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Start=

缘由:

整理一下最近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顺便感叹一下——经典的书之所以为经典还是有原因的!之前以为自己看过了,但是现在才发现——之前可能只是记住了个书名而已,这次看的加上最近学习的一些内容,才感觉稍微学到了些东西。这本书还需要不断的常读常新,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否则也等于没看。

正文:

参考解答: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头脑、心灵、精神。

记住,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

如何使用本书

·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浅尝辄止,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

·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在48小时之内与别人分享或讨论阅读心得。

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将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 Principle),你的阅读效果会不会有所不同?读的时候要想象将你此刻记忆最深刻的内容,讲给你的配偶、孩子、事业伙伴或者新老朋友听,注意此时你的精神和情绪上产生的变化

我保证,采用这种方式阅读接下来的章节,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使你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书中的原则。

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你会惊讶地发现,人们以往对你的消极看法和贴在你身上的标签都会消失不见。听你分享心得的人会看到你的变化和成长,他们更加乐意帮助和支持你工作,也许还能一起帮你培养七个习惯。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不论你的现况如何,都请相信你与你的习惯是两码事,你有能力改变不良旧习,沐浴在新习惯的阳光里,过上高效、幸福和互信的新生活。

自己的改变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可喜成效。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互信)、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 坦然交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第1部分 思维方式与原则(Paradigms and Principles)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和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从这200年来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Character Ethic)”为成功之本— —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不是太同意这句话,因为本质重要,言行也很重要。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确。这不属逻辑范畴,而是心理问题。

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一词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最先提出。库恩在书中阐释,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正如塞西尔·B. 德米尔(Cecil B. deMille)在他执导的电影《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中所揭示的:“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 不能跳过。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正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如果你力量的来源— —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表或是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该怎么办呢?

经验告诉我,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显然,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请列出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的五个原则。它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它们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Dependence)期以“你”为核心 ——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Independence)期以“我”为核心 ——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以“我们”为核心 ——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互赖——一个能做到互赖的人,既能与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潜力。 但只有独立的人才能选择互赖,尚未摆脱依赖性的人则无此条件,因为他们无论在品德还是在自我把握方面都尚有欠缺。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或破裂的人。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有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请列出你的两个习惯,一个好习惯,一个坏习惯。并写出与这两个习惯相关联的知识、技巧和意愿。

第2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事实上,我们如果不能客观地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 这将极大地限制个人的潜力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由于个人的成熟度不同,对尚处于情绪依赖阶段的人,不必期望太高。但至少可以创造有利的气氛,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感。

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 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

·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 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

· 无法控制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左右。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而这些都属于影响圈范围。

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

婚姻出现裂痕的时候,只顾着揭发对方的过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这种强调“错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受害者,自然更谈不上影响对方。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我们当然也盼望对方也能感受这份苦心,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所在。

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就仿佛被毒蛇咬后,一心忙着抓蛇只会让毒性发作更快,倒不如尽快设法排出毒液。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人生的下一刻,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各位不妨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看看成效如何。这期间请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

行动建议

  1. 花一整天,听听你自己和周围人的语言,你使用“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等消极回答的频率有多高?
  2. 根据以往的经历,想象一下将来遇到什么会让你变得消极。假如你关注的是影响圈,再考虑一下这个场景,你能怎样积极回应?用几分钟时间,在头脑里鲜活地描绘那个场景,设想你用一种积极方式进行回应。你只需要随时提醒自己被动刺激和主动回应之间的区别,不要忘记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3. 找出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令你倍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在影响圈内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并付诸行动。
  4. 试行“积极主动”原则30天,写下自己的影响圈有何变化。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固守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这样看来, 我们梦寐以求的名利、成就和财富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个人宣言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因人而异,以我朋友罗尔夫·科尔(Rolfe Kerr)的为例:

家庭第一。
借重宗教的力量。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
念及相关的每一个人。
未听取正反双方意见,不妄下断语。
征求他人意见。
维护不在场的人。
诚恳但立场坚定。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
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
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
态度积极。
保持幽默感。
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紊。
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
协助属下成功。
多请教别人。
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不为下一次任务或晋升瞎担心。

