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休息的时候简单整理一下平时看到的觉得还不错的内容。
另外就是,看了觉得有道理的文章/内容,接下来该做的事情是去实践,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上,因为行胜于言,改变,拿到结果才是目标。
正文:
参考解答:
很多人的本能过于敏感,导致防御心态很重。
遇到质疑和挑战的时候,会本能的站出来对抗。上头了,杏仁核被劫持了。
哪怕是人家公开的质疑,你也要报持一个信念:
这个人是来帮助我完善我的方案的。然后引导,沟通。
这个信念,是开放式的,有助于我们成长。而“他是来找我麻烦的”信念,则是典型的限制性信念。
也许事实如此,但职场规则是,你还得就事论事。你是来合作的,不是来对抗的。
这是另一个有益的信念。我老说的一句话:
就算你碰到了鲨臂领导,你也要用现实去教育他,不要用你的职业生涯去教育他。
你来上班,是来与你的上级、同事合作,产出高业绩的。
这是一句纯纯的废话,但是知乎上能听得进去的人,凤毛麟角。
职场最怕的,是对抗心态。
举个例子,假如你做了个PPT,讲一个项目,结果有个同事问了你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时候,你是如何理解这件事情的?
绝大多数人的脑子是一片空白,吓蒙了。
如果你能把脑子里这一片巨大的白噪声给去掉,你会听到他们内心真实的呼喊: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之所以他们会这样,是因为,他们被强迫着面对这个尖锐的,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怎么解?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
哦?好问题,具体说说,你的问题是啥。
等他具体说完,我会尝试着重复他的问题:
所以你想问的是,XXX,你看对吗?
他说对,我会思考几秒,假如完全没有思路,我会这样说: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之前没仔细想过,需要好好想想。来,说说你为啥要问这个问题?
他就会解释自己的逻辑,通过他的解释,我基本就会明白他的思路。
我会指出我们之间理解的差异,并且帮助他完善他的疑问。
这个过程大概三五分钟,我会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下面再好好聊聊这个事情。
这里已经模拟的是最困难的场景,基本上是问题复杂到连思路都没有的地步。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会慌,甚至要面带微笑,甚至要带点兴奋的和对方讨论。
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我脑子里有一个关键假设:
这个人是来帮助我完善我的方案的。
这个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现场弄死我,听我讲的每个人,也并不是要在现场弄死我。
他们哪怕最过分的恶意,也无非就是让我承认,自己不知道而已。
不是他们不能有更大的恶意,比如借这个机会干掉我,羞辱我,甚至让我离职。
而是这个倒霉场合,最多也就能让我承认自己不知道。
剩下的一切,都是后续的结果。
如果这件事情,是我应该想清楚,而没想清楚的,说明我不配这个岗位,我应该虚心接受。我现场无论如何掩饰,无论如何强词夺理,在观众眼里就是笑话。
归根结底,我来讲一个PPT,本质上是我在规划一个事情,这件事情我需要我的上级和我的同事一起帮助我,这件事情能够帮助大家带来高业绩。
如果这件事情本身不行,不可能带来高业绩,那就算了,我帮别人干,打辅助去。
如果这件事情行,而我不行,我没规划好,那太可惜了,我需要有人帮我一起规划好。
如果这个人问的问题真的很重要很有意义,我是一定要弄个清楚的,而且以后所有的规划里,我都会有意识的想起来这个问题,提前想清楚。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我会在慎重思考后告诉他,这个事情和咱们这件事情好像没有直接关系,咱们先聚焦在这件事情上,你说的这个我们会后碰一下。
如果我的上级也认可,那说明是真没关系;如果不认可,那我的判断有严重问题,那就好好弄清楚,到底怎么才能成功,到底风险是啥。
我来工作,不是来跟我的上级、同事对抗的,我是带他们产出高业绩的。
所以我要帮助这群人聚焦在高业绩上,主动找他们合作,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我来帮他们解决问题,最终是让事情成。
当然了,有些人的边界感很强,特别讲规矩,这其实就是他们合作的方式。无论如何,我们盯着高业绩,用适合他们的方式驱动他们,如果不行,就善用领导驱动他们,或者绕过他们。
其实这个场合,这个人大概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问什么。
他并没有带着一个预设的目的,而是在这样一个场合下,好像不问点啥不太好,于是带着一个没想清楚的思路就上来了。
我经历过太多这样的场合,一个举手提问的能想清楚自己问什么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何况还要带着恶意,太难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假设对方的行为是迫不得已,引导他们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带领他们取得高业绩,是我们最优的选择。
很多人在职场一辈子都在较劲。无论是跟自己较劲,还是跟同事较劲,或者跟领导较劲。
