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竞业协议已经有点被滥用了——因为依据《劳动合同法》只有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才可被列于竞业限制的对象;但是现在,全员竞业,入职时就要求签署,不签没法入职。
为了给自己一点保障,多学习一点知识,所以简单整理一下竞业协议的简单内容,方便查阅和参考。
正文:
参考解答:
- 竞业限制的期限是多久?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一般是一年,也可以试着谈到六个月。
- 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标准是什么?
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标准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未明确约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硅谷为什么没有竞业协议
硅谷所在的美国加州于 1872 年立法禁止竞业协定。已经有学者将硅谷的繁荣部分归功于这部法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院长 AnnaLee Saxenian 在其 1994 年出版的《区域优势:硅谷与 128 号公路的文化和竞争》一书中认为,波士顿地区的科技产业逐渐消亡,硅谷却蓬勃发展,是因为二者间文化上的差异,前者的工程师们希望一辈子为同一家公司工作,而湾区员工常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创办新的公司来跟老东家竞争。
2023 年 1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声明称,拟在全国范围禁止用人单位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性条款,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在官方声明中,FTC 表示竞业协定时常演变成剥削行为,会严重压缩员工薪资、阻碍创新与创业;预计废除竞业禁止协定后,全美劳工将每年多获得 3000 亿美元薪资,节省 1480 亿美元的医疗开销,并能让企业离职员工成立的新公司数量翻倍。
竞业协议下沉时代
2019 年,《晚点 LatePost》曾在《全网通缉前员工的互联网大公司们》一文中报道了中国互联网竞业限制有普遍化趋势。此后两年,竞争加剧,竞业限制持续扩张、层层下沉。应届生、实习生离职被竞业的案例更普遍了,更多的行业和公司也在推广和普及竞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所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显示,2020 年各级法院审结的案件中,有关竞业限制的案件共 316 件,其中 93 件与新兴科技行业相关。记者浏览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多起审结案件中被起诉对象不是高管,而是基层员工。
约束中高管的竞业协议,对公司来说,有保护商业机密的正当性需求。但对很难掌握什么核心机密的应届生、实习生发起竞业,本质上是畸形的、威权的管理手段。
应届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资源,对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技巧了解更少,在职时更容易受到威慑,离职后一旦被公司竞业起诉,也无力支付对他们而言等同 “天价” 的违约款。对基层员工发起的竞业限制,权责更不对等,更不公平。
竞业限制本不是什么新鲜方式。90 年代初,工厂遍地的时代,就有给离职工人 “上黑名单” 的习惯。工人从一家工厂离职,同地区别的工厂都不能去。互联网行业诞生和火热的时候,被认为有更 “先进” 的技术和更 “先进” 的管理方式。因为有了 “互联网行业”,这个社会的语境里才有了 “传统行业”。
现在,传统行业学习互联网的竞业,各种泛用、滥用,限制了人才流动。公司一面招最好的人,一面封住人才的退路。
人看似重要,但早已越来越被忽视,成为维持巨型公司生命力的工具。
全网通缉前员工的互联网大公司们
竞业协议,是指公司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离职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加入与原公司有业务竞争的公司,包括员工自行创建的与原公司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
竞业协议存在已久,是公司抵抗挖角的合法武器。过去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多数公司并不会大规模和员工签竞业,或者签了也往往不执行。
这三年,随着大小巨头都在扩展边界、竞争加剧,边界不断碰撞、挤压。各家公司的竞业限制开始普遍化。对内,竞业渗透的层级越来越多:从高层到基层,甚至到实习生;对外,竞业对象越来越广:从直接竞争对手,到相关领域几乎所有公司。
竞业协议是一种合法的、成本极低的方式,于是互联网公司用它来把人才——竞争的核心资产牢牢锁在公司,当人才留不住了,公司也要用尽全力保证其他公司没有机会获得他们。
2018年开始,因竞业限制被起诉的案例越来越多。