回忆往昔,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当时看上去至关重要、妙趣横生的事,现在看来竟是微不足道,甚至有些荒谬。比如看似耀眼的成就、名望在现在回想起来,所有这些自我满足都不过是海市蜃楼,黄粱一梦。

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积极,更和谐。

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述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原则都有必然后果。遵从原则,后果就是积极的;忽视原则,后果就是消极的。原则具有广泛适用性,无论是否为人所知,这种制约都是普遍存在的。越了解正确的原则,明智行动的自由度就越大。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方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好像“透镜”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察一样。生活中心不同,产生的观念也就各异。

中心会直接决定动机、日常决策、行为(多数情况还包括回应)以及对事物的理解,不难想象为何掌握中心如此重要了。如果目前你的中心不足以让你变得积极主动,那么当务之急是转换思维并找到一个类似的中心。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

行动建议

  1. 花时间记录一下你在本章开头进行参加葬礼心灵演练时的感想。使用下面的表格进行整理。
  2. 写下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此的想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 为自己专门安排一些时间,不去处理日常事务,专心于个人使命宣言。
  4. 阅读本书附录二所列的各种生活中心,看看你的行为符合其中哪个类型。你的日常行为是否因此有了一定依据?你是否满意?
  5. 从现在开始收集、记录并引用你想用作使命宣言的材料。
  6. 设想近期内可能会从事的某个项目,用智力创造的原则,写下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与应采取的步骤。
  7. 向家人或者同事讲述本章的精华,并建议大家共同拟定家庭或者团队的使命宣言。

付诸行动

(一)检查你的愿景
(二)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
(三)你的角色
(四)你的生活中心
(五)告诉你自己怎么做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犹如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演进到工业革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 争取最高的效率。

现在,又有第四代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若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按照建筑学来说,功能决定外观。同样道理,领导决定管理。你对待时间和要事的方式决定了你怎么利用时间。如果你的要事基于原则和个人宣言,那么它们就会入心入脑,你会乐于把时间花在第二象限事务上。

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程序设计员设计出程序后,计算机必须加以执行。

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对不够成熟的人,目标不必太高,指示要详尽,充分提供资源,监督考核要频繁,奖惩更直接。对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战性高的任务,精简指示,减少监督考核次数,考评标准则较为抽象。

行动建议

  1. 列出一项你忽略的第二象限事务,如果它有效达成会使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产生重要影响吗?写出来并加以实施。
  2. 列出时间规划表,估算你花在每个象限的大概时间。然后大约花十五分钟把你三天内的活动记录下来。你的估算有多准确?你满意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吗?你需要改变什么?
  3. 列一张责任清单,确定哪些你要承担,哪些你能交付别人,或者训练他们在相关领域的能力。确定一下需要完成哪些具体工作。
  4. 规划下周计划。写下你的角色和目标,然后转化为特定的行动计划。在周末,预先思考 一下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该计划,以及如果你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生活会有怎样的完整程度。
  5. 以周为单位规划生活,并设置固定时间去完成。
  6. 使用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制定计划,或者寻找类似工具。
  7. 仔细浏览附录一,加深对于第二象限思维的理解。

付诸行动

成功人士习惯去做失败者不爱做的事。他们当然也不喜欢干这些事,但他们让这种不喜欢服从于对自己目标的追求

(一)我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
(二)我的周任务
(三)我的目标
(四)我的价值观
(五)我的角色
(六)我的优先
(七)建立我的信任
(八)每天和每周计划

第3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

群体的互赖关系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本性。言不由衷、虚伪造作的表面功夫很快就会被识破,何以建立圆满的互赖关系?由此可见,修身是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使别人对我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用这笔储蓄来弥补。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也不致开罪于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赖可带来轻松、坦诚且有效的沟通。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 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

牢记一点: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

为了逃避问题,避免冲突,我蹉跎了不下数月。事实却证明,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 因此,我认为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

