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给出的14条人生建议


=Start=

缘由:

看到好文章时会有一些问题和想法,先及时简单记录一下,后面有时间逐步补充完整,怕突然有事打断或是拖延导致临时的一些想法不立即记录就忘了。

正文:

参考解答:

【英文版】

  1. “Pay close attention. This is your life.”
  2. “People always obsess over big decisions (e.g., which job/ position to accept), but really, tomorrow will always be a blur. Plan with calmness, and then take the leap in the direction you think is best, knowing that there will rarely be a ‘right’ or ‘wrong’ but just a choice that leads to the next steps of life.”
  3. “You will get the more satisfac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you form than from the things you acquire.”
  4. “Respect people over job titles. Everyone’s life has meaning.”
  5. “Learn to reframe rejection. Whether you’re working towards a leadership position or building a company, people will frequently tell you no. Instead of seeing it as a shutdown, look at it as an opportunity to figure out why. Are you asking the wrong person? Have you not yet demonstrated you can handle the new responsibility? Over time, ‘no’ becomes just another opportunity to wait, learn and try again.”
  6. “Find a place where you can be challenged. Ask yourself: Am I proud of my work?”
  7. “Don’t be afraid to diverge from your ‘plan.’ Embrace ambiguity. The uncertain and what may appear high risk in relationships, jobs and life is usually very cool and worthwhile.”
  8. “As you move forward into the next stage of your life, do not forget to stop and look back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where you have been. That will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who you are, where you may be heading, and how you can get there.”
  9. “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
  10. “Be generous to other people.”
  11. “Read outside of your chosen field, read broadly, read enthusiastically. Creativity is a necessary life skill and some inspirations will come from unexpected sources.”
  12. “Be true to yourself.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to be coachable.”
  13. “Give back—serve from a sense of gratitude.”
  14. “Stick with it.”

【中文版】

01、请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别让生活悄然溜走而浑然不觉,别在周而复始中遗忘了为何出发,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生命因此不同。

02、人生选择没有对错。人们总是过于在意那些重要的决定(比如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职位)但是实际上明天总是难以确定的。用冷静的心计划,向你认为最好的目标大胆进发,让自己知道很少有所谓完全”正确”或是”错误”的决定,因为它们只不过都是一个让你的生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决定。

03、和你得到的相比,你可以从和别人建立的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与人们建立友好关系中获得满足感,物质的占有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

04、关注人本身,而非头衔,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别人身上学到什么,保持谦虚,向他人学习的习惯绝不会错。)

05、学会重新认识拒绝。当你处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或者建立一个公司的时候,人们会经常告诉你”不行”。但是与其把这个NO视为事情的结束,不如把它看作一个寻找原因的机会:你是不是找了错误的人?你是不是还没有展现出你可以承担这个新责任?时间过去,NO就会变成另一个等待,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学会在拒绝中找机遇。拒绝不是终结,而是给你机会,去学会等待和进行再一次尝试。

06、价值在挑战中获得体现。问自己:”我是否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个人价值与经历的挑战正相关,人们总是爱停留在舒适区,但停止脚步,也意味着甘于平庸。

07、别害怕偏离你的计划。勇敢的接受不确定性。那些在你感情,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东西往往都是很Cool而且很值得你尝试的(拥抱不确定的生活。生命的本质就是不确定,勇敢接受,自有乐趣。

08、当你进入你人生的新阶段,别忘了停下来回头看看,去发现你过去经历的意义。它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你是谁,将到哪里去,如何去那里。(请允许自己时不时停下脚步,回望过去,并思考它的意义。

09、聪明不等于受教育(别把受教育这件事和聪明这件事混为一谈

10、慷慨待人(让善意像空气一样流动)

11、阅读能激发灵感(阅读激发灵感,实践带来提升。

12、做自己,愿意学习,也愿意被指导(接受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学会学习,才能自我升级。)

13、回报–用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他人,一颗慷概的心给予他人,二者同样重要。)

14、坚持、坚持、坚持(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潜能,坚持在专注的领域不断精深。)


1、请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

2、人生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方向大概正确,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人们总是过于在意那些重要的决定(比如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职位)但是实际上明天总是难以确定的。用冷静的心计划,向你认为最好的目标大胆进发,让自己知道很少有所谓完全”正确”或是”错误”的决定,因为它们只不过都是一个让你的生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决定。

3、“关系” 比 “结果” 更重要。
和你得到的相比,你可以从何别人建立的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4、关注人的本身的成长,而不要太在意外在的头衔和评价。
尊重人比尊重头衔更重要,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5、学会在拒绝中找机会,不要轻易说“不”。

6、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

7、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8、要在过往的经历和反思中成长。

9、学历不等于智慧。

10、待人要友善和慷慨。

11、阅读能激发灵感。

12、做自己,也愿意学习和被指导。

13、拥有感恩之心。

14、坚持、坚持,再坚持。

参考链接:

Living A Good Life. 14 Suggestions for the Class of 2014
https://www.today.duke.edu/showcase/mmedia/features/living_a_good_life_2014/

杜克大学给毕业生的14条人生建议
https://www.dreamgo.com/%E6%9D%9C%E5%85%8B%E5%A4%A7%E5%AD%A6%E7%BB%99%E6%AF%95%E4%B8%9A%E7%94%9F%E7%9A%8414%E6%9D%A1%E4%BA%BA%E7%94%9F%E5%BB%BA%E8%AE%AE/

杜克大学给毕业生的14条人生建议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145540

杜克大学给大学生的14条人生建议!
https://www.sohu.com/a/209636665_99924561

杜克大学14条人生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Lc-JvdF-3tEhP5ioTKnjtQ

=END=

,

《 “杜克大学给出的14条人生建议” 》 有 4 条评论

  1. 人生重要因子排位:1. 时代,2. 家庭,3. 学校,4. 运气
    `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
    @何夕:这个律师行业的重要因子排位:1. 时代,2. 家庭,3. 学校,4. 运气。

    其实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行业。

    另外,你猜为啥这里面没有 “努力” 这个选项?

    很多家境贫寒的 60 后 70 后,可以几乎完全依靠自己努力、就取得不错的发展,是因为当年是跑马圈地时代,前方一片旷野,跑得快就可以。

    到了 80 后 – 90 初这一代,家庭因素的权重开始增加。

    到 95 后和 00 后这一代,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家庭资源了 — 这里主要指金融律师等、强资源行业,也可以泛化到整个文科行业。

    所以,现在学文科(02 后),如果你没有家庭背景和资源 + 没有明显天赋 + 擅长考试,最合适的路线就是公务员。

    文科真正能赚钱的领域,核心竞争力都不是 “学了文科”,而是资源变现。

    最后,现在 985/211 也不是保障。

    按照资深律师的说法,如果要在北上深混,如果不是清华 / 北大 / 人大 / 中国政法 / 华东政法毕业,就很难难难。

    这个依然可以推广到很多行业和领域。

    随着人口越来越少,录取率越来越高,未来很可能是:

    清北一档,清北之外的 C9 一档,其他大学一档。

    当然,各个行业也有区别,比如法律就是:

    清北人中国政法华东政法一档,其他大学一档。

    也就是说,

    如果考不到该行业最顶尖大学和专业,那么你考个 985 还是二本甚至中专,都没啥区别。

    说不定,二本或者中专毕业的,因为某个方面的特长或者天赋,直接把你这个 985 秒掉了。

    比如,销售、直播带货、自媒体、炒股等,这种充分竞争行业,本质上是拼天赋。

    考分高(除非高到考上最顶尖名校和专业),没用。
    `

  2. 如何找到热爱的工作
    https://index.pmthinking.com/ccafc9455f6f4bbe8092850fb5e75222
    `
    本文不提供职业建议,却能助你一生
    如何才能去做喜欢的事情
    天才的车票理论
    `

    本文不提供职业建议,却能助你一生
    https://mp.weixin.qq.com/s/lbJr7-GxblWfzTf2CWTWYQ
    `
    谢熊猫君:这篇文章筹划编译数月之久,私下很多人催过我。正值应届生求职季和年末跳槽季,现在放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曾作为学生参加校园招聘宣讲,工作后也作为宣讲官参加过校招。深知在离开学校迈入工作的这个节点,年轻人是非常迷茫的。
    而这种迷茫,其实在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中也很普遍。

    从来没有人真正的教授给我们,怎样去挖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欲望,怎样诚实面对自己欲望的去进行职业选择。

    Tim Urban的文章我翻译过很多,这一篇是在个人层面最有启发性的。这篇文章两万多字,读完需要一个小时,但是我保证,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是值得的,你对于职业、社会、世界、自我的思考方式,会因本文而改变,你也会为人生的改变,播下一颗小种子。

    文章结构如下:

    开篇
    -作者的话
    ____-你迄今为止的生活
    ____-厨师和厨子
    ____-你的职业地图
    ____深度分析一:想要的职业
    -欲望八爪鱼
    ____-解剖欲望
    ____-欲望的冒名者
    ____-否认监狱
    ____-欲望的优先级
    ____深度分析二:现实的职业
    -职业场景
    ____-你的潜能
    ____-步伐
    ____-坚持
    ____-你的真实长处和弱点
    ____-填满“现实”框
    ____理清未来的头绪
    -加入问号党
    ____-开始行动
    ____-行动之后
    ____-下一个点呢?
    最后的话
    `
    How to Pick a Career (That Actually Fits You)
    https://waitbutwhy.com/2018/04/picking-career.html