很多人收完一个快递就被告——寄信人是假的,文件是假的,快递员可能是也是假的。但签收的记录,将真真实实地,成为前公司起诉你违反竞业限制的证据。与之相对的应对策略是,新公司提供改名等竞业保护、应诉服务,甚至高额赔偿金。
正如《文明》这款游戏中,文明在扩张中,终有一天会接壤和冲突,而游戏胜利,是必须摧毁其他全部的文明:强者恒强、赢家通吃。
大范围、无底线的竞业限制,已经成为了独特的中国商业现象。这些明星的独角兽、巨头们,他们的增长有多迅猛,他们对人才就有多渴望;他们对掉队有多恐惧,他们对竞业的需求就有多强烈。
竞业限制是保护公司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法律手段,尤其针对掌握商业机密的人才。竞业限制启动后,公司会支付补偿,规定在年基本工资总和的30%以上,按月发放,连续三个月不发,则竞业协议主动作废。
法律规定竞业限制最多两年,公司一般会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资历,签署不同层级的竞业,从半年、一年到两年的竞业时间,对应年发放补偿包括年收入30%-100%不等。
只要入职时签了竞业禁止协议,离职时是否要求员工遵守竞业限制义务,主动权完全在公司,公司只要每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员工即需要遵守竞业限制义务。
公司也不是一定要发钱——协议中往往会规定,员工要给出新公司的合同以证明他没有去竞对,公司才会持续发放补偿金。
据《财经》了解,很多公司在收到合同、确认其不在竞对后,就会停止发钱,主动作废协议。或是在倒数第三个月停止发放补偿,比如1年竞业,只发9个月——连续三个月不发,协议才算作废。
硅谷:要创新,不要竞业限制
加州是美国最早(1872年)立法禁止竞业协定的地方,除了加州之外,全美也只有北达科他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彻底禁止了这种协议。
2023年 1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发布声明称,拟在全国范围禁止用人单位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性条款,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在官方声明中,FTC 表示竞业协定时常演变成剥削行为,会严重压缩员工薪资、阻碍创新与创业;预计废除竞业禁止协定后,全美劳工将每年多获得 3000 亿美元薪资,节省 1480 亿美元的医疗开销,并能让企业离职员工成立的新公司数量翻倍。
喜欢竞业协定的公司们习惯为其找来各类说辞,比如保护商业机密或客户关系等。但事实是已经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和客户关系,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签署保密协议或禁止招徕协议防止公司正当利益受损,而竞业协议只会削弱员工在其专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竞业限制的另一大弊端在于其容易形成避险文化。实际操作中,签署竞业条款的基层员工也许不太容易被追责,但它仍意味着公司手中握有 “拿捏” 员工的底牌。仅仅是对后者的恐惧,就足以为可能的人才流动增添阻力。
已经有学者将硅谷的繁荣部分归功于加州 150 年前通过的那条禁止竞业限制的法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院长 AnnaLee Saxenian 在其 1994 年出版的《区域优势:硅谷与 128 号公路的文化和竞争》一书中认为,波士顿地区的科技产业逐渐消亡,硅谷却蓬勃发展,是因为二者间文化上的差异:在波士顿的科技公司,工程师们希望一辈子为同一家公司工作。相比之下,湾区的员工常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创办新的公司来跟老东家竞争。
AIGC 领域近来发生的人才流动不过是硅谷百年历史的最新一章。1955 年, 8 名年轻员工离开成名已久的肖克利半导体,创办了其竞争对手仙童半导体,大约十年后,其中的二人 —— 罗伯特·诺伊尔(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出走成立了英特尔;在湾区上一段人工智能创业潮中,Google 的 Waymo 团队同样为一批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培养了创始人。
对于像 Google 这样的单一公司来说,员工频频跳槽、甚至创造出竞对固然很头疼,但这种开放文化及其促成的并行创新,却是硅谷多年来一直保持活力的重要来源 —— 不断涌现的新团队和初创公司可以让整个行业从所有可能的方向探索前沿技术,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失败,但总有一个会成功。
- 签订对象
- 保密义务人约定及管理
- 竞业限制期限
- 在职期间竞业限制
- 竞业限制地域
- 竞业限制的范围
- 约定并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金额
-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
- 约定员工违约后的补偿金返还义务
-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
-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赔偿
- 避免格式合同的处理
参考链接:
【万字复盘】给公司卖命两年,被恶意劝退并要求赔偿60万!