你能感受到,这人无时无刻不在拧巴,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很拧巴。
特别能抱怨,顺风揽功,逆风甩锅,干啥啥不成,但是片叶不沾身。
不成事儿,他再有能耐,也用不了,是个废物。
盯紧业绩,主动合作。
如果你能做到,你在职场中就顺风顺水。
如果你做不到,还不如自己出去做买卖,因为在职场里,你注定得不到你想要的。
其他的什么真相我也不懂,我是懂了这个事情之后,才真正迎来了职业突破的。
普通人赚不到钱的几大原因
- 觉得自己不够专业希望更体系化–别等,做中学而不是学后做,高手都是实战出来的,Facebook的一条slogan(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 放不下姿态觉得low不符合身份–想赚钱就别把脸面看的那么重
- 做的是好多人说行实际卷的项目–红海而非蓝海,选择很重要
- 不到迫不得已无法糊口绝不下场–别等
- 凡事都是好的我先研究一下看看–别等,先干起来
- 一毛钱还没赚着先评估做大风险–别怕,先做再说
- 不看项目机会与价值只盯着难度–转换思维,不要总是自己觉得,想赚钱就要有用户思维——用户愿意为效果付费,用户不是为技术付费的
- 视野太窄限制在擅长点上找项目–转换思维,广大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你擅长做什么(这里谈的是赚大钱,如果是自己养自己/家人的话,还是应该是擅长的入手,更稳妥)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别等、别怕、别总是自己以为,要先行动起来,认真尝试了实在不行了再说,好的想法从来都不是“干想”出来的,是“边干边想”出来的,需要先干了,然后再不断去迭代升级;另外就是,想从用户手里赚钱,需要为ta解决问题,让ta看到效果,而不是自嗨。
参考链接:
如何用一句话说出职场真相? – 上官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1071080/answer/3211619279
职场上:不对抗,不较劲,不拧巴
https://mp.weixin.qq.com/s/idu4MbIqtO5VnorugFXBJg
=END=
《 “开放心态,盯紧目标,主动合作,解决问题” 》 有 5 条评论
一句话|职场真相大实话(持续更新)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3149516
`
1、所有的恃才放旷,都是不成熟、爱表演的表现,正经人不会那么做。
2、你做事不规矩,我就吐槽你,你罚我,我就不理你,这是幼儿园小朋友的风格。
跟老板多沟通、为他做出业绩、解决麻烦、表达心里的真实感受,这是良性互动。
—熊太行《大声吐槽老板之前,请务必再忍耐一下》
3、不要试图鹤立鸡群,离开那群鸡。
—《一周文案》
4、正如马克思的发现:分工本身就包含异化的因素。
人在职业倦怠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另外一个职业是完美的。
不停地跳槽,永远是从头开始的新人,始终无法突破倦怠期的考验。
—连岳《人为什么觉得别人的工作都比自己好?》
5、没兴趣的事,该做好,也把它做好,这也是应该学的本事。这本事在人生中用得最多。
—连岳《谈谈填志愿,如何为工作做准备》
6、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人生不是几把牌,赢了就赢了。人生是个牌局,想散都散不了的那种,输赢不在一把两把。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7、工作是不能靠灵感的。
专业人士追求的不是流星的高光,而是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有一点点收成。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8、你必须要当众成长。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9、问事实,别问想法。问行为,别问理由。问事,别问人。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0、上坡要努力,下坡要开心。
—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张震岳
`
21条常用诡辩话术
`
@李鲆
一旦立论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你就应该拒绝接受他的论证:
1、对人不对事;
2、混淆故事与现实;
3、使用滑坡论证;
4、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倾向;
5、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
6、诉诸可疑的权威;
7、诉诸情感;
8、攻击稻草人;
9、呈现虚假的两难选择;
10、通过乱扣帽子来解释;
11、将注意力从论题上移开;
12、通过粉饰来分散注意力;
13、循环论证;
14、引入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以上摘自《学会提问》,以下为鲆叔的补充:
15、混淆事实与观点;
16、只讲立场,罔顾事实;
17、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18、缺乏常识;
19、受害者心态;
20、试图获取同情;
21、试图挑起争端获取流量。
@数知实验室:这21条反着做就变成《无底线流量运营指南》……
==
1、光说有什么用?