付诸行动

正如身体经常需要食物以保持健康一样,人际关系也同样经常需要营养。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换句话说,总裁口头上高唱互助合作,实际上鼓励彼此竞争,因为胜利者只有一位。

只关注态度和行为无异于隔靴搔痒,关键是要建立一种能突出合作价值的信息和奖励机制,激励个人和部门创造佳绩。

一旦爱被附加条件,孩子们就会认为自我价值只有通过比较和竞争才能实现。 “如果我做得比哥哥好,爸爸妈妈就会爱我多一点。”

诚然,在竞争激烈和信任薄弱的环境里,我们需要赢/输模式。但是竞争在生活中只居少数,我们不需要每天都和配偶、孩子、同事、邻居、朋友竞争。“你和爱人谁说了算(谁是赢家)?”这是一个很荒唐的问题,如果没有人赢,那就是两个都输。

输/赢模式意味着做老好人,然而“好人不长命”。

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会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有些精神疾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为了报复,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却不问是否值得;只有不够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这样。

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

输/赢和赢/输模式不合适,因为一方赢了,对方的态度、情感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我只想独善其身,对你毫不理会,那就根本无法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我们才说,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好聚好散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我们之间没有期望,没有订立合约,没有雇佣和合作关系,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要好得多。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你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选择放弃。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没有了诚信这一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很多人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认为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够坚强,但是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这种坚强的作用甚至双倍于赢/输模式的那种强硬。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彼解己 (习惯五)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 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和赢/输模式的人打交道是对双赢的最大考验。双赢从来就不是轻易实现的, 需要解决深层问题和本质差异。但如果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而且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事情就容易得多。

并非所有决定都一定要以双赢为目的,即便是情感账户储蓄充足,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再说一次,关系很重要。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双赢绩效协议的前提是模式转换,注意力要放在结果而不是方法上,但大部分人都重方法轻结果。

有四种管理者或家长都可以掌控的奖惩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其中金钱奖惩包括薪资、股份、补贴的增减;精神奖惩包括认同、赞赏、尊敬、信任或者相反——除非温饱没有保障,不然精神奖励的价值通常超过物质奖励;机会奖惩包括培训、进修等;责任奖惩一般同职务有关,比如升职或者降职。

真正的双赢协议是双赢模式、双赢品德和双赢关系的产物,它以相互依赖的人际交往为对象,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应该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但如果这个体系与目标背道而驰,自然无法实现愿望。

双赢精神无法存在于你争我夺的环境中。 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付诸行动

(一)培养双赢思维
(二)换位思考
(三)寻找双赢机会的问题
(四)双赢协议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所以说习惯一、二和三是基础,帮你保持核心不变,即以原则为中心,从而平和而有力地应对坚实内心之外的脆弱。

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双赢需要熟练地掌握勇气和关心,因此合作的环境下更需要让人了解自己。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我认为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你有没有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有没有多做点准备,设法表达得更令人信服?你愿意花这么大的工夫吗?

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那么花时间了解对方将有益于今后的坦诚相待,这样一来,很多困扰家庭和婚姻的问题都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也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先理解别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付诸行动

如果你真正想寻求理解,就要丢掉诡计和伪善。

(一)嘿,你在倾听吗
(二)我是怎样倾听的
(三)倾听练习
(四)培养倾听意识
(五)我的性格
(六)评价我的交流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最后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但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也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路径。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

统合综效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信任度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 也可以在当时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即使在既不能统合综效也不能干脆放弃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尝试和努力,通常也都会达成更有效的妥协。

人际关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接触到不同的模式。相同不是统一, 一致也不等于团结,统一和团结意味着互补,而不是相同。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异。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而增广见闻。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发现并利用别人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地坦诚相待。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 并尽量给予理解。

统合综效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

付诸行动

在你能充分利用他人的优势之前,你首先要承认并尊重他们的差异。

第4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从根本上讲,“不断更新”意味着要兼顾这四种要素,要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经常并持续运用我们天性中的这四个层面。

身体层面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锻炼的所有好处几乎都产生于最后阶段。我想增强力量,就必须等到肌肉纤维断裂,神经纤维感到疼痛才行,因为这时候自然机制才会予以过度补偿,纤维在48小时后会变得更加坚韧。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

