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P-引言-最好的礼物


=Start=

缘由:

最近在看《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7版)》时,觉得引言这一部分写的非常好,可以反复阅读思考,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让自己也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正文:

参考解答:

引言 最好的礼物
  孩子给你的礼物
  你给孩子的礼物
  使“给予”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引言 最好的礼物

孩子是上天赐给你的最好的礼物。从你第一次抱起这个生命的奇迹那一刻起,你的世界就变得更加广阔和丰富。你将拥有各种各样的体验:惊奇掺杂着些许兴奋,迷惑伴随着几分疲惫。此外,你还会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位称职的父母。这些都是你之前从未体验过的,也是没有孩子的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的。

这些感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联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孩子第一次微笑的时候,为何你的眼眶中泛着泪水?当孩子说出第一个字的时候,为何你是那么骄傲?答案就在你与孩子之间双向的给予关系之中。

孩子给你的礼物

  • 无条件的爱
  • 绝对的信任
  • “发现”的快乐
  • 情感的巅峰

孩子给你的礼物尽管简单,但足以改善你的生活。

  1. 无条件的爱。

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成为他整个宇宙的中心。他把他的爱奉献给你,没有疑问,也不求回报。在他成长过程中,他还将用无数的方式表达这样的爱:从用第一次微笑让你如沐春风,到双手奉上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他的爱充满崇敬、热情和取悦你的急切期待。

  1. 绝对的信任。

孩子绝对地信任你。在他的眼里,你是那么强大、聪明、有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在你身边时会格外的放松、遇到难题会向你求助、会在人群中骄傲地指出你,通过这些行为,你可以感受到孩子对你的信任。有时候,孩子遇到害怕的东西时,会靠到你的身边寻求保护;在你面前,他敢于尝试他不敢单独或在陌生人面前做的事情。总之,孩子相信你可以保护他。

  1. “发现”的快乐。

孩子的出生给了你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发现童年中的那些欢乐和兴奋。尽管你无法通过孩子将你的生命重来一次,但是随着孩子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发现一些你从未想到自己会具有的技能和天赋。你对自己的了解以及与孩子的心灵相通将帮助你很好地与孩子玩耍、交流。当你与孩子一起探索事物时,无论是发现了一种新技能,还是发现了一个新单词,又或者发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都将增加你做父母的经验和信心,让你做好准备迎接新挑战。

  1. 情感的巅峰。

由于孩子的出现,你会经历情感的新巅峰,比如欣喜、关爱、骄傲、激动等。同样,你也会经历紧张、生气、受挫。会有这样的时刻:你紧紧抱着你的孩子,孩子用他充满爱意的胳膊环绕着你的脖子;当然也一定会有你被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刻。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想独立,你将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极端的感情。比如,当孩子3岁的时候,可能很听话地跟你满屋子跳舞,但是当他到了4岁,可能就变得相当叛逆和顽皮,让你非常担心。这种极端的感情并不矛盾,只是成长的现实所致。作为父母,你所面临的挑战是:接受孩子带给你的这些情感体验,对此心怀感激,并为孩子提供持续的指导。

你给孩子的礼物

  • 无条件的爱
  • 自我认同感
  • 价值观和信仰
  • 快乐
  • 健康
  • 安全的环境
  • 知识和能力

作为父母,你可以给孩子提供许多重要的礼物作为回报。一些礼物很微妙,但是所有礼物都会让孩子受益匪浅。给孩子提供这些礼物将使你成为出色的父母,而孩子接受你的礼物后,会变成一个更加健康、快乐、有能力的人。

无条件的爱

爱是你与孩子关系的核心,它需要自由地双向流通。正如孩子无条件地爱你一样,你也要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爱和赞赏。你对孩子的爱不应取决于孩子的相貌和行为,也不应该被当作给孩子的奖励,或是将不爱作为对其的惩罚。你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持久且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孩子行为不当,需要你来限制或纠正时。由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你可能产生一些短暂的情绪,比如生气、沮丧等,爱应该与这些情绪区分开来,且要超越这些短暂的负面情绪。

自我认同感

作为父母,你给孩子一个最重要的礼物是之一是自我认同感。建立自我认同感不是一个简单且快速的过程。认可自己、相信自己是自我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稳固地建立起来。孩子需要你持续的支持和鼓励来发现自己的长处。在他学习相信自己的过程中,他需要你的信任。爱他、花时间与他在一起、倾听他的讲述、称赞他的成就,都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此外,用建设性的而非处罚性、非伤害性的方法帮助他改正一些错误行为,对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也同样重要。如果孩子对你给他的爱、称赞、尊重有信心,那么他可能更加容易建立起自我认同感,而他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感将帮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