2、谁上来都一样!
3、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4、中国不能乱!
5、美国也腐败!
6、能当饭吃吗?
7、这种事哪朝哪代都有!
8、饿死人你看见了?
9、轮得到你来指指点点?
10、你算老几?关你啥事?
11、中国太大了不好弄⋯
12、总要有个过程…
13、领导不比你笨!
14、咱国家人太多了!
`
职场真的要去争去抢吗,靠本事踏实干活不行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YzODYyNg==&mid=2247485560&idx=3&sn=39078021c1704e39ab094f6a3cfec071
`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你是这样的打工人吗?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心中常念八个大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01-机会是自己创造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更高预期,这样的工作态度没问题;如果你期望工作带来更大的回报,这个想法就很有问题了。
**人在职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凭借良好的业绩,就可以升职加薪。**你要是想创建一条通向权力的道路,就必须摒弃“业绩本身就已足够”的想法。
你可以不耍心机,但一定要让自己被看见!**机会都是争来的,资源都是抢来的,等是等不来的**,要让领导看到你有一颗怦怦直跳的上进心。切记:**一个有能力没意愿的人,别人是不敢提拔你的**。
赶鸭子上架的事,只要不是诓你做背锅侠,冲!临危受命的事,干!
也许你的职场信条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其实,最大的错就是浪费时间,有本事就别客气,关键时刻顶上去,你不拿出来点霸气,谁知道你是个人物?
《投名状》中庞青云有这样一段话:
有希望打赢的仗,绝对轮不到我们上。让我们上,肯定是没有希望打赢的。把没有希望打赢的仗打赢了,我们才有机会,注意,仅仅是个机会。你说很难?废话,不难轮不到你!
**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学习,是做你没做过的事,做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你才会最快地成长。**
不要事还没做呢,负能量的内心戏演了八个来回,不要总去想干砸了怎么办,**你应该去想我需要什么资源,需要什么协助,怎么能想方设法把这事给办了。**
赶鸭子上架的事为什么要冲?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你不上就会有别人上。这次你不把握住,下次领导可能就不给你了,以后你可别抱怨,为什么谁谁谁比我升得快,那是人家抓住了机会。
再者,领导为什么赶你这只鸭子上架?肯定是他看好你啊。结果你给拒了,这相当于在告诉他:老大,你看走眼了。自此之后,你在他心中的印象就变了。
临危受命的事,领导的预期非常低,你干不好理所应当,你干好了叫超预期。还有一种事要多参与,就是公司的新业务或新项目,这一定是老板想干的,你去干成了,你就是大功臣;即便不成,你也利用了公司的资源锻炼了自己。
很多人在职场不明白一个重要的逻辑:公司不仅给你发了工资,还在支付你成长的成本。说的更直白一点,你干砸了是公司买单,是老板买单,你怕什么?
有机会抓住机会,没机会创造机会。临危受命的事,主动请缨;职位有空缺,毛遂自荐;部门搞竞聘,积极参与……
这次争不到,没抢上,没关系,下次继续,至少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想要,这是意愿的表达。想想你在职场见过的牛人,是不是多少都带着那么点匪气?