我突然领悟到,动机不正,诸事便不顺。

一旦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

智力层面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有时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或系统的学习计划。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并非如此,积极处世的人有能力摸索出无数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是第二象限事务,人们可以借此接触到当前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我极力推荐大家从每个月读一本书开始,然后每两周读一本书,接着是每周读一本书。“不读书的人跟文盲没什么两样。”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够在写信的时候与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推理和获得他人理解的能力。

社会/情感层面

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我要做到移情聆听,目的不是做出回答,而是深入、全面地了解你的想法。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够理解我的观点。

习惯四、五、六的成功关键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密切相关。至于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平凡。

知足心态让我们意识到,反映他人的正面形象并不会贬低我们自己,反而会使我们更强大,因为它增加了我们与其他积极主动者有效交往的机会。

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却有另一个人相信你,他会改变你,这不是人生的重大转变吗?

我们越擅长发掘别人的潜力,就越能在配偶、子女、同事或雇员身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记忆力。我们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与他们共处时要从全新的角度“打量”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和实现自我,并建立起美满、丰富和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

歌德(Goethe)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要达到高效能,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平衡发展并更新所有层面,任何层面遭到忽视都会产生消极力量,对效能和成长产生阻碍。如果组织和个人在使命宣言中确认了这四个层面的内容,就能为平衡更新提供稳固的框架。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康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完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本书的七个习惯也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用效果最佳,因为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越是积极主动( 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 习惯二)和管理( 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 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 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 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 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 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 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 习惯七)。

稳定的经济基础并非来自工作,而是来自个人的产能( 思考、学习、创造、调整)。真正的经济独立指的不是家财万贯,而是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内在的。

“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完全在个人的影响圈范围内。

“良知的声音如此微弱,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淹没;但又如此清晰, 不可能被误解。”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收获法则始终发挥着支配作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多也不少。公正的法则也不可动摇,我们越是靠近正确的原则,就越能对事情做出明智的判断,我们的思路也就越清晰明了。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付诸行动

(一)自我检测

计划仅仅是描绘希望的蓝图。成功的计划有两个关键:细心的反思和时间上的保证。细心的反思有助于你确定哪些活动可以真正恢复你的精力。并在时间上保证制定的计划在每天和每周日程中优先安排。

不断更新是你给予自己的一件礼物,而不是负担。让自己有时间在某个领域 休整、奔跑,然后起飞。执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评价自己的进步。评估自己的计划,看它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如果需要调整,那就去调整!这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旦觉得得心应手了,不妨进入计划的下一步。

计划、执行、评价,一段时间只做一样。如果觉得过分劳累,休息一下,想想哪些需要调整。

(二)关爱我的身体

(三)爱护我的灵魂

(四)丰富我的头脑

(五)保护我的情感

(六)维护更新我的人脉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我们认为爱情保鲜的秘诀就是交谈,特别是讨论彼此的感受。我们尝试每天都交流数次,即使当我奔波在外时也不例外,那让我感到快乐、安全和珍惜, 就像是回到了家里。

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

真正的变革是由内向外实现的,只是利用性格魅力的技巧,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做些表面功夫根本不行,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和世界观的思想构造和行为模式才行。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事情变得可以迎刃而解。

让我用托马斯·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美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译者注)的优美诗句表达我的理念:“绝不要停止探索,因为其目的是回到起点,重新认识。”

生活不会是井然有序的。不管我们怎样努力想让生活有条有理,意外总会发生:恋爱、死亡、受伤、祸从口出。

付诸行动

(一)若觉得快要失去理智了,那该怎么办

(二)一个自我提升计划

任何活动,如果你已经参与过而且感觉有效,那就继续做下去。没必要重新再搞什么新玩艺。

很少有什么计划能永久有效。时代在前进,你的兴趣和能力也在变化。必须不断调整你的计划,更新计划中的活动。

(三)你自己的小避难所

(四)内心恢复更新的五个步骤

(五)简化生活的四个易行的方法

◆ 每天安排一些空闲时间。 在上床睡觉之前写点日记或洗个澡。要承认,什么事也不做也没什么,甚至是重要的一环。

◆ 订个计划结清信用卡。 是的,你能做到。丢下所有的信用卡,除了两张,一张用于业务,一张用于个人生活。只要可能,离家时只带两张卡。

◆ 每周一个晚上关上电视机。 你会对自己忽然多出来的时间感到吃惊。关上电视机甚至可能变成你的一个习惯!