https://mp.weixin.qq.com/s/p4i9p0kp3ynfK7RZUhslww
《给字节卖命两年,被恶意劝退并要求退还全部工资》作者回应字节辟谣
https://mp.weixin.qq.com/s/uSiDp0r94G5f-WoICyALvQ
《给字节卖命两年被索赔全部工资》作者再次喊话字节 “不要再抹黑字节人了”
https://mp.weixin.qq.com/s/87esVWwW0jTcLtHx2INOig
《给字节卖命两年,被恶意劝退并要求退还全部工资》——最新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8-dKCsGYmJs5c6i6RhPWWg
晚点财经丨硅谷为什么没有竞业协议;青年失业率统计方法变了 #2024-01-18 20:21
https://mp.weixin.qq.com/s/UGhLB0RDi0sOsDMqLgY9nA
竞业协议下沉时代 #2021-08-17 17:05
https://mp.weixin.qq.com/s/ebXJxNDwahcB8AxmQX98ZA
调查|全网通缉前员工的互联网大公司们 #2019-07-11 17:27 #nice,需要熟读
https://mp.weixin.qq.com/s/bN2MjPFOUZIEXt15YBAGog
给互联网人的反侦查手册 #2021-04-19 19:08 #nice
https://mp.weixin.qq.com/s/2PuDoFcXvqVETvj8-TRgvw
去年四季度最活跃的 10 个中概股;Google,OpenAI 的人才库 #2023-02-15 22:02
https://mp.weixin.qq.com/s/YHrBY72mv3ZiXxgp5cKTzA
美国芯片内战 #2023-11-01 23:39
https://mp.weixin.qq.com/s/6BA33cesno_8YQC1-9Zmng
硅谷:要创新,不要竞业限制;加拿大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 TikTok #2023-02-28 23:13
https://mp.weixin.qq.com/s/5NShUxhKDTiKZaKB9k0j0Q
职场小贴士|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标准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rnLCZfSzA9kAGqvDIFirJQ
人社知识讲堂 | 竞业限制的期限是多久?
https://mp.weixin.qq.com/s/RRuOtSNw72RgAfzCAIUJLw
竞业限制协议13个关键问题(全面梳理) #2023-02-22 11:45 #nice
https://mp.weixin.qq.com/s/Eo8-RF_6XmuImyK1ko0u2w
竞业协议,社畜自闭
https://mp.weixin.qq.com/s/cMW_BCIe0eHwHZefUpGPSA
遭遇裁员时,才知道泛滥的竞业协议有多坑
https://mp.weixin.qq.com/s/g6zujEl2NjErNAYKXjpzOg
=END=
《 “竞业协议的相关文章收集” 》 有 2 条评论
给互联网人的反侦查手册 2.0
https://mp.weixin.qq.com/s/uD2zSknYSgNpikFd9FaF4g
`
在一些公司,不定期监控员工、大范围向初级员工启动竞业协议已是常态。
一位有十几年刑侦工作经验、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廉政部门就职的人士将自己曾经手的一部分调查归类为 “先射箭再画靶”,只要公司怀疑一名员工存在问题,有时无需扎实的证据链,廉政部门就有办法从员工身上挑出毛病,“有时候是诱导员工过度承认问题,公司开除员工,有时候是问话耗到最后,员工自己就想走了。”
在互联网行业更乐观的那些年,这些做法并不常见。互联网公司更愿意宣扬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而不是监控和竞业协议。直到 2016 年前后,竞业协议在互联网行业还不太普及,滴滴从腾讯微信团队挖中层产品人员,拼多多从阿里、微信团队挖人都是常事。普通员工甚至主管都不适用于竞业,只有极少数高管和掌握核心技术者才会被要求签署竞业协议。
大约从 2018 年之后,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竞业也快速普及。入职合同中包括竞业限制条款,默认全员签署基本上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常态,如果员工不愿意签,则意味着和这个行业内好的机会失之交臂。