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是:主动担责。
第一是主动,绝大多数员工都是被动的,不安排就不做,不询问就不说。可是有的人会在出现问题后,主动说,这个事我来做吧,往自己身上揽活,虽然不是领导的岗位,但是他表现出了领导力,这叫意愿。
第二是担责,就是一旦事没做好,他会站出来说,责任在我。敢于担责,是对于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出了事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人没法带团队。担责的另一个角度是:你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把事扛下来。
什么人最容易被提拔?表达你的意愿,增强你的能力,让领导看到你“愿意做事”和“有能力把事做好”。不要总抱怨别人不给你机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
02-因为了解所以信任
参加会议或者培训,你会坐在哪里?如果是随便坐,就去坐第一排!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是不会认真听的,这是一种态度的选择,坐在哪排就是哪排的心态。
谁决定你的工资,你就接近谁;谁决定你的晋升,你就接近谁;谁能成为你的贵人,你就接近谁,你向上链接的能力才会产生杠杆效应。
**要跟你的领导形成一定的亲密度,增加接触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人啊,都是因为了解才会产生信任。**
当你被评估时,领导与你之间的关系,比你的工作绩效更重要。如果你让领导不高兴,再出色的业绩表现也救不了你。你必须关心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不亚于关心你的工作业绩。
怎么和领导搞好关系?对领导最大的恭维,就是做好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注意,是你的领导认为最重要的事,而不是你认为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领导关心什么,这是一个危险的设定,因为你可能会判断失误。
最有效的做法是,经常汇报工作,询问领导什么工作最关键,他如何看待你在做的事。通过寻求帮助和建议,和领导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非常重要。
你要以一种展示你的能力,并表现你控制了局面的方式来寻求帮助,这是一种对权力在你之上的人的有效恭维。在确认了他认为重要的事之后,你再根据他的意见采取行动。
不要假设领导知道或者注意到了你取得的业绩,或是完全了解你的工作和想法。你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公司中职位更高的人知道你的工作成果,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
光练不说傻把式,职场最重要的意识觉醒是:让你的工作被看见!
日报周报好好写,这是表现的机会。领导交代的事,容易的事,做完马上汇报;复杂的事,阶段性汇报进度,千万不要等到做完了或搞砸了再说。
做事是点外卖的逻辑,你下了单,外卖小哥向店家出发需要多少分钟,什么时候取到货了,什么时候开始送货,送货时在地图上向你一步一步挪过来,你都可以看到,你是不是特别有安全感?
要像点外卖一样,让领导知晓过程,他才有安全感,你才能和他建立信任。
再者,关键场合的关键表现。工作中,你持续稳定地高质量输出,当然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决定你升迁的人,大部分时候,其实不是你的直属主管,而是更高级别的领导。
所以,在做年终总结、述职报告、关键汇报等更高级别领导参与的场合,一定要好好表现。
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最后,送你一句投资大亨利弗莫尔的名言:“**世界上的好东西都是抢来的,只有弱者才坐等分配。**”
`
1、没有编程生产力这样的东西–优秀的软件开发者所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https://www.benrady.com/2012/11/theres-no-such-thing-as-software-productivity.html
`
正如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所观察到的那样,程序员的编程生产力无法有效地衡量,因为它不存在。
软件开发并不是一项必然会产生任何东西的活动。
假设你有两个开发人员在同一个项目上工作,并且偶然地,他俩在同一天接受了相同的任务。
甲写了一个1000行的框架,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代码编写良好,并经过充分测试,每一步都有详细记录。
乙则是当天去了公园,一边喂鸽子一边思考问题,然后漫步回到办公室,删除了100行代码,部署了更改……问题就解决了。
请问谁的生产力更高?