◆ 别做电话的奴隶。 锁上你的电话。如果是重要的事,对方会留言的。

(六)开始按七个习惯生活

不断磨刀,每天花时间在四个方面让自己休整更新: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

在关键的人际关系情感账户中存款,向与你关系密切的人追加存款。家庭中的成功与和谐要高于其他一切。

花更多的时间于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 判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并为之努力。对于位于第二象限之外的事务要敢于拒绝,必要时要授权他人,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定期复习七个习惯,并向他人讲授。 例如向家庭成员和工作同事讲授。

必须明白,为了让这些习惯和原则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须付出必要的努力,真诚地实践七个习惯,而不是知而不行。

后记 AFTERWORD

该书出版以后,您又对七个习惯有了哪些领悟?

理解原则与价值观的区别非常重要。原则是外部的自然法则,最终会控制我们的行为后果。价值观是内在的、主观的,是指引我们行为的最强烈的感觉。希望我们能重视原则,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实现眼前目标的同时,为未来取得更了不起的成就打下基础,这就是我对“效能”的定义。

原则独立于我们之外,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它、接纳它、喜欢它、相信它、遵从它,它都会发挥作用。

尽管七个习惯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手段,但是,只有先把外界挑战作为开端,然后再采取自内而外的方法,这种手段才最为奏效。

前三个习惯完全可以用“做出承诺,信守诺言”这句话来概括,而接下来的三个习惯完全可以用“大家参与讨论,共同拟定解决方案”来概括。

正直是比忠诚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更明确地说,正直是忠诚的最高形式,正直意味着以原则(而不是人、组织甚至家庭)为中心。

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信任你,而不是喜欢你。信任和尊重终将产生爱。

对所有人来说,实践七个习惯都是一场长期的斗争。 每个人都会间或在每个习惯上出现失误,有时会同时在七个习惯上出现失误。其实七个习惯很好理解,但难以持之以恒;它们都很合情合理,但合情合理的东西未必总是普遍做法。

您个人认为哪个习惯最难以付诸实践? 习惯五(知彼解己)。

成功与否的真正考验是长期性的,只言片语无法描述准确的情况。

为什么是七个习惯?
为什么不是六个、八个、十个或十五 “七”并不神圣,只不过先有三个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选择的自由、选项的自由、行动的自由),然后是三个公众领域成功的习惯(尊重、理解、创造),接着是一个补充性的习惯,加起来就是七个。

在当今的世界里,成为高效能的个人和组织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这是进入赛场的代价。

但是,如果要在新环境下生存、发展、革新、出人头地和超越他人,就需要提高效能。新时代的呼声和需求就是付诸实践,就是实现优化,追求重大成就和伟大事业。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范畴,就好像重要性和成功分属不同的类别(而不是程度)一样。想要迈入人类天赋与动机(可以称之为“愿望”)的更高层次,我们就需要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技巧模式和手段模式——新的习惯。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越是渴求,就越是轻信。”我们确实应该深入了解性格和能力这两方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弱点最终会使这两方面都不尽人意。我深信训练和培养是重要的,但招聘和挑选更加重要。

◆ 技术将如何改变未来的企业?
我赞同斯坦·戴维斯(Stan Davis)的说法:“当根基改变时,一切都会摇摇欲坠。”我认为,技术基础是一切的关键,它会推动所有的好趋势和坏趋势,正因如此,人的因素变得更为重要。技术的影响力越强,控制这种技术的人的因素就越重要,尤其是要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营造一种对标准持之以恒的文化氛围。

◆ 您真的谢顶吗?抑或是为了节省时间才剃了光头?
嘿,听我说,当你忙着吹干你的头发时,我已经在为顾客服务了。事实上,当我第一次听说“秃就是美”这句话时,我激动得无以名状!

