信任这个医生的建议,彼一时又执行另外一个医生的指导,这样的徘徊反复,其实很容易耽搁病情。做一个依从性好的病人,同时,也多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有助于疾病治疗的。

    《无国界病人》用近40万字详尽记录作者3000天求医问药的治疗经历,同时也有对癌症治疗方案的很多体验和思考,既有自身的体验,也有专业的思考,更有大量真实案例做实证,是一本实用又诚恳的作品。它不仅涉及疾病的治疗,更对当下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并不断提醒读者,人没有什么可骄矜的,即便是自己的身体。
    `

  8. 从医学角度,至少 40% 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习惯有助于癌症预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2842854/answer/3386853761
    `
    2021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人最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的文章[1]。

    中国常见的致癌因素可分为五大类23种风险因素(详见下表):

    为方便大家查看已直接用软件翻译成中文,如果错误可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1、与行为相关的风险因素
    * 吸烟
    * 二手烟
    * 饮酒
    * 缺乏体力活动

    2、与饮食相关的风险因素
    * 水果摄入量低
    * 蔬菜摄入量低
    * 低膳食纤维摄入量
    * 膳食钙摄入量低
    * 红肉
    * 加工肉类
    * 咸菜

    3、与代谢相关的风险因素
    * 超重
    * 糖尿病

    4、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因素
    * PM2.5
    * 紫外线辐射

    5、与感染相关的风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
    * 乙型肝炎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人乳头瘤病毒
    *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 华支睾吸虫
    * 人类疱疹病毒8型

    由上述23种可避免的导致癌症因素所占比例排名,从高到低,前五分别是黑龙江、广东、吉林、湖北、内蒙古;比例最低的五个是甘肃、云南、新疆、西藏和上海,其中上海只有35.2%的癌症死亡,是全国最低。

    细分到每个省份可改变危险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死亡比例如下图。

    从个体危险因素来看,**男性最高的为吸烟、HBV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 女性最高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则为吸烟、超重和HPV感染**。

    中国男性和女性可归因于潜在危险因素的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别构成比分析如下图。

    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较高,在50-54岁的男性中和65-69岁的女性中最高。**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男性和女性在30-54岁较高,在35-39岁达到高峰**。膳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男性在40-44岁组最高,女性在50 -54岁组最高;在5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但在50岁左右,这种模式被逆转。

    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可归因于上述23种危险因素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男性占71.6%,女性占28.4%。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上述23种致癌因素,中国45.2%的癌症死亡可以避免**。
    `

  9.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中国 23 个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造成的特定地点癌症负担的省份、年龄和性别差异:比较风险评估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18)30488-1/fulltext
    `
    # Background 背景介绍
    Understanding disparities in the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t risk factors is crucial to inform and improve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report, we estimate the site-specific population-attributable fractions (PAFs) for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cross all provinces in China.
    了解不同风险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的差异对于了解和改善癌症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在本报告中,我们估算了中国所有省份中 23 个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的特定地点人群可归因分数(PAFs)。

    # Findings 调查结果
    About 1036004 cancer deaths (45·2% of all cancer deaths [95% CI 44·0–46·4]) in China in 2014 in adults aged 20 years or older were attributable to 23 evaluated risk factors. The PAF was higher in men (51·2% [95% CI 50·0–52·4]) than in women (34·9% [33·6–36·2]), with the leading risk factors being active smoking in men and low fruit intake in women. By province, the PAF in both sexes combined ranged from 35·2% in Shanghai to 52·9% in Heilongjiang, while the PAF varied from 40·9% in Shanghai to 56·4% in Guangdong among men and from 26·9% in Shanghai to 48·0% in Heilongjiang among women. The highest PAF among men was smoking in all 31 provinces, whereas among women it varied among low fruit intake (14 province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seven provinces), smoking (six provinces), excess bodyweight (three provinces), and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one province).
    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约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的45-2% [95% CI 44-0-46-4])可归因于23个已评估的风险因素。男性的PAF(51-2% [95% CI 50-0-52-4])高于女性(34-9% [33-6-36-2]),主要风险因素是男性主动吸烟和女性水果摄入量低。按省份划分,男女两性的PAF总和从上海的35-2%到黑龙江的52-9%不等;男性的PAF从上海的40-9%到广东的56-4%不等;女性的PAF从上海的26-9%到黑龙江的48-0%不等。在所有 31 个省份中,男性中最高的 PAF 是吸烟,而在女性中,PAF 在水果摄入量低(14 个省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 个省份)、吸烟(6 个省份)、体重超标(3 个省份)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1 个省份)之间变化。

    # Introduction 导言
    癌症是中国人的首要死因,2017年有近200万至210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24%至85%。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增长,以及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采用,如缺乏运动和食用高热量食品,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大幅增加。

    ……
    `

回复 hi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