价值观和信仰

无论你是否积极地将你的价值观和信仰传递给你的孩子,他都必然会因为和你生活在一起而吸收一部分。他会注意你如何在工作中自律、如何坚定你的信仰、是否言出必行。他会融入家庭仪式和传统并思考它们的重要性。你不能期望或者要求孩子遵循你所有的观点,但是你可以随着他的成长和成熟,诚实地、清楚地、耐心地阐述你的信仰。你应该给子他的是指导和鼓励,而不是评论。在孩子年龄和语言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提出问题并与他讨论,而不是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如果你的信仰理由充分并且你是真诚的,那么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接受它们。如果你的行为不一致(有时我们会这样行事),孩子会用语言,或通过细微的行为变化清楚地告诉你,或者当他大点时会直接表示他不同意你的观点。形成价值观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没有错误的,它要求在坚实的基础上有灵活性。你要自觉、自愿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且在适当时候做出改变,最重要的是,你要证明你对传统的虔诚,以上这些都将有利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虽然价值观和原则的选择最终还是由他自己来决定,但是他依靠你,通过你的思维、与他分享的观点、你的行动来给他提供做决定的基础。

快乐

孩子不需要你教给他如何快乐,但是他需要你鼓励和支持,以使他本性中的热情自由飞翔。特别是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越有趣,生活对于他来说就越让人愉快,他也就越迫不及待地去拥抱它。听到音乐,他会翩翩起舞;阳光洒落,他会把脸转向天空;感到快乐,他会欣然微笑。这种热情洋溢通常表现在他的专注和好奇上,比如想去探究新的地方和事情,急切地想加入周边的世界,把新的形象、物品和人纳入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你要记住,孩子有各自的禀性——有些孩子表面上比其他孩子更加生机勃勃,有些更加喧闹,有些更加贪玩,有些则更加安静,还有一些会比较中性,是两种极端的融合。但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快乐,作为家长的你应该发现这些方式,并培养他们的快乐。

健康

孩子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你给子他的关爱和引导。从怀孕开始,你要很好地照顾自己,比如安排一些产科的护理。孩子出生后,通过定期带孩子去医生那里做检查、保护孩子不受伤、为孩子准备富有营养的饮食以及鼓励他在童年时期多做运动,你可以保护和增强他的体质。你自己也有必要保持良的生活习惯,避免不健康的习惯,比如吸烟、过度饮酒、药物依赖和缺乏运动等。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才能给他一个健康的榜样去效仿。

安全的环境

任何人都想给孩子提供个安全且舒适的家。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休息和玩玩具的温暖的地方,还要能够遮风避雨,确保身体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踏实。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一个情感上安全的家园,在这个地方没有压力和烦恼,充满着和谐和关爱。鉴于孩子能够感觉到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并可能为此烦恼,因此所有的家庭问题,甚至是极小的冲突,都要尽快地处理好,或通过合作解决好。当然,这可能需要你自己主动寻找方法,但是你要记住,家人的幸福和睦有助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并可以自由发挥潜能的环境。如果家人能有效地处理冲突和差异,最终将令孩子心里感到足够踏实和安心,并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处理好冲突和差异。这对孩子应对未来的挑战是一个积极的范例。

知识和能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将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花费大量时间掌握或改进不同的技能和能力。你应该鼓励他,并提供给他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以便尽可能地帮助他。书、杂志、小伙伴和学前班在孩子从学步婴儿变成学龄前儿童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你要牢记一些最关键的学习方法:当孩子感觉到安全、自信且被疼爱时,他将学得很好;当他能够对提供的信息做出积极回应时,他将学得很好。一些信息能够通过玩闹(孩子的特有语言)得到很好的展示。孩子可能通过玩要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与父母或玩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其他一些信息也能通过实际的经历得到学习或融会贯通。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活动和通过不同的经历,孩子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听故事、读图片书或杂志等也很有帮助。还有一些东西可以通过观察学到——有时是观察你的举措,有时是观察其他孩子或成年人的行为。幼儿园的经历也有助于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如果你很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让孩子觉得“发现”很有趣,那么孩子就会意识到他取得的成就可以令自身满足,还可以取悦你。这其中的奥秘是,你要尽可能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

使“给予”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你与孩子之间反复地分享这些礼物,将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学习一种新的舞蹈一样,掌握每一个步骤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只要付出时间和耐心,再加上你自己对加强亲子关系的信念,一切就会得以实现。

给予孩子健康成长所需的引导和支持需要父母们具备许多技能:养育、引导、保护、分享以及做榜样或模范。如其他技能一样,这些技能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及完善。对你来说,某些技能似乎在特定时期比其他时期容易些。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存在这些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它们确实使这项工作富有挑战性。以下建议将有助于你充分利用科学的养育子女技能,给孩子最好的起点。

  1. 把你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2. 自我教育
  3. 给孩子做榜样
  4. 献出你的爱
  5. 开诚布公的沟通
  6. 共度时光
  7. 鼓励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8. 减少挫折,放大成功
  9.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发现问题并在必要时获取帮助

把你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认识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且欣赏他特殊的品质。找出孩子特殊的需要和长处、情绪和弱点,特别是他的幽默感,这在他还是婴儿时就能表现出来。让孩子向你展示他玩耍的乐趣。你越欣赏孩子,你就越可以帮助他培养信任感、安全感和自尊感。你也会从中发现很多乐趣。