  3. 天才的车票理论
    https://index.pmthinking.com/8b9a0810bed7427f937f95eab10d95cf
    `
    每个人都知道,要做伟大工作,需兼具天生的能力和决心。但还有第三个因素还未被很好理解:对某个特定主题的痴迷兴趣( obsessive interest )。

    如果我必须用一句话来概括天才的秘诀,那可能是:**对重要的事情拥有无私的痴迷**( to have a disinterested obsession with something that matters )。

    我忘记了另外两种成分?不是你想的那样。对一个话题的痴迷,既是能力的一个代理( a proxy for ability ),也是决心的一个替代品( a substitute for determination)。如果你没有足够数学才能,你将不会发现数论有趣。当你对某件事痴迷,你不需要那么大决心:当好奇心驱使你,你无需费劲推动自己。

    痴迷甚至会给你带来好运,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如 Pasteur 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对一件事痴迷,它就是有准备的。

    这种无私的痴迷,是其最重要特征。不仅因为它是“诚挚”的一个过滤器( a filter for earnestness ),还因为它帮助你发现新的想法。

    **通向新思想的道路往往看起来没有希望。如果它们看起来很有希望,其他人早就已经探索过了**。从事伟大工作的人是如何发现这些别人所忽视的道路?流行说法是,他们只是有更好的远见:他们如此有天赋,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路。但如果你看看伟大发现的产生过程,就会发现并非如此。Darwin 并非为了伟大发现而比别人对个别物种更加关注。他只是真的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

    Darwin 无法停止这种痴迷,Ramanujan 也不能。**他们发现隐藏道路,并不是因为这些道路看起来很有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自拔。**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跟随那些仅仅雄心勃勃的人会忽视的道路。
    =
    车票理论类似于 Carlyle 对天才的著名定义:**一种对痛苦的无限承受能力**( an infinite capacity for taking pains )。但有两个不同之处。车票理论清楚地表明,这种对痛苦的无限承受能力,其**来源**,并非像 Carlyle 想表达的那样,是一种无限的勤奋,而是**收藏者所拥有那种无限的兴趣**。它还增加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是**为重要的事**情,承受无限痛苦。

    那**什么才是重要的呢?**你永远无法确定。正是因为没人能提前告诉你,哪条路是有前途的,所以,你可以通过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发现新想法。

    但是,你可以用一些启发法来猜测,一种痴迷是否可能重要。例如,如果你正在**创造某样东西**,而不是仅仅消费别人创造的东西,那么,它更有前途。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很**困难**,尤其是,相比你,对于别人而言,此事更困难,就更有前途。**有才华的人的痴迷**,更可能有前途。当有才华的人对随机事情感兴趣,他们并不是真正随机。

    但你永远无法确定。事实上,这里有一个有趣想法,如果它是正确的,也相当令人担忧:它可能意味这要做伟大工作,你也**不得不浪费大量时间。**
    `
    The Bus ticket theory of Genius
    http://paulgraham.com/genius.html

    如何才能去做喜欢的事情
    https://index.pmthinking.com/757f9121c2ce49adb659d5c38f9bb345

    如何才能去做喜欢的事情
    http://static.wanglianghome.org/zh_CN/translation/HowToDoWhatYouLove.html

    Paul Graham 的 How To Do What You Love
    http://www.paulgraham.com/love.html

  4. 为啥读完研也找不到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dw-AkNw5T-LoQj0M0MzPXQ
    `
    **就业岗位从来不是读书提供给你的,而是经济发展产生增量以后,才会带来更多的岗位需求。**

    **当经济增长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甚至中速增长的时候,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必然会减少。**

    现在大家为了能更好就业,都在拼命读书考更高的文凭,可能很多年纪小的人不知道一件事。

    读书无用论在八九十年代,那个刚刚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年月,曾经流行过好一阵。

    那个年代一度有个说法很流行,不少人也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做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

    后面有段时间,还会经常听到有人举身边的例子说:谁谁谁小学都没毕业去干工程,买了大房子好车。

    谁谁谁从小读书倒是好,考上了还不错的大学,到现在混的也不怎么样,连个像样的房子都买不起。

    其实对于小地方的人或者刚刚解决温饱的人,这么说也并不太让人奇怪。

    他们对读书好坏的判断标准很简单直接,那就是能不能赚更多钱找到更好的工作。

    刚改革开放时候因为经济蓬勃发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所以草根胆子大敢冲赚钱确实相对会容易。

    不然王首富怎么会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大,这都是那个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给他们打下的思想钢印。

    但也就因为这样,很多人搞错了因果。

    那个年代感觉赚钱机会感觉更多,不是因为你胆子大,更不是因为你会读书。

    而是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野蛮扩张的年代,经济上能带来增量的机会更多,只要敢想敢干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光增量带来的机会更多,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需求也会更多。

