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地久天长


=Start=

缘由:

本来想趁着周末多看看书的,但不小心点开了《地久天长》这部电影。被电影勾起了一些小时候的回忆,再想想这些年亲历的国家和个人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因此想简单写一些东西记录一下,及时记录一下感动瞬间。

同时也想着提高一下写作的能力,在选书的时候看到在粥左罗的新书《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评论下有一个说的挺好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但为什么很多人仍然没有变化,原地跑步,只是因为没有马上,现在就行动起来。』,因此,趁着看完电影、看完影评之后感动的心情还未消去之前,马上动笔,及时记录。

正文:

参考解答:

PS:影片本身是以乱序的方式呈现的,本身并无大起大落的情节(即便是在耀军、立云夫妇去他们儿子刘星墓前祭奠的时候),但这种呈现形式挺抓人的,一旦有一个片段错过了就很难跟上了(所以我后来回放了好几遍)。

PS2:在看完影片之后内心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真的很谢谢导演和演员带来了一部这么好的电影,想着这部电影既是国外获奖电影,本身的内容也很好(像我这样一般的观众也很容易带入进去,被感动),而且还有王源这样的流量明星,票房应该很好才对,没想到只有4千多万的票房,希望导演以后还能出更多的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支持。

PS3:看完电影之后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处于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幸福稍纵即逝,很难地久天长。但我们无法选择时代,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即便只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还请更加努力,让自己不再那么普通。

影片内容梗概:

20世纪80年代初,工人刘耀军和沈明星曾同是返乡知青,他们两家关系要好(还有他们共同的朋友——张新建和高美玉,他们都是国企工厂的员工,工作之余,他们也追求时尚,一起去舞厅跳舞,听港台流行音乐,算得上那个时代最春风得意的一批人)。耀军之子刘星和英明之子沈浩都是独子,两个小孩同年同月同日生,家长为他们约定“一辈子做兄弟”。

英明的妻子李海燕是厂里的计生办主任,在发现了丽云又怀孕了之后,决定公事公办,带人把已经怀孕几个月的王丽云拉到医院里强行流产,因为手术过程中出了点问题(大出血),王丽云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

他们的孩子刘星和沈浩一块出生、长大,然而在一次水边嬉戏中,刘耀军的儿子刘星意外溺亡,刘家因而成了“失独家庭”(且无法再次生育)。

不堪打击的耀军、丽云夫妇选择离开家乡,去南方流浪,而沈家则一辈子生活在刘星真实死亡秘密的折磨当中。

岁月流逝,生命滚滚向前……

一些勾起回忆的片段/场景记录:

刚开头的小孩们在河边嬉戏打闹的场景(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不大人的听话去河边玩耍的事情,也有过2次差点被淹死的难忘体验……想想自己还能好好的活到现在也真的是挺幸运的一件事情)

乖巧的小孩回到家,一家3口其乐融融的围坐在方桌前吃饭的样子(真的就是小时候我经历过的那样!)

叛逆的青少年(王源饰演)跑着离开家(想想我也叛逆过,但总体来说没那么激烈……不过当时倒是有不少儿时玩伴干过离家出走的事情)

黑灯舞会——听说过,没经历过。(但看上去那时候的人们都挺开心的,笑得可灿烂了)

『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真的好听,离别时听真的容易催人泪下!

我属于南方人在北方漂,所以看到已经到南方渔村多年的耀军、立云夫妇午饭时还是在吃馒头时,不经感慨,南北差异真的很大,对应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很难改变。

工厂里的样子、工人们下班时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的场景、筒子楼(几家人住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挺好的)……

『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叫声现在已经很难听到了……

去南方,下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国家有难大家帮,我不下岗谁下岗

影片的最后【So Long, My Son】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相当催泪。

[返乡知青],年轻的工厂职工,(师徒制、黑灯舞会、深厚的朋友情谊、筒子楼、工厂下班时工人们推着自行车的场景、厂办小学、厂办医院),四个现代化建设,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主任朋友,流产手术大出血-无法再生育,儿子溺水而亡,失独家庭,下岗,去南方(下海/自谋职业),叛逆的子女,[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还要继续下去的生活……

一些影评摘录:

时代颠沛中的普通中国人,幸福稍纵即逝,美好没能地久天长,一代人的命运就这样赤裸裸地曝露在观众的眼前。

在采访中,王小帅反复强调影片的“普通人”视角。“普通中国人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大的要求,极其善良,极其逆来顺受,真遇到什么大事,往往会归结为自己命不好。正是这种隐忍才很坚强很伟大。

中国人那《活着》式的隐忍依然是《地久天长》中小人物们的底色。因为是普通人,在面对国家机器的强力政策时束手无策,只能接受;因为是普通人,在失去孩子、工作和幸福的可能性后不得不背井离乡。

本片招致影评人揶揄之处在于结尾的处理:背井离乡的夫妻回到家乡,和老朋友相逢,物是人非事事休,无言泯恩仇。个体之间的相互和解亦是个体和时代之间的无奈妥协。许多看过点映的观众觉得电影如果没有这段,保持开放式结局,情感会更浓烈。

甚至还有犀利的质疑:“是不是也要防范这种慈母般的表达方式?它有没有叩问现实的力度?它会不会成为了有失偏颇的民间传说?它是不是伪善地对民族性格(善良、隐忍)的压榨?”

面对这样的质疑,王小帅直言“其实这不是一部电影,你不要觉得从哪里结束和哪里启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构”。同时在闭合式结局里观众压抑三小时的情感得以释放,“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还活着,像现在这个电影里的耀军和丽云他们还活着,他们还得继续寻找他们活下去的动机、理由和快乐,所以这个等到孩子再回来的时候,这个事情在生活里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一次“不合时宜的”怀孕,一次“光荣的”下岗,就能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轨迹。茉莉得知怀孕的时候刚好拿到签证,打乱了她人生的所有计划;丽云当年想生不可以生,现在可以生、鼓励生却生不了了。是啊,老天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什么地久天长,三十年只是一念之间;什么一切都会过去,这还真成了一辈子也过不去的坎。到最后谁也没有和解,只是算了。

《地久天长》讲到了下岗潮、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等社会现实,难免也遭遇这样的质疑,在发布会现场,本刊记者听到身边一位观众特别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拍给西方媒体看的”。但编剧阿美并不以为然,“我觉得这种论调还是挺奇怪的,因为中国这一段历史是跟每一个人命运都是有关系的。你经历过这个时代,这些都是逃不开的。

参考链接:

=END=


《 “[movie]地久天长” 》 有 4 条评论

  1. 如何评价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302790
    `
    浓缩起来,就是《地久天长》里,三个小时、三个家庭、三十年的人生。

    有媒体称赞,《地久天长》,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活着》”。
    一个明明在持续不断地描写死亡,却名为“活着”,一个明明在持续不断地言说“无常”,却名为“地久天长”。

    近在咫尺的当代,那里有许多政策变迁,里面藏着模糊的对错,至今无法研判——无论是严打、下岗潮、国企改制、还是计划生育。

    老家挨着铁轨,新家挨着大海,船与火车,都是漂泊的象征也是速度的象征,他们一直在漂泊,却一直没有跟上速度。

    离开北方前,北方已经萧条,到达南方后,繁华还没如约而至,回归时,已经是他乡的故乡正在一日千里地复兴,已经是故乡的他乡却还是一座陈旧的小渔港。

    耀军这个永远在用花生米和劣质高粱自我治愈的男人,此生最大的凶猛也不过是在妻子被带去医院人工流产时近乎自虐的以头撞墙,除此以外,他好像从来没有年轻气盛过,就已经两鬓斑驳。

    “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但最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放下了。
    因为,不放下,还能怎样呢?

    活着本身,就是一场奇迹。
    只要活着,就有可能地久天长。
    也许,“活着”两个字,才是世界上唯一可信的“地久天长”。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当你理解不了现实,就相信一切来自于超现实,这是中国人最常规的“精神位移”。所以没有坏人,大家都只是无意地充当了命运伤及无辜的刀锋。

    相比于体制、法律、市场、资本,把命运视作一切的动因,与其说是一种偷懒,不如说是一种安全。

    我们善良而卑微的父辈们,谁不是在被历史戏耍到尊严扫地后,吐出一句自我解嘲的“造化弄人”,就可以把一切惨烈看淡?