自我教育

你可能比想象中知道更多为人父母的知识。你可能花了多年时间观察你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或者你照顾过其他孩子。你有很多本能反应,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乐于付出的父母。在以前,也许你无须再做额外的“功课”,做好父母是水到渠成的。但是时代不同了,现代社会极端复杂,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剧变。为了成功地教育孩子面对新世界,父母们会常常学习各种育儿经:与儿科医生或其他的父母们交流,请教各种问题;结识有同龄孩子的父母,并且观察他们如何养育孩子(例如:他们什么时候护着孩子,什么时候放开孩子,期望多大的孩子学会承担多少事情等);阅读有关家庭育儿观点和疑难问题的书籍;联系当地的宗教组织、教育团体、家政组织、育儿项目、父母教育班等诸如此类的组织。对有心的父母来说,这些个人或团体组成了有用的网络,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克服育儿过程中的困扰和挫折。

父母们在征求育儿意见的时候要筛选出与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对症的信息。有时他人的建议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并非都有参考意义。每个父母的育儿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他人的参考意见必然有不适用之处。你不必全盘接受所有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实际上,自学育儿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自己区分出不适用于你和孩子的意见。你懂得越多,就能准备得越充分,也才能决定什么最适合你的家庭。

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表达对你的爱意的一个方式就是模仿你,这也是孩子学习做事、培养自己新技能、照顾自己的一种方式。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会认真地观察你的行为,然后效仿你的行为和信仰。你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将成为永恒的画面,在孩子的一生中影响他的态度和行为。因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意味着你要对孩子负责任且爱护他,意味着你不仅要跟他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跟其他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你要向孩子表达你的爱意且认真地维护你跟他的关系。如果孩子看到他的父母可以开诚布公的沟通、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分担家务,他也将把这些好的技能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意味着你需要照顾好自己。作为一个善良慈爱的父母,你可能过分地关注你的家庭以至于忽视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孩子依靠你来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他通过观察你来学习如何保持健康。通过照顾好自己,你可以向孩子证明你的自尊心,这对你和孩子都非常重要。当你过度疲劳或者生病的时候,休息一下,请一个保姆来帮忙,会让孩子明白你很珍惜自己的某些技能和兴趣并且乐意继续下去。通过给你自己一些只属于自己的时间(至少一周一次),你跟孩子会更加容易地明确各自的身份。当孩子长大一点的时候,你尤其需要这样做。通过请其他信任的成人临时看护一下孩子或者全家一起与其他家庭参加联谊活动,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些其他人,这对孩子来说有好处。孩子最终会仿照你的爱好,建立一些他自己的爱好,所以,你自己越健康越开心,对你跟孩子就越好。

你也可以在另一个方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就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学会容忍和包容。随着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接触日益加深,你需要教育孩子,在与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学会容忍和包容。你要努力帮助孩子理解并接受多样性。没有人生来就对别人带有偏见,却能在很小的年龄学会偏见。孩子在4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你在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交往方式,会影响孩子与他的同龄人打交道甚至是他日后待人处事的方法。你要让孩子发现人与人的相同之处,并且与孩子讨论他可能产生的一些偏见,你要消除他的偏见,让他相信,所有的人都应该被尊重和重视。

献出你的爱

献出你的爱,不仅仅意味着将“我爱你”挂在嘴边,孩子不会明白这三个字的含义。除非你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要直率、放松、充满疼爱、通过拥抱、亲吻、轻咬和玩耍等行为给予孩子充足的身体接触。你每天要与孩子聊天、为孩子唱歌、给他讲故事。当孩子回应你的时候你要认真地倾听和观察。通过关注他、疼爱他,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安全且独特的,这样会帮助他建立起自尊心。

开诚布公的沟通

你教给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交流。当孩子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时,当他看着你疼爱的目光,听着你温柔的声音时,这一刻就开始了。之后,通过观察和聆听你与其他家庭成员讲话,以及你帮助他解决担忧、难题和困扰,他会逐渐的学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体谅他,对他有耐心,态度诚实且清晰。在家庭中保持良好的沟通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当父母双方均因工作而过度劳累或有压力,或者是父母其中一个人感到沮丧、生气、不舒服时。解决沟通障碍需要每一个成员尽到自己该尽的义务且彼此合作,并且需要他们在问题出现时能够意识到。你要开诚布公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鼓励孩子对你不要有所隐瞒。你需要留意孩子行为变化,比如经常或持续的哭泣、容易发怒、失眠、没有食欲等,这些行为可能是他伤心、害怕、沮丧的信号,若发现了这种信号,你要让他知道,你非常理解他的这些情感。认真地询问孩子的情况,专心的倾听他的回答,并且给他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此外,你在跟孩子说话前需要认真思考。有时候,当你生气沮丧时,你会很随意的说出一些冲动刻薄的话,你可能也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孩子可能一直记住这些话。一些你不当回事的轻率的评论或者玩笑可能让孩子受到伤害。比如”这个愚蠢的问题“或者”不要烦我“这样的语言可能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甚至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一直批评孩子或者不理他,他可能也会那么对你。他可能不会再来找你让你给他指导,可能在想你问问题时也犹豫不决,甚至可能误解你一些建议。像每个人一样,孩子需要你鼓励他问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共度时光