对史蒂芬·柯维博士的最后一次访问

我特别乐观。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深信不变的原则。我知道,当你依照原则行事,它们会发挥作用。

活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变的原则。

我们想得到永远也无法得到的:在不去塑造优秀品格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好处。

忽略原则会导致生活触礁。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坚持原则,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会获得成功。

“七个习惯”让你回归真实的自我。提醒你真实的本性,提醒你是在掌管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除了你,没有人能让你想、做或面对不是出于自己意愿选择的事情。“

“七个习惯”教会我们生活是团体赛,要学会互相依赖和团结合作,这比单打独斗要高一个层次。

问:改变很难。我该如何改变?
答:关于生活中的改变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关键建议,是遵从良知。关于外部刺激(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和内部回应(我们该做什么)有一个选择的空间,这个时候做的事情会最终决定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这个空间里有四个人类的特质:良知、想象、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

第二个关键建议,是改变你的角色。正如我常说的,如果你想让生活中出现更多改变,从你的行为开始。但是如果你想做出重大改变,那就在思维方式和你看待与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上下功夫。改变思维方式的良方是角色转换。你可能刚被提拔成项目经理,你可能最近刚当了妈妈或者外祖父,你可能要承担新的工作职责,突然间你的角色发生变化,因而你看待世界的方法也会不同。当你改变视角时,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好的行为举止。

通常,改变最好的方式是选择一个习惯,为与之相关的事情投入精力,并坚持下来,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自律性和自信都会提高。

每件事都要从个体开始,因为有意义的改变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开始改变时,你会很快发现你在改变周围的环境,你的影响力扩大,而你的正直也会让人印象深刻。只有努力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工作单位。

问:你总提醒别人应该想想能留下什么遗产。你的遗产是什么呢?
答: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希望我最丰厚的遗产可以留给家人,让他们过得开心,生活质量更高。没有比我和家人在一起更让我快乐和满足的了。这对于我是最重要的事。我十分赞同一位有智慧的领导者所言:“工作再大的成功都难以弥补家庭的失败。”家庭的重要性值得我们相较过去给予更多时间和关注。

我不相信在家成功,工作上就会不那么成功。如果仔细计划,两样你都能做好。事实上,一方面成功会带动另一方面。

问:你曾说过,你最重要的一个信条是“生活的节奏是渐强音”,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答:你要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放在个人之前,而不是之后。你对工作的投入应该渐渐扩大、深入。退休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你可以从岗位上退休,但是绝不要停止有意义的项目和活动。 “渐强音”是一个音乐术语,意思是在演奏时要用力道达到更好的效果和音量。它的反义词是“渐弱音”,意思是降低音量,渐渐撤退。一成不变,就会变得被动,生命渐渐沉寂。 所以,用渐强节奏度过你的生活吧。带着这种想法生活很重要,无论你做过还是没做过什么,你仍可以做出重要贡献。忍住陶醉于过去的欲望,你要乐观地向前看。

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做什么职位,如果你遵照“七个习惯”生活,你就不会停止贡献。因为你会不断追寻生活中更高、更好的事情,比如,下一场华丽的冒险,更顺畅的沟通,亲密的关系和有意义的爱情。你也会从过去的成绩中获得满足感,但是下一个要完成的目标就近在眼前——你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服务社区,加强家庭联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创造伟大的生活。

我的一个女儿曾问我,是不是写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就结束了自己对世界的影响。我想我的答案可能会让女儿吃惊:虽然听上去有些自夸, 但是我确信,我最棒的工作还在未来。

参考链接:

=END=

,

《“[read]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有 5 条评论

  1. 管理好时间的底层原理,全在这里了
    https://mp.weixin.qq.com/s/pRAcn3F1PLGzFP0ErjLp2Q
    `
    1. 「必须做」和「我要做」
    这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吞噬你时间的,往往并不是庞大而复杂的事物,而是这些分散在每一天里面的、平淡无奇的日常。
    所以,我要跟你分享第一个大原则就是:想办法压缩一切「必须做」,尽力腾出时间,去做「我要做」。
    不妨试一试,把自己每天、每周,所有的「必须做」列出来,再逐条去问自己:
    1)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吗?不做后果会怎么样?我能不能尽量拖延或干脆放弃?
    2)我能否把它外包、移交出去?或者压缩流程,利用工具,来减少它的时间?
    3)如果上面都不行,我能否将它们「化零为整」,集中起来安排一个时间去处理,避免打乱自己的节奏和状态?