    **所以按照年份来看的话,每年影响就业岗位变化的,主要是GDP的增速的快慢。**

    之前不是有过个统计数据嘛,说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来20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拉长一点时间来看的话,可能对就业岗位影响最大的,是整个社会的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这玩意,主要是受到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影响。**因为人年纪大了随着荷尔蒙水平下降,消费欲望就会减少。

    能补充这部分老龄化以后消费需求下降的,就是每年新出生的这部分孩子,带来的增量了。

    如果说老龄化加速的同时,新生儿的出生率也在下降,那么就会带来总需求的缓慢收缩。

    社会总需求收缩以后,我们会看到与之对应的工作岗位也在减少,只不过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

    因为孩子出生数量少了,比如之前一年出生一百万孩子,现在变成了出生八十万。

    那么之前为这一百万孩子配套的奶粉、纸尿裤、幼儿园等一系列配套商品和服务就会变得过剩。

    过剩的这二十万配套商品和服务,最终会因为需求不足被市场逐步淘汰,相应的工作岗位也会逐步减少。

    所以我们如果观察历史,会发现就业这件事在经济扩张期通常是卖方市场,也就是需求大于供给。

    假如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不错,即使这个求职者本身和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那么也是可能被录用的、

    因为求职者的能力强,企业看到有潜力的好苗子,也愿意花时间精力来培养。

    但是当经济扩张增速变慢,增量没那么多的时候,就业这件事会迅速转变成买方市场。

    这个时候往往是求职者的供给,是大于企业需求的,求职的难度就会加大很多。

    因为企业没有那么多业务扩张的需求,每年能给出的新增就业岗位很少。

    很多本科毕业就能干的岗位,因为大把研究生来投简历,所以门槛迅速被拉高到研究生。

    年轻人看到这个门槛的抬高,以为是自己学历不够需要进修,因此大家为了匹配工作又都去考研。

    考研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导致研究生考试竞争的难度越来越大,现在难度甚至已经要超过了高考。

    不过等这批人研究生毕业以后,会发觉自己的就业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因为就业岗位本身并没有增多,但是考上研究生的人变多了,大家又在同一时间毕业。

    大家都变成研究生,等于研究生供给增多了,但是岗位的需求并没增多啊。

    在求职人员远大于岗位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又开始进一步提高要求。

    通常除了学历的要求提高以外,很多岗位都要求来了就能直接干活。

    因为企业在目前的阶段,也根本没啥耐心去培养新人。要求就是要招聘合适的,上来就能用的。

    但事实上研究生学的很多东西,和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是脱节的。学校毕业以后没办法直接上手干活,去了企业是要花时间培养的。

    目前企业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培养新人,所以多数人硕士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就变成了只能继续考公考编。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朋友,其实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他越发感到迷茫。

    并不是他努力的方向错了,而是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之后,整体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

    很多过去的经验,要跟着变化来调整了。这里我们也来讲讲,这件事上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大学专业和毕业以后工作差异很大,是经济野蛮增长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目前已经过了这个转折点。

    过了这个节点以后,未来跨专业转行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虽然中间还是会有纠错的机会。

    所以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报志愿的话选个合适专业非常重要。单纯为了上个名校,去个烂专业就业也很难好。

    除非你已经想好,上了名校以后能够想办法或者通过考研转专业,但这二者都没那么容易。

    而且单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一些没那么出名的学校就业也未必会差。比如说华北电力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以前读书的时候,其实选城市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如果不是家境很好,城市因素不用占太高的权重了。

    几个一线城市家境一般的情况下,毕业以后留下的概率,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了。

    如果你原本就在二线以上那几个不错的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离开家门口。

    至于选什么专业,首先想说适合自己的性格最重要,要是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你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不是。

    其次是从发展的角度,最近几年可能相对有潜力的方向是硬科技比如芯片,以及和数字经济或者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

    这类行业从整体上看,应该算是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后,增量部分还算相对突出的行业了。

    只不过这类行业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有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可能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另外感觉还有个朝阳产业,我们觉得是中医这类传统医学。随着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养生保健这块需求会越来越大。

    以前天天喝冰可乐的年轻人,随着年纪增长也都开始红枣枸杞保温杯了,这块都是未来养生保健的长期增量部分。

    至于多数没啥增量的行业,可能在未来五年十年,你都感受不到什么太大的变化了。

    大家可以回忆下大部分传统行业,是不是在过去七八年时间里,不管是业务量和工资收入都没啥太大的增长。

    **所以年轻人不管是读书选专业,还是就业找工作,都要想办法避开这类没有增量,甚至整体盘子在萎缩的行业。**

    **因为没有增量这件事意味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你要走的都是下坡路。**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