如果你每天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那么你肯定不能给予他需要的一切。为了了解你并感受你的爱,无论是从身体还是情感上,他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你在一起。即使你需要出门工作,和他共度时光也是可能实现的。你可以每天全职工作,同时还和孩子有一些亲密时间。关键在于,这些时间是专门给他的,这样便可以同时满足你们两个人的需求。亲密时间有规定量吗?没有人可以明确回答。一个小时的专门时间比两个人在一座房子的不同房间待一天更有意义。你可能整天待在家里,却从来给不了孩子一心一意的关心,你可以自己决定怎样安排时间,怎么对他表示关爱来满足他的需求。

每天为孩子专门腾出一段时间来开展他喜欢的活动,同时还要尽量让他融入一些家庭活动中,如做饭、进餐等。利用这些时间来沟通各自的问题(注意别让孩子过多操心成年人的问题,孩子不需要担负你们的忧虑)、关心的事情和当天发生的事。

即使你是一个工作繁忙的父母,你和孩子在一起时给予他的关心也会有助于你好好地教育他和爱护他。如果在你工作的时候孩子也被很好的看护着,那么即使你工作非常忙碌,他也会茁壮成长。

鼓励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当你的孩子还是新生婴儿时,你或许很难想象他竟会长大成人,而作为父母,你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引导和支持他的成长。孩子需要你为他的茁壮成长提供食物、保护和医疗,以及他思想和精神发育上的引导,才能成长为健康成熟的个体。你的职责就是顺其自然的迎接他的成长变化,而非抵制它。

引导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的自律。随着他变得越来越独立,他就需要在规矩的帮助下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从这里开始成长。你要为他提供指导框架,制定合适他每个发育阶段的规矩。并随着他的长大而进行调整,这些规矩会鼓励而非抑制孩子的成长。

困惑和冲突都无济于事,只有坚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成熟。你要确保每个关心孩子的人都能理解和认同他的成长方式和应遵守的规矩。制定出一些政策,供所有看护人监督孩子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责任心增强,你应适时的调整这些政策以及规矩。

你还要为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他的世界,包括居住玩耍的地方和朋友,都会影响他的大脑发育。要通过看护人温暖慈爱的照看,不断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经历,让他充分自由健康的探索和学习。

减少挫折,放大成功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成功。这个过程从他在婴儿床中的第一次尝试用身体与你交流时就开始了。如果孩子能够实现他的目标,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急切的想尝试更大的挑战。与此相反,如果孩子无法成功,而且他的努力总被人忽视,那么孩子就会不愿意继续尝试,只会感到生气甚至沮丧。

作为父母,你要让孩子借助那些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可以取得成功挑战,同时避免让他面对那些可能带来一系列沮丧的障碍和任务。这并不是说你要帮助他完成一些工作或是避免让他接触一些大的挑战,如果孩子的完成任务不需要他的任何努力,那么成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过,有些挑战超出了孩子现阶段的能力范围,过多的挫折会造成孩子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关键就是要让孩子面对适度的挑战——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却又需要他努力一下才能成功。比如,为孩子选择适合他年龄的玩具,既不太容易,也不要太难以至于他无法操作;为孩子找一些各种年龄的玩伴,既有年龄比他大的,也有比他小的,当孩子长大一些时,让孩子帮助你做一些家务活。但是不要期待他超越他的能力范围。

抚养孩子的时候,你可能很容易因为对孩子倾注太多的希望和梦想而变得盲目。你当然会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他争取所有能获得的机会,最后让他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生活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将你的愿望和他自己的选择混为一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了,甚至有些幼儿园都设定入学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技能和运动项目,孩子仅仅会因为没有在10岁前开始接受培训就被判定为时已晚、成不了才。在这样环境下,父母热衷于一些承诺要将“普通宝宝”培养成“超级宝宝”的培训项目,也会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父母爱子心切,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幸的是,这往往与孩子自己的兴趣背道而驰。事实上,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些严格的培训项目真的能培养出所谓的“超级宝宝”,要想实现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期望,避免沮丧和失望,掌握一套平衡适度的方法才是关键。

长远来看,从小就承受学习压力的孩子并不一定比其他的孩子学习更出色,技能更高超。相反,他们所承受的心里和情感上的压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或者行为上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有天赋,他也许能够承受这种学习压力,正常发展下去,但是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需要更少而非更多的压力。如果父母催逼他们,他们可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焦虑。如果他们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可能觉得自己是失败者,担心父母会因此不再爱他们,这种长期的压力,加上所谓的“儿童期不良经历”,最终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孩子先天潜能发挥。

孩子需要理解、安全以及适应其天赋、需要、发育阶段的机会。这些虽然无法通过一个程序打包给孩子,也无法保证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是可以确保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些失望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孩子需要掌握一些积极的方法来处理生气、冲动和沮丧。他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东西告诉他可以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当他生气的时候,他可能爆发也可能消火。他可能无法区分重要的事情和非重要的事情。因此,他需要你帮助他区分这些令人迷惑的信息,找到健康的、有建设性的方法来发泄他的负面情绪。