这不是全球通行的做法。竞业协议在硅谷几乎看不到。硅谷所在的美国加州于 1872 年立法禁止竞业协定,当时南北战争刚结束不过几年。有学者认为人员自由促进了硅谷的繁荣。
竞业协议的普及代表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公司相对员工的权力平衡的改变。工作环境中的监控成了保证竞业协议得到执行的手段。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是员工也是企业的义务,但在此之外,冲突发生时,双方掌握的信息和法律资源往往不对等。
《晚点 LatePost》曾在 2021 年推出《给互联网人的反侦查手册》,旨在帮助互联网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当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更有效自我保护。
本次的 2.0 版本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就过去几年新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做出更新。我们会持续更新这部手册,但希望随着就业环境、法治的优化,让这部手册没有再次更新的必要。
入职前:
1. 了解你的工作环境
今天,你更多需要依靠各种垂直社区和社交媒体了解公司如何对待自己的前员工。找工作前问朋友,看脉脉、知乎或者 V2EX 之类的垂直职业讨论社区,关注一家公司的过往各种新闻报道都是必要的。
2. 入职一些公司,你可能需要准备工作微信号
3. 仔细阅读签下名字的所有合同及其潜在风险
更有效的规避办法,还是在签下名字前,认真阅读面前的文件。
在职期间:
1. 工作和私人设备完全隔离,避免在工作设备存储个人信息
大多数员工并不会用这些公司配发的设备做违反公司规定的事,大多数公司也不可能实时监控所有人的信息。但监控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手段,当公司要大裁员,或者内部斗争,都可能调用监控找到瑕疵。
另外,在工作设备存储个人数据还有信息丢失的风险。公司可以在裁员、员工离职等情况下随时远程清空设备,这是合法行为。如果你在意私人信息的安全性,就需要避免用工作电脑和工作手机处理个人事务。
有时,员工出于下班后处理紧急工作的需要,不得不使用私人电脑安装工作软件办公,但这样的行为可能带来风险,一些公司的工作客户端可能出现卸载不干净的情况,甚至员工离职后还有后台监控进程长期存活。如果临时不得不使用个人设备办公,有技术人员建议用虚拟机运行办公软件,以降低风险。
2. 也不要将私人设备连接公司网络
在私人电脑和手机上连接公司的 VPN 网络或者公司 Wi-Fi 联网后,传输的信息可能被截取。
IT 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告诉《晚点 LatePost》,**公司在办公场所对员工和派发的工作电脑和工作手机上安装软件进行监控,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
但如果在员工的私人手机里要安装监控软件,赵占领律师表示,“那就必须要明确告知会监控哪些信息,经过员工同意,如果超出告知的范围,比如你告知只是安装一个 VPN ,但实际会监听你的通话录音,那显然就侵犯到了员工的隐私权。”
但这只是从理论角度的分析,实际情况中,员工想要举证自己被监听非常困难。员工能做的,主要就是避免自己的私人设备连接公司网络和安装软件。
3. 私人设备,iOS 往往比 Android 更安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多位互联网安全人士认为,大多数情况下,私人设备的安全性排序是 iOS > 原生 Android 系统 > 第三方定制 Android 系统。当然,任何系统都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需要特别注意手机安装的测试软件和描述文件等。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公司在发布内测应用时要求员工使用个人设备测试,需要安装测试版软件和授权证书,都可能帮助公司获取更多个人信息。
如果员工需要检查自己的手机是否安装了不明来源的证书,iOS 可以参见 「设置 – 通用 – 描述文件与设备管理」,Android 则通常在「设置-安全与隐私」菜单下。最理想的情况是避免在个人设备中安装任何证书文件,或在离职后及时重置手机,避免留下潜在漏洞。
4. 不要以常识去推断规则
公司都有员工规范,除了一些大是大非,还有很多细节,具体到比如不能与合作伙伴或者同行业大小公司有任何经济往来等等,哪怕是一两百元的小礼品。
5. 公司怎么追踪自己的用户,就可以这样追踪自己的员工