回答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乙解决了问题,同时降低了团队的长期维护成本。甲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通过增加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的解决方案较差。
我们能说,乙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吗?显然,很难找到编程生产力的正确衡量指标。
我认为,优秀的软件开发者所做的就是解决问题。但是,生产力的衡量指标,比如代码、文档、数据等等,都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不是解决问题本身。
`
职场里什么都可以有,但就是不会有公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jYwNDU2Mw==&mid=2247504693&idx=1&sn=2309867df639d9f4485fecf1eb782182
`
我常说,给公司做事和给领导做事,不一定都是相同的。给公司做事领导未见得有功,给领导做事,才真的有功。
—
今天是回答部分读者关于职场的话题,这类提问者很多,于是素材就很多,我不想引用了。因为一百个故事,一百次诉苦的背后,是同一个道理。
无非就是说,你觉得对你不公平,你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你明明贡献大,提拔的却是别人。或者不是你的错,最后你来背锅。
所有的不公平,应该得到同情,但是同情完了,洗洗睡,第二天起来该干嘛还得干嘛。**因为在职场这个游戏里,不会有公平的**,你今天面对不公平,明天会面对更多的不公平。
摆在你面前的有且仅有两条路:要么哭一哭算了,要么弄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游戏,弄清楚游戏在玩啥,才有可能玩好一款游戏。
想要弄清楚职场游戏,其实非常简单,有一本我们提到过挺多次的几乎人人看过的老剧,你看懂了,就看懂了职场游戏。
这部戏就是《雍正王朝》。
戏里很多人,套路很复杂,康熙,皇子,大臣,谋士,家丁仆役,限于篇幅,今天我们只聊康熙的这些皇子们。
咱们把游戏简化下。
康熙的儿子成年的有二十个。你可以看作是一个部门,20个人,现在大家在抢唯一的经理的位置。
首先我们就要把人分成两拨,一拨叫做可以直接参与竞选,另一拨叫做你只能站队伍。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是博士生,你是本科生,人家进公司五年了,你刚进公司五个月,或者人家30岁正当年,你都45了,不炒掉你算客气的,还想什么当经理。
所以每次提拔新经理,你到底有戏没戏,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康熙有20个儿子。
亢龙有悔,太亢了,会后悔。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阳气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落,龙飞得过高,就会后悔。**
**六十四卦里最好的是什么?是谦卦,唯一一个六爻皆吉的卦。**
谦卦不是告诉你谦虚,而是告诉你蓄势,你永远含苞待放,比你绽放吉利多了。
**含苞待放是一个向上的过程,你始终留有后手,始终留有底牌。底牌不出你才是安全的,底牌出尽,你就置身险境了。**
…
你看到了?这里面有地方讲理么?没有的。
大阿哥说我立了很多功,那又如何?圈禁。
二阿哥说我出身很高,曾经差一点,问题是差一点,就是终身圈禁。
八阿哥说员工们都很喜欢我,无记名考核我排名第一,so tama what?
**你没有地方讲理去的,没有,从来没有。**
十三这种赌赢了,十六十七这种从事秘密任务的赢了,二十四这种啥也没干,无非是和领导关系好的,也赢了。
很常见的,职场里非常常见。
我见过有些CEO,真的啥都不会,但啥都不会还能被重用,一定有道理。你去调查,会发现,哦,原来此人和这家公司大股东是一起玩泥巴长大的。
那不就O了么?
具体做事可以找个COO,这个啥都不会的CEO的职责是帮老板盯着,因为老板信任他,不信任别人。
你注意,我今天罗列的这20个人,全是一个爹生的。这已经是理论上最接近公平的游戏了。
你见到公平了吗?没有。
所以如果把这一切放大,在更大的范围内看职场游戏,更不公平。
当然,你看似比这二十个人多一点选项,你可以跳槽对吧?
是的,你可以。问题是,你跳槽之后的环境,依然如此,游戏没有变。
**天底下的坑都一样,你跳到哪个坑里去,玩的游戏本质上都没有区别。**
你也可以创业,干脆直接做老板。是的,没问题,但是接下来面临的游戏仍然是一样的。
你作为老板,总要招投标吧,你看,你又进入到这个循环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