你首先要用成熟的方法处理好自己生气或不高兴的情况,这样孩子才能以你为榜样。鼓励孩子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向你求助,你要帮助孩子理解并解决这些难题。你要给孩子做出明确规定,让他明白暴力是不被允许的。同时要让他明白。人会感到伤心,生气,受伤,沮丧是正常的。

发现问题并在必要时获取帮助

虽然为人父母这项工作极具挑战性,但相较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父母们会感到这项工作更令人愉悦且令人有成就感。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你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你不必为此感到惭愧和尴尬。健康的家庭不仅可以接受这些现实,而且敢于直面遇到的困难,他们也会重视一些危险信号,并在必要时获得及时的帮助。

有时候,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朋友。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和父母或亲戚居住得较近,他们就可以随时为你提供帮助。如果亲人们离你较远,那么你需要建立自己的邻里圈、朋友圈和其他的父母的关系圈,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孤独。建立这些“圈”的一种途径就是加入当地社区中心组织的父母子女团体。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团体中的其他父母可以提供富有价值的建议和支持。

有时候,在处理某种具体的危机或者持续的问题时,你或许需要专业的帮助,这是,儿科医生可以为你提供帮助,他们还可以为你推荐其他一些专家,包括家庭顾问和婚姻顾问等。你可以和儿科医生讨论家庭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对你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一般儿科医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并乐意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有特殊需求,你们这些家庭将面临特殊的挑战。那些孩子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的家庭通常需要克服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以保证他们的孩子有机会接受特殊看护并健康幸福的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当务之急是选择一名博学多识的儿科医生,他能够与孩子其他看护协调合作,并在你遇到不一致的建议时为你选择正确的方向。“医疗之家”这个词通常描述的是一种可得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持续的、综合性的、合作性的、有同情心的、有效的医疗看护模式。这种看护模式,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理想选择,特别是对那些需要特殊看护的孩子。建立起“医疗之家”这种看护模式,意味着在儿科医生、父母、其他看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这应该是你一个努力方向,因为这可以帮助你的孩子过上正常、健康、充实的生活。

你与孩子共同的旅程刚刚开始。这将会是一段奇妙而跌宕起伏的旅程,充满着喜怒哀乐。接下来的章节将会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帮助你更加轻松的履行做父母的职责并从中获得乐趣。

参考链接:

最好的礼物(一)——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https://mp.weixin.qq.com/s/IJwCjjxCwI0bTOHCK2-bGQ

怎样使“给予”成为日常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二)——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https://mp.weixin.qq.com/s/p4vCW3zmH9kNFmHaWxe2zw

AAP育儿百科第7版精要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A3OTUzNDM3OA==&action=getalbum&album_id=1977630828792725507&scene=173

孩子是上天赐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https://mp.weixin.qq.com/s/DEV2vapMR5JB1sTH40ujgQ

=END=


《 “AAP-引言-最好的礼物” 》 有 7 条评论

  1. 养一个孩子的恩情大,还是生一个孩子的恩情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589485/answer/828112042
    `
    孩子给你的恩情更大。

    充实你无趣的下半生。

    维系你脆弱的婚姻。

    为你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即使在他幼年时,有的人只是给他的孩子提供了一口饱饭,也能在他成年之后藉“养育之恩”向他索取,以那点零星的情感为缚,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缚他一生,你说谁的恩情大?

    既然擅自把他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对他好是天经地义。

    除了爱,任何有所企图的生养都是不道德的。

    ==

    不存在的
    你生孩子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养孩子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用你自认为的如山恩情拿来绑架孩子,甚至把他(她)当作私人物品。你要是一直抱着孩子欠你的想法,最好还是不要生育了,在自我感动中荒废十几年最后养出一个仇人,得不偿失。
    `

  2.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197179/answer/3090452189
    `
    # question
    我最近翻到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经常带孩子旅游,但孩子格局还是没打开,还是像没见过世面。然后她总结 是因为孩子的父母没有格局,只知道纯带孩子玩,根本没有给孩子普及知识点,让孩子去了沙漠也无法体会沙漠孤烟直,去了草原也无法感动风吹草低见牛羊。我真的很疑惑,格局真的很重要吗?旅游就一定要给普及知识,带着目的性吗?孩子自己的体会就不重要吗?带孩子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 answer(s)
    要说格局,还数幼年孩子的格局最大。

    你花费不菲拉到马尔代夫,他需要的仍是一把挖沙的锹;实在没有,给个空矿泉水瓶也行。能自在游戏的孩子是不拘一格的。

    在孩子眼中,全世界的沙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用来踩,用来挖,用来嚯嚯着搭堡垒的。

    无论你吟颂三万八千遍「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格局的孩子们——他们几乎每一个都是——仍然不为所动,专心致志地看一朵小花,或是盯着一只小蚱蜢。

    时间仿佛不存在,在他们找到自己专心之物的时候。

    所谓意义不过是庸人自扰,自带灵性的孩子,格局全开,他们拥抱现在,投入全然的感知。

    究竟是「沙漠孤烟直」,还是「大漠孤烟直」,格局全开的孩子们,不会像我这样哗啦一下就想指出符不符合原文,假如他们注意到这句话,于是就开始发问:

    沙漠是什么。(假如你有图片,或是正带他在/带他去过沙漠,就要好回答一些)

    什么是孤烟?