    你无法原谅命运,或者说,你没资格原谅命运。
    `
    特评丨《地久天长》: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可团圆
    https://mp.weixin.qq.com/s/09-DjdCe3QOKQv6Xs5UlTg

  2. 作者:王小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302790/answer/629278946
    `
    因为这是我想拍的东西,我就是在这些变化中,一点点生活过来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中国从我们那个时代,从我小的时候,父辈那个时代一点点演变。然后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的变化到2000年,一下子跟以前完完全全是两个世界的这种感觉,我看着这个社会的转变。那么这里面很多的东西的消失、记忆的消失,甚至每个代之间的那种传承都割裂掉了。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其实给中国人拍一个这样的电影是值得的。

    就像片子里的几家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想要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其实《地久天长》就像一个美好的祝福,也像是一个疑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影片里面有一句台词是「其实那个时候时间就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我觉得那一刻,在这一生里,如此的漫长。所以我就在想,片子的英文名叫 A moment, so long 好不好。他们觉得很好,但是有点抓不到具体是在说什么事,后来我们的一位剪辑师,顺口就提了一句,说叫 So long, my son ,一下就抓住了那个感觉。跟自己的亲人、儿子告别,这一生是如此的漫长。他一生都是在这样告别。

    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愿望,都希望比如说我们的友谊、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家里的亲人等等,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够一直好下去,一直地久天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不是你想就能够完全掌握的,有很多的变化是出乎意料的,生命就这么过来了。那么这一首歌叫《友谊地久天长》,实际上我们传唱了很多代,一直穿透下来,然后就发现在这里面时间是很苍凉的,很多的愿望真的能够地久天长吗?
    `

  3. 当代青年善待爸妈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kwusXyj7669GscDnikU-FQ
    https://mp.weixin.qq.com/s/w30ucWKmcYgcuw1CLTAJGA
    `
    当你过年回家,两天之后开始和父母互相嫌弃,告诉自己要克制,但最后又没忍住吵到歇斯底里。终于要离别时眼见他们衰老的模样,又感到愧疚。

    当代家庭关系确实令人头疼。

    既传统,也现代,想独立但无法独立,注重家庭,同时也关心自己的需求,金钱和情感无法分割……中国家庭的种种错位感与违和感既在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中反映,也让学者感到麻烦,社会学学者计迎春新造一个名词「马赛克家庭主义」,专门表示它的杂糅性。

    所以,现在年轻人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在人们主张独立自主的当下,孝道还是可以提倡的吗?

    01.这是一代不孝的年轻人吗?
    02.父母为什么越来越难当了?
    03.在当代,尽孝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怎么尽孝?

    04.如何善待你爸妈,一些 tips,可能有用:
    1. 和爸妈聊天时,试着让自己区别于那种一次吐出一句回复的 AI ,用长一些、有具体场景/情节/情绪的句子代替过于工整的「嗯」「好」「知道了」。

    2. 了解一点那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并做好功课,比如备用一些老年表情包,但指不定你爸妈有别的兴趣,和他们一起发掘并把他们作为人类学、心理学样本观察,应该会挺有意思。

    3. 当感觉到爸妈对你关心太多时,讲出来。在一边对他们的爱感到厌倦,一边又为这种厌倦感到内疚的状态里,大家都不舒服。

    4. 增加爸妈对你生活的参与感,一些无伤大雅的决定大胆交给他们帮你去做,比如吃哪种大米、哪款沙发套更好看、该用哪种方式和某位亲戚聊天。费孝通说,中国家庭关系在于互相亏欠,积累人情,「算账」「清算」等于绝交。

    5. 回家前记得踊跃点菜,理由同上。上菜后积极拍照进食,以及和爸妈一起策划晚饭菜单、让他们教你做饭也不错。

    6. 一起在家的时候为了避免爸妈开启什么时候结婚(生娃)/为什么不穿棉毛裤/怎么还不上床睡觉/全世界哪个人像你房间这么乱/你也用这种语气和老板说话吗等话题,找一些电影或综艺来替你打掩护。如果家里没有很开放,请反向使用电影分级或 IMDb 上用户共同编写的「父母指南」,把突如其来的床戏规避掉。

    7. 据说超过一半的年轻人都在朋友圈屏蔽爸妈,不用愧疚,一个展示一部分自我的舞台而已。

    8. 买好大病保险,毕竟,生病,真的,很贵。

    9. 爸妈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们可能也是受害者。有统计显示,患有各类人格障碍的成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大概是 10%-15%,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对父母身份有怨言的时候,或许可以提醒自己,「他们也是子女」。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