    2. 目标感和意义感
    建议你:带着「目标感」去生活。
    把目标分解到生活中,让通往目标的路径,成为你的「我要做」。

    3. 过滤箱
    如果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少,或许用不上;但如果事情很多,又不希望在繁复的条目里面来回翻找,那这个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4. 收集和分发
    1)先把任务统一收集到收集箱里,再每天定期对任务进行检查,挑出「需要做的」。
    2)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有归宿。
    3)化囤积为流动。

    5. 精力和时间块
    无论你是哪一种,原则都是一样的:把你状态最好的时间段,用来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再把其他次要的事情,安插到状态一般的时间段。
    `

  2. 节前工作倒计时,如何提高效率? |【经纬低调分享】
    https://mp.weixin.qq.com/s/ctp6alWacjQw0G-lPJ1YTA
    `
    1. 忙,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太多人不是不忙,而是在“伪忙碌”。

    2. 究竟什么是伪忙碌?

    当我们所忙碌的事情,并非当下最紧急的工作内容,也不是最直接高效的工作方式,更不是让自己最趋近梦想和成功的正确方向,就是伪忙碌。

    要彻底打掉伪忙碌的习惯,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哪种忙。

    伪忙碌至少有两个层面:
    一是忙的内容有偏,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成果;
    二是忙的方法不对,看上去手脚并用却没有效率。

    【内容上】做正确的事;
    【方法上】正确的做事。

    深度思考什么?
    一是思考什么才是让自己最趋近梦想的正确方向;
    二是思考什么才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工作方式;
    三是思考什么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无论如何,通过忙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才是忙碌的价值,而善忙者更有机会胜出。

    毕竟工作不讲苦劳,只看功劳,千万别把忙碌当作进步。
    这话虽然听着那么冷血,但比这更残忍的是伪忙碌把你拖入深潭泥沼我们无力反败的那一刻。
    `

  3. 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MzcxNDM1OQ==&mid=2247484040&idx=1&sn=24bff92be41d21482a99eb0a44d8eb32
    `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

  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部分 习惯二 以终为始
    https://lilei.pro/2019/04/07/Seven-Habbits-3/
    `
    TOC
    1.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1.1. 设想一段悼词
    1.2. 以终为始的定义
    1.3.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1.3.1. 第一次创造
    1.3.2. 第二次创造
    1.4.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1.5.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1.6.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1.7. 个人使命宣言
    1.8. 核心区
    1.9. 以原则为中心
    1.10. 善用整个大脑
    1.10.1. 拓宽思路
    1.10.2. 心灵演练
    1.11. 确定角色和目标
    1.12. 家庭的使命宣言
    1.13. 组织的使命宣言
    1.14. 付诸行动
    `

    习惯2: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1. 二次创造(All Things Are Created Twice)
    2. 改写人生(Rescript Your Life)
    3. 找到中心(Find Your Center)
    4. 创建、遵循你自己的使命声明(Create and Follow Your 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

    高效能人士的 2 个习惯:以终为始与要事第一
    https://sspai.com/post/62405
    `
    习惯与高效能
    – 什么是习惯
    – 什么是高效能
    – 高效能的7个习惯
    以终为始
    – 什么是以终为始
    – 以终为始的意义
    – 以终为始,何以为终
    – 其他
    要事第一
    – 什么是要事第一
    – 什么是要事
    – 个人管理胜于时间管理
    – 其他
    远见
    – 职业生涯与以终为始
    – 职场燃料与要事第一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