    沙漠的孤烟为什么直? (假如是深度思考的孩子,他可能在某一瞬间呆呆的,又在未来岁月中无意中串连起点滴的经验与观察,给出最为简洁深入的答案——有些甚而是前人所没有解答出的。)

    沙漠和大漠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有那么晶亮的眼睛,有如此开放而探索的心灵。

    只是成人愚不可及,竟相攀比。

    一定要教会孩子「大漠孤烟直」,一定要带孩子见识「风吹草低见牛羊」。

    他们不允许孩子沉浸,不允许孩子慢慢,不允许孩子不知道,不允许孩子不想知道,不允许孩子“浪费”,不允许值不回票价。

    如此的自鸣得意,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的优越感爆棚——假如优越感倚重于知识,那就更加的天然正确了。

    但如果说,带孩子旅行的意义,终归还是有的: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在旅行中相亲相爱、快乐的样子,这是爱的流动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成员,是被爱着的一份子,所以被带着一起旅行
    紧紧地跟随着家人,使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
    乃至于其他,塞北的雪,大海的浪花裙裾;古树的遒根,与溶洞的清凉……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美丽又丰富的地球上,张开视听,在临近,也在遥远。

    于乡村的寂静每一时,与城市的喧闹每一刻,一个孩子的感知总是全面打开的,无论他/她生活在哪里。

    我们来到地球旅行,开启各自的命运之旅。

    从孕育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启,没有太多分别——

    但旅行的意义也许是我们想要告诉孩子,被动的生活,与主动的生活,我们时而可以有所选择。

    我们选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走走看看;也安然于每一个平凡的当下。

    这是我们展示给孩子的自我生活态度,却不急于冠以意义。

    意义要孩子你自己去发现和定义呀,生命之旅,是关乎每一个自己——亲爱的孩子,我们都在各自的生命之旅中,活出自己来。

    没有间断,也就不追寻片面的不完整,更不急于向别人证明值不值得。

    ==

    关注我的人应该知道,自从今年完全放开后,一有机会我就到处带娃各种出游。之前在南京组织遛娃活动,无论是建筑博物馆参观,非遗馆手作,科教中心科普,还是花卉园赏花,翠屏山徒步,五场活动我都带娃一个不落的参与。

    这个月遛娃课代表活动结束,我和娃甚至玩上了瘾,在后半个月里,逮着周末和端午假期,离开南京去了三个城市,分别是镇江、淮安和连云港。加上上半年去过的无锡和南通,无论是苏南、苏中还是苏北几乎都面面俱到。

    4月清明节假期去了无锡,五一假期去了南通。

    6月初去了镇江,端午节假期去了淮安和连云港。

    感谢高铁提速,动车、和谐号、复兴号,一个比一个快。离南京两个多小时范围内,基本就能将全省一网打尽。

    # 要说旅行的意义,第一个就是杜绝在家看平板、看电视、伤眼睛瞎玩儿。

    养过娃的人都知道,除了上幼儿园,节假日最烦恼的就是去哪儿遛娃。天知道平时早上怎么也喊不醒,但到了节假日吞金兽们醒的比谁都早。一醒来就上来扒眼睛捏耳朵:

    “妈妈我们今天去哪里玩?”

    这时候无非两个选择,要么带她在市内找个地方玩儿,要么就是踏上高铁去别的城市玩。你敢把娃摁在家里,分分钟拿出平板玩给你看。

    # 世界那么大,带娃看看也挺好

    这次去淮安,我放弃了河下古镇,吴承恩纪念馆等颇负盛名的景点,特意带娃坐一个半小时公交打卡了“南北分界线标志园”。这里是古淮河所在,也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分界的地理标志所在。

    一脚踏过南方,一脚踏过北方。多么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标。

    无独有偶,在连云港连岛上有一块汉代界碑—东连岛东海琅琊郡郡界域刻石。还有一块在连岛东边羊窝头附近。

    东连岛上这两块界石是我国迄今发现较为完整、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唯一的汉代界域刻石。

    地理上下南北东西,历史上下悠悠千年,让娃知道世界之大,时间之广,不是眼前那些一亩三分田所能感受。

    # 旅行,让书本照进现实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幼年时期就该给娃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有可能,让娃有机会走出去,哪怕只是十里路,百里路,也意义深远。

    之前我们家看《西游记幼儿美绘本》《三国演义幼儿美绘本》、《奇趣红楼梦》《全景水浒传》,早就对名著充满了好奇之心。而通过游览南京明孝陵艺文苑、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无锡三国水浒城、连云港花果山等地,对文中的一些地名、人物、事件又有了粗浅的认识。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到了高年级不爱读经典,试问家长如果不去刻意引导,怎么能让孩子一下子爱上这些曲高和寡的古籍呢?