在互联网公司都在追求更高效率的经营时,它们往往会仔细追踪每一个数据指标,利用每一个信息分析用户行为,所有的动作只为一个目的,留住更多用户时间和让更多的用户为平台贡献价值。
在工信部和各地网信办历年来公布的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和侵害用户权益的公示名单上,你可以找到大多数主流互联网公司产品的名字。
对员工,被记录和分析的几乎是一切。大到访问商业机密:查看商业数据、OKR 的行为往往被记录;小到开门:在多家并不要求员工打卡的互联网巨头,HR 都会根据门禁刷卡信息提醒团队负责人,评估出门较早的员工工作是否不饱和。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使用的监控软件,都可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控制、屏幕监控、聊天记录监控、程序运行管控、网址访问记录、电脑屏幕录制、文件防泄密报警等功能。
6. 社交媒体 / 职场社区的 “匿名” 并不安全
一些互联网社区提供匿名板块 / 功能,鼓励员工在匿名区就公司最新变化和重大事件发言。但这些匿名区并不能让员工隐身。
7. 泄露你隐私的不只是数据
缩小范围,再通过询问目标身边的人是基本侦查手段。不过今天的互联网大厂并不只在察觉员工违规或犯罪行为时使用这招,有时候只是为了让公司不想对外传播的声音消失 —— 哪怕是正面信息。
一位互联网公司员工曾被要求向同事套话。原因是有人在脉脉上发帖抱怨办公电梯故障,自己打卡迟到被罚。HR 查到是哪些人被困后,联系这位员工,让他去问一位有私交的同事,是否在脉脉上发了帖子。
该公司另一位员工在离职时尝试与主管沟通竞业问题,期间他被要求提供其他同事的离职去向信息,换取自己不被竞业。
一位互联网公司安全部门人士告诉我们,一些极端情况下,少数公司甚至可以利用周边的公共监控,如商场、写字楼、购物中心的监控探头对员工进行标记和定位,调取员工的轨迹记录,作为开除员工的依据。
8. 极端情况下,了解你的义务和权利
小黑屋约谈员工也是大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被约谈前,员工并不会被告知即将发生的事情,通常只是主管 /HR 叫去谈一谈,然后被转交给内审 / 廉政部门处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往往大同小异:在隔绝的空间里,审问方多对一谈话、夸大所掌握证据、缜密盘问每一个细节,最终从小处突破拿到口供……几乎所有技巧都可以在美国警察审讯教材《刑事审讯与供述》(Criminal Interrogation And Confessions)里找到。这本 1962 年出版的方法论多次修订再版,被全球警方所借鉴。
今天,大多数大公司都有相关的人员储备,他们雇佣的 “问询者”,往往拥有丰富的经验。
可以提醒的是,员工虽然有配合调查的义务,但也有拒绝和要求中止的权利。面对提问者带有恶意性质的问询和威胁式提问,无论其使用何种手段威逼利诱,员工都可以选择不回答。
问话过程中,员工应该录音,必要时可以证明自己说过 / 没说过什么。员工可以有饮食 / 午休 / 去洗手间 / 下班时间要求离开的自由,也可以在感到身体不适时要求询问随时中止。审问你的人可能是前任警察,即便他有充分的审讯经验,但他如今没有执法权,不能强制你做任何事情,或者有明显限制你出入的语言或行为。
一个人很难为刑侦式的问询做什么心理准备,但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做的——对面并不是警察,公司没有强制权。
离职前后:
1. 离职谨慎更新简历、查询信息
一个人在领英、脉脉等渠道更新简历,往往会被猎头视为潜在求职对象。一些企业的 HR 也是这么想的。
2. 关于竞业,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但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竞业限制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商业秘密、防止恶性竞争,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保护公司而非保护员工的制度,竞业限制协议的起草权和定义权在公司手中,员工天然处于弱势地位。
过去几年中,随着互联网公司们卷入更激烈的商业竞争,彼此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域把生意重做一遍,竞业在竞争扩大中逐渐变形。
一家互联网公司 HR 认为,公司清楚基层员工并不掌握什么核心商业秘密,竞业的做法往往是对商业竞争的恐惧,担心竞争对手能够学习自己的长处。公司希望通过无差别竞业,增加员工的离职成本。
1. 在大多数公司,关于员工离职时是否要发起竞业,通常由部门领导直接决定,员工可以尝试与部门领导沟通,避免被直接启动竞业。
