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拥抱不确定性


=Start=

缘由:

在微信里看到“caoz的梦呓”近期发的一篇文章《确定性真的不存在》有一些感触,主要还是【拥抱不确定性。从认知上,从基本的人生发展规划上,认识到无法预测,无法判断是常态,可预测,可判断才是意外。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做通用能力的提升,做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点点概率优势。】这一句话。

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多推动自己做一些“认知和通用能力的提升,以及一些实际的尝试”,毕竟知易行难,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填补。

正文:

参考解答:

1. 拥抱不确定性

拥抱不确定性。从认知上,从基本的人生发展规划上,认识到无法预测,无法判断是常态,可预测,可判断才是意外。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做通用能力的提升,做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点点概率优势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你所追求的一切确定性,都是他妈的水中月,镜中花。只有不确定,才是确定的!要自己去理解和认识这些,然后基于此做决策,再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2. 提升认知,锻炼能力,多做尝试

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坏的,当你调整好心态,提前做好准备,当变化来临的时候,会更从容。当变化发生的时候,如果你已经准备得当,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机会和挑战,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曾国藩有一句座右铭: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讲的就是这样的心态。
事情来了就顺应时势,该努力就努力,该认真就认真。还没有来的事情,就不要着急去想着怎么解决
其实大部分的事情,我们只要专注地思考半天就足够了。更何况有时候计划还没有变化快,你想的过多,可能到最后也都变成了无用功。而事情结束了,它就是结束了,可以总结一下,但是不要总是后悔,哪里没有做到位,或是总是觉得哪里有遗憾。
简单来说就是要活在当下

==

弘一法师说:“缘分本来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万分感激,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没有谁能一直陪着谁,只要同行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好的相遇,至于怎么走散的并不重要。


1.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永远,
茶会凉,人会变,
心会寒,情会断,
所谓的天长地久,
眨眼就曾经拥有。

这个世上,
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人会老,树会黄,
有地老天荒,也有人走茶凉;
月亮有圆缺,四季有更替。
有不离不弃,也有各奔东西。

万物都在改变,
人又凭什么不变呢?

试问:谁又是谁的永远呢?
其实没有人能一直陪在身边。

和亲人的缘分,
随着生命的离去终止;
和朋友的缘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浅。
再好的关系,也会陌路,
再深的感情,也会疏远,
即使遇见时再心动,
也逃不过时间的追赶。

多少兄弟姐妹,
因为钱财也会翻脸;
多少难兄难弟,
能同苦却不能同甘。

有些人耐得住寂寞,
却经不起诱惑;
有些人扛得起贫穷,
却经不起富贵;
有些人走得过风雨,
却经不起平淡。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感情会变,年龄会变,思想也会变。
有的人变好了,变懂事了,
有的人变坏了,变虚伪了。

你不变,别人也会变,
你不变,社会也在变,
你不变,就跟不上这个时代,
你不变,就只会被别人伤害。

谁也不是谁的永远,
谁也不是谁的依赖。
有人把你惦记,就有人把你算计,
有人对你掏心,就有人把你糊弄。

有些人开始对你是真的,
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假的,
怪只怪时间太无情,
怨只怨世态太凉薄!

所以不要指望别人,
凡事还是要靠自己,
没有钱,自己赚,
遇困难,自己扛,
只有靠自己,才会无畏无惧。

茶,放着放着就凉了,
情,处着处着就淡了,
人,走着走着就变了。

从今以后,
谁在乎你,你在乎谁,
谁珍惜你,你珍惜谁。
感情在,多用心,
感情去,别费心。
对你好的人,就加倍对他好,
帮过你的人,
要记得知感恩图报!

参考链接:

确定性真的不存在
https://mp.weixin.qq.com/s/aU3Yz8_atesvCzmmGSRC1A

路遥: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包括人的关系
https://mp.weixin.qq.com/s/cCW_KEX2r8GIkVRqEiD-yw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https://mp.weixin.qq.com/s/B3rr_9majEM08Z8cEAooew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https://mp.weixin.qq.com/s/V8UNEk1jp3uWUU-wvLBFrA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https://mp.weixin.qq.com/s/DmD-I-cuJ0_yQkvjdr91Ng

=END=


《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拥抱不确定性” 》 有 3 条评论

  1. 不确定性,是机会还是灾难
    https://mp.weixin.qq.com/s/WDmE_KyOTf3Q187YC2CX3g
    `
    前一篇文章,确定性真的不存在,在我的星球里引发了一些小的争执,有人说不确定性带来机会,然后有人就反驳说,不确定性是灾难。我没有直接回复,但是其实我前段时间在广州线下活动还提到了,凡事最难刚刚好,凡事不是0与1。

    从极端来说,凡事到了极端,一定是不好的。极端的不确定性一定是灾难,而极端的确定性一定是无法持续。

    从极端来说,我做个总结。

    极端的不确定性,是社会架构的解体和社会秩序的崩塌,近代史也有这样的经历,确实是恐怖的灾难。

    **而极端的确定性,是一厢情愿,极端自负的妄想,只会带来守旧和低效,最终无法长期持续。**

    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结构,确实应该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发展空间。比如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定性(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成不变的,但不要朝令夕改,过于随心所欲),比如社会环境和基本安全的确定性,比如基本资源保障的确定性。而在科技发展,市场博弈,资本导向上,也要尊重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性和机会。