    特这两天我们从花果山回来,我娃翻箱倒柜,把《西游记幼儿美绘本》找出来,又开始自发的阅读第二遍,令我刮目相看。我知道她是发自肺腑的想再去印证一遍自己的所游所想与书中是否一致。

    # 挫折教育,从旅行开始

    人说婚前应当多多旅行,旅行中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如人生的关卡。在旅途中可以观察对方的反应,看看是否具备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带娃旅行也可以锻炼娃的抗挫折能力。当然,这里的娃不能太小,最起码得上了幼儿园,能自主进食、步行、如厕以后。在旅途中,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饮食,陌生的床铺,有时候甚至要克服脏乱差的环境,无法按时吃上三餐,风吹日晒,雨雪风霜。又要徒步,又要排队,又要上山,又要下海,没有一点克服困难的精神真的支撑不下来。

    有意识的带孩子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旅行、远足、徒步、户外运动(划重点,力所能及范围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绝对好处多多。坏处可能是比较容易晒黑:)

    太小的娃出行,可能会比较受罪,推荐上幼儿园中班以后的娃,带出去玩大人孩子都更容易适应。

    # 写在最后

    带娃旅行,不是换个地方挖沙子呲水枪,而是跟她一起用双脚丈量世界之大,用两眼发现世间美景,用心感受生活美好。

    原来地球上每个角落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忙忙碌碌的生活、行走、耕耘着。去体验,去感受,纵然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也不枉走这一回。
    `

  3. 最重要的育儿策略:争吵后的“情感修复”(repair)
    https://weibo.com/1783475181/NmsCf0HqK
    `
    育儿专家Becky Kennedy讲,如果只谈一条最重要的育儿策略,那一定就是争吵后的“情感修复”(repair)。

    因为哪怕是专业的咨询师/育儿专家,也肯定会和小孩吵架,会暴怒,会口不择言。

    而小孩一定会同样暴怒,大哭,摔门,说出伤人的话,躲到自己的小空间里独自疗伤。

    这样的事情会一再发生,所以当父母冷静下来后,就要去主动“修复”—— 回到关系破裂的那一刻,观察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
    “修复”是开启对话,而不是结束对话。

    修复是①说出发生的事情,②承担责任,③说明下次你会采取的不同的做法。

    “修复”不是“好啦,算我错了。这件事可以过了吗?”

    “修复”也不是“我很抱歉之前凶你,但如果你听话,我就不会凶你。”

    “修复”是“昨晚我在陪你做作业时对着你吼叫。我觉得很抱歉,我不该那么做。那不是你的错。以后我会努力做得更好,你希望我怎么做?”

    ┈✧┈✧┈✧┈
    修复是为自己做得不妥的地方道歉、重新梳理发生的事情,重新确认“我爱你/我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你是安全的”,最后重建信任和联结。

    最重要的是,“修复”本身就是在“重新叙述发生过的事情”,乃至“定下未来回忆时的【标准版本】”。
    ┈✧┈✧┈✧┈

    如果大人不去主动提供一个更成熟、更自我包容的视角,那么孩子就会自己对刚才的事情进行梳理,按照自己的视角诠释整个剧情。

    孩子的视角,可能是过度自责的(“我什么都做不好”),可能是过度悲观的(“没人喜欢我”),可能是过度愤怒的(“大人就是在故意针对我”)……总之,不会是你希望孩子总结出的结论。

    ┈✧┈✧┈✧┈
    而“修复”意味着,虽然这一个故事前半部分的情节是一样的,依然会包括大吵大闹、脸色难看、彼此讥讽……

    但是故事的结局会不一样。故事的标题会不一样。故事的主题/中心思想/经验教训会不一样。

    事实上,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心理治疗就是把所有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拿出来,重新整理其中的主题/中心思想/经验教训……然后带着重写过的“人生故事”,继续往前走。

    ┈✧┈✧┈✧┈
    最后,“修复”可以延长你和小孩的“有效沟通期”。

    最开始小孩都会听大人讲话,但这种“无条件接受输入”是有时限的。

    如果在这段有限时间里,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到某一个时间点,你就会发现小孩进入“拒绝外部输入/全自动运行期”了。

    到那时候,想“修复”都难。
    `

  4. 为什么朋友圈很少晒四年级以上的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953490/answer/2624632933
    `
    四年级以上的娃拿出来晒,表面上晒的是孩子,实际上晒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且是没有修饰,没有景观化的真实的家庭情况。

    ==

    孩子小的时候其实都大差不差,长得都挺可爱肉嘟嘟的,吃饭睡觉拉屎玩闹,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去上幼儿园哭的一脸鼻涕泡。

    这个时候的孩子展现出的就是幼儿最自然,最没有社会性的一面,是自然的成长,是本能驱动的各种行为和情绪,也是最能引起周围人普遍的关注和共鸣的经历。

    然而四年级以上,或者具体一点说——当孩子逐渐褪去了以情绪和本能驱动的生活模式转而进入社会竞争,身份上已经一定程度脱离了幼儿范畴的时刻。这个时候晒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状态呢?