2. 如果遭遇竞业,补偿金支付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三个月,金额不低于 30%,超期未收到补偿,可即刻向法院申请废止竞业协议。
* 公司下发启动竞业协议的通知后,注销银行卡、手机卡拒收补偿金,以无法取得联系为由逃避竞业都是没用的。
* 最好的自我保护是在择业最初远离此类会采取极端竞业手段的公司,因为你未来失去的可能比今天得到的更多。
3.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个体怎么和大公司打官司
在一系列自我保护动作失效之后,员工要维护自身权益,可能不得不学习一个新技能 —— 作为个体,如何与大公司打官司。
当公司的权力不会被质疑和监督,当每一个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员工最终沉默时,公司管理手段可能进一步升级,向员工、合作伙伴以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持续扩散,每个人所处的商业环境会更加恶劣。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曾用 “没有什么算真正发生过,直到它被描述出来” 形容自己写作的意义。
对大公司员工而言,很多问题也是这样,个体面对机构的力量渺小、微不足道,但发声、讲述本身有意义。每个人昨天和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会到达什么样的明天。
`
全世界IT人苦竞业久矣!今天,美国全面废除竞业协议
https://mp.weixin.qq.com/s/6EkerHks6U3IBGQMjMefAw
`
2023 年 1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声明称,拟在全国范围禁止用人单位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性条款。当地时间 4 月 23 日,FTC 宣布全面禁止所有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签署新的竞业禁止协议。对于现有的竞业协议,高级管理人员的现有竞业协议仍然有效,其他员工的现有竞业协议则在规定生效日期后不再强制执行。
其中,最终规则将“高级管理人员”一词定义为指收入超过 151,164 美元且处于“政策制定职位”的人。该法规的生效日期为《Federal Register publication》发布后 120 天,而不是 FTC 公告后。
根据 FTC 估计,禁止竞业协议将带来以下影响:
* 新企业成立:新企业成立率提高 2.7%,每年新增 8,500 家新企业。
* 创新崛起:每年平均增加 17,000-29,000 项专利。在禁止竞争协议的第一年,预计将增加约 3,000 至 5,000 项新专利,并在第十年增加至约 30,000 至 53,000 项。这意味着十年间每年专利增速为 11-19%。
* 员工收入提高:未来十年员工工资增加 400-4880 亿美元,员工的平均年收入将额外增加 524 美元。
# 会出现更多“硅谷”吗?
“对于任何在美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重大消息。现在的禁止竞业协议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像以前一样),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科技行业从业者 Gergely Orosz 评价道。
Orosz 还特意指出,“对于亚马逊的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非常相关”,亚马逊对于低级别的工程职位也实行竞业协议,甚至在 L4 级别也强制执行,他们的竞业禁止让很多人不敢换工作。Orosz 预测,这下亚马逊别无选择,只能开始在加州以外地区支付更多费用。
而在该政策发布之前,如果你在华盛顿,一名微软员工如果在亚马逊发现了更好的机会,那很可能会因为换工作而被起诉。想要离职创业的亚马逊员工同样可能因与其 1.87 万亿美元的雇主“竞争”而被起诉。而解决这两种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的竞业禁止声明在那里无法得到执行。
另外,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去年底 OpenAI 的内部宫斗,当时 Altman 被董事会驱逐,很多员工声称要离开 OpenAI。三天后,微软公司 CEO Satya Nadella 就宣布,Altman、Greg Brockman 等其他 OpenAI 员工都将加入微软,领导新的先进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虽然最后这些人还是回到了 OpenAI,但就像外媒说的:“这只会发生在硅谷。”在其他地方都不太能行得通。