    长相上不似儿时可爱——直观暴露了孩子父母的遗传基因。

    情绪上被限制和压抑——直观暴露了家庭的亲子氛围。

    生活节奏上被规范化——直观暴露了家庭的生活节奏。

    生活目的应试化功利化——直观暴露了家庭的教育能力和资源。

    这个阶段及以后的孩子其实就是家庭的镜子,你能从孩子的外貌,穿着,表情,性格,入学的学校,成绩高低,是否学习特长等等去挖掘掩藏在朋友圈被景观化的生活碎片背后的家庭的真实状态。

    这个时候愿意晒孩子的父母,实际上晒的是自己。

    带孩子旅游,带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展示孩子在课外特长班的学习成果,展示孩子的评奖评优,展示孩子的语言特长,展示孩子在某些原本应该在成人领域才能做到的成就。

    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家庭能力和资源的展示,是借由孩子变相表现家庭的富足和优越。

    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家庭在任何环境和社交圈层里都是极其稀缺的存在。
    ====

    我家娃,在四五岁的时候

    那就是个天使

    一笑一颦都可爱的很

    现在……现在……

    现在我没有孩子

    家里除了我们两口子

    还有一头驴
    `

  5. 孩子的成长学习离不开电子产品,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眼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766515/answer/3521545255
    `
    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定期休息眼睛、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均衡饮食等。

    1、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应确保姿势正确,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扭曲颈部。读书时,保证书本与眼睛的距离约30厘米,看电视时,保证电视与眼睛的距离为电视对角线的6~8倍,过近或过远都会加重视疲劳。
    另外,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不要侧坐或趴着。
    2、定期休息眼睛: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因此应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一下。近距离的连续用眼不要超过30分钟,休息时要充分放松眼睛,可以尝试每用眼20分钟,就远眺20英尺外的物体至少20秒。
    3、阅读书写时保证环境光线充足,光源置于左前方,不要在暗处使用电脑或手机。
    4、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经常用手揉眼睛,摘戴隐形眼镜时应洗净双手。
    5、多做户外运动:青少年每天应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充分的日照有利于延缓近视的发展。
    6、营养均衡: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多吃蔬菜水果,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和鱼类等,有助于维护眼睛健康。
    7、平时可以做眼保健操,多做眼部运动:视疲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做眨眼运动。
    8、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9、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问题。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

  6. 有什么秘密是业内都知道,外行人却不懂常常被欺骗的?
    https://mp.weixin.qq.com/s/a9bwR6eqUWtuphpUIrYCag
    `
    | 答主:硬核男人

    大学在读,做过机构家教和私人家教,把补习行业给说道说道。

    先来个比喻:你买了车,车店只负责给你运维车的性能,不可能教你开车,你开车只能去驾校自己学。

    所以补习也好学校里也好,老师只负责教你知识,尽力纠正学法。

    **学习的根本性思维和认知行为模式需要学生自己和原生家庭一起合力先扭转成健康模式。**

    之后才能说补习这个行业有什么内幕、要避什么坑,「适合学习的大脑和心理模式之养成」这一个大前提若不满足,再良心的教育培养都不能把学生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补习这东西,既有用也没用,关键因素在学生个人,当然根源确实来自家长。**

    学习的原理总体来说像洋葱一样分成好几层。

    最外层是分数。学习表面上看的是分数,实际上分数背后展现的是知识掌握数量兼掌握程度、以及学习习惯。

    次一层是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在学校课上学到多少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如何,这个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认知。

    再里面一层就是学习根本动力,即为什么而学。上面所说的:对学习有什么看法、先天在原生家庭培养的学习习惯如何。而这些的底层运转原理可以拆解,即学生本人的性格、精神、世界观、价值观(说白了就是学生本人的人格和心智)。

    因此我们来到学习洋葱之层的最内层:人格和心智底色。

    人格和心智底色会变成什么样其实是和家庭教育有关。

    一个人自从被生出来到记事,最先接触的养育者十有八九都是父母和其他亲属。亲人的行动思维模式会被学生一点不落的学去,即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原生家庭的复刻版。

    因此总结一下:学习运转的底层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学生本人的人格心智模式,如果人格心智健康且高级,学习自然会被降维打击。否则自己就会被学习血脉压制。

    最后总结一下补习的原则:

    老师只能负责外围,主要学生和家长必须得先醒悟一方;

    **家长开窍了,就解决掉自己生活的一地鸡毛并让自己恢复正常人类心态来熏陶孩子;**

    **学生开窍了,那他会自己努力改掉错误的认知行为模式,辅助自己的学习;**

    之后再补习才会真正的有用,补习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学校教完不等你的,补习老师拉回来再给你机会去学好,以及教你怎么学(但是习惯和心理这些层面必须自己先解决了,就像你买了车但是不可能要车店教你开车,你得自己先去了驾校);

    如果是孩子没人管怕出事、或者孩子很可能被周围环境带坏出了学校不敢让他在家以外地方呆但是家里在你回去之前不能呆,这两种情况可以送机构,其他我个人认为通通适合私人家教。

    再一次声明:

    学习的本质指向精神心理范畴,有了良好的基底,才能上升到学习教培行业的内幕这个层次,内幕已经在文中透露。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