硅谷所在的加州地区是美国几乎完全禁止竞业禁止协议的三个州之一。加州在 1872 年就立法禁止竞业协议,2023 年更是进一步限制竞业:在 2024 年 2 月 14 日之前,雇主必须向在职及已离职员工提供个性化的书面通知,向其说明离职后的任何竞业禁止条款都是无效的,否则遭受处罚。此外,加州也进一步保护员工福利,如将雇员的带薪病假从三个工作日(或 24 小时)延长至五个工作日(或 40 小时)。
“竞业禁止协议在加州没有立足之地。”该州总检察长去年提醒雇主和员工。
加州的政策也导致,在这次 AIGC 浪潮里,谷歌、OpenAI、Meta 等大厂之间的人才流动非常大。根据数据统计公司 Live Data Technologies 统计,自 2022 年 12 月至今,谷歌的很多人才流入 OpenAI,OpenAI 来自谷歌和 DeepMind 团队的成员占总流入比例的 7.5%,远高于第二名的 Stripe 和第三名的 Meta。
不过,硅谷企业仍然找到了变通的办法,经济政策研究所(EPI)调查中发现许多雇主仍在事实上实施竞业协议。但如果企业遭到质疑,员工大多时候能够在法庭上胜诉。
# 全面禁止竞业协议后会怎样?
招聘企业 Page Executive 北美管理合伙人 Paul Webster 明确表示,这项禁令的通过会让华尔街企业的职位之间拥有更大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并购、销售和交易等长期受到竞业协议限制的领域。
华尔街招聘公司 SteveDouglas 的 CEO Matt Shore 表示,华尔街企业的领导层已经需要认真审视员工的敬业度和满意度,避免他们“因为工作体验不佳而出现大规模外流”。
Shore 建议华尔街企业应该立足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开展全面的竞争分析,以确保自身岗位具有市场竞争力,包括分析工作应涵盖福利、带薪休假政策、生育福利、职业流动性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
在 Shore 看来,企业唯一能把握的就只有**雇员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薪酬结构**。
如果顶尖人才因竞业协议松绑而选择离去,那么企业必然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来加以挽留。 企业可能不得不为那些有意离开的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薪酬方案,或者愿意以谈判的方式商定待遇。招聘公司 Phaidon International 董事总经理 Kareem Bakr 表示,这很可能引发“极为激烈的竞购战”。
当然,华尔街也可利用其他方式,例如延期补偿,以阻止员工离职。金融行业还可以增加股票或期权许诺以增强员工粘性。Webster 指出,这些已经是目前常见的薪酬工具,而且相信在竞业协议消失之后其使用频率将显著提升。
当然,直接给出高工资也是个可行的选项。Webster 直言,如果其他企业开出 50 万美元年薪,那你可以直接开出 80 万美元,这样人才加入并稳定留存的几率自然更高。
对于后竞业协议时代的灵活市场,求职者们可以更轻松地寻求工作方式更友好的企业雇主。
Webster 表示,企业可能需要在新冠疫情之后的办公政策方面提供更多灵活选项。他提到,虽然摩根大通和高盛这样的行业巨头也许还有资格继续要求每周在办公楼里工作五天,但 90% 的企业必须得在远程办公等灵活选项上做出让步,否则很可能失去人才吸引力。
虽然上述建议针对的是华尔街企业,但其实所有企业都很实用。可以看出来,**竞业协议的禁止确实更加利好员工。不过,这不代表企业没有保护自身业务的办法**。
Ballard Spahr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Leslie John 表示,“**企业还可以签订其他协议来保护其专有信息、商业机密与知识产权**。”除了竞业协议之外,不少公司还会使用禁止招揽协议与保密协议来约束那些有权访问其商业机密及其他专有信息的员工。
“因此,哪怕竞业协议彻底消失,员工们也仍会受到其他合约协议的强制约束。”John 说道。
据了解,**目前美国的商业秘密法和保密协议 (NDA) 都为雇主提供了保护专有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的完善手段**。研究人员估计,超过 95% 的竞业协议员工已经签署了 N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