    那为什么我前几天写的是拥抱不确定,而不是拥抱确定性,是基于当下的一些现象,年轻人在职场和事业选择上过于追求确定性,过于迷恋确定性,在这样的一个过度迷恋确定性的前提下,我想告诉年轻人一个真相,所谓绝对的确定性是不可持续的。

    **拥抱不确定性,核心是增强个人的能力的多面性,增强个人的全方位竞争力,以及足够的风险意识。**

    **很多事情正在发生,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感受到。**

    最近的地方税制改革,我的判断是,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很可能实非常巨大和深远的,而很多人,很可能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当然,我并不能准确预测可能的结果,但是,做出最坏的准备,然后争取最好的结果,我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最后总结一下,

    极端的不确定性,是社会结构的解体和社会秩序的崩塌,是无尽深渊和灾难,历史上有很惨痛的案例。

    极端的确定性,是极端自负者一厢情愿的妄想,只会带来守旧和低效,最终必然不可持续。

    而**拥抱不确定性,是面对现实的,增强个人适应能力的考量,是保护自己的未来和家庭的必要筹划**,保护的是你们自己,不是我。
    `

  2. `
    信息的利用可以拆解为下面这些行为:
    0. 原始数据 raw-data (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实是你后面做决策的核心,知道这些数据分布在哪,怎么去寻找也是个人的一种核心能力)
    1. 获取-爬虫 spider
    2. 加工-结构化 transform
    3. 存储-持久化 store
    4. 搜索-随时随地 API
    5. 使用-数据分析/可视化 BI
    6. 泛化-关联个人知识经验,反复搜索和分析比较确认得出适用性更强的结论/经验,达到借助信息做决策的最终目标 result
    `

    爬虫可以用 Scrapy(a fast high-level web crawling & scraping framework for Python)
    https://github.com/scrapy/scrapy

    数据库用 MongoDB 方便数据存取,当然也可以用 MySQL/ES 等数据库,可以按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https://www.mongodb.com/docs/v5.0/reference/operator/aggregation/

    引入 Crawlab 对爬虫进行管理调度
    https://github.com/crawlab-team/crawlab

    引入 Metabase 做数据可视化平台,方便对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https://github.com/metabase/metabase

    引入 Appwrite 用于快速搭建App、小程序、网站的后台API,以支持精细化查询
    https://github.com/appwrite/appwrite/blob/master/README-CN.md

    引入 N8N 进行Web页面的自动化定时操作
    https://github.com/n8n-io/n8n

    引入 Selenium 进行Web自动化操作-A browser automation framework and ecosystem.
    https://github.com/SeleniumHQ/docker-selenium

  3. 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424004636/http://zqb.cyol.com/html/2013-04/20/nw.D110000zgqnb_20130420_6-01.htm
    `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0日   01 版)

    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又一次把延长退休年龄推向了风口浪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前受访时表示,面对30多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他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提出采取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的制度设计。专家称阶梯式、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相比此前“一步到位”的激进方案,“5年延1岁”的设计温和多了。不过这是一个容易撕裂社会情感的话题,争议和阻力并未因方案的温和而减少。这种撕裂从不同阶层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从舆情分析看,支持延迟退休的主要是两大社会群体:官员和专家。其他阶层则多数反对延迟退休,辛苦了一辈子快到领退休金安享天年的时候,突然要延迟退休,心理上接受不了。

    分析支持者和反对者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支持延迟退休者,大多是既有养老体制的受益者,而反对者则多是相对被剥夺群体,甚至是受损者**。中国在养老上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养老金,而企业单位是自己缴养老保险,从企业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往往比从机关退休少得多。官员和专家支持延迟退休方案,因为这不仅不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还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多数公众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种改革没有触动他们最反对的养老双轨制。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养老账户的空账问题虽然严重,但他们可以接受一个低的养老金,可不能接受有些人比自己高那么多。人们其实不是反对延迟退休,而更多是反感政府在双轨制改革上对民意的漠视,动不了官员和专家,就拣软柿子捏。**

    公众最大的期待是养老双轨制的并轨,把每个国民一起置于平等的体制下,先解决平等问题,再解决空账问题。而“延迟退休”则回避了这个核心问题,这正是作为双轨制受益者的官员和专家所期待的。

    延迟退休对官员和专家是有益的,官员大多希望延迟退休,因为延迟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权力利益。按现在的退休年龄,一般官员到了60岁就得退,很多人都不适应这种退休后手中无权的落寞感,延迟退休则延长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专家也是如此,大学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是官场的翻版,退休的院长和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的。但对普通劳动者而言,工作则是一种负担,没有权力利益,辛辛苦苦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又赶上了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能会让这些人产生一种双重的双损感:双轨制已让他们受损害,延迟退休更进一步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制度和政策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这个政策涉及大的公众利益时,应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什么年龄退休,什么时候能拿到养老金,是国家对国民的一种承诺和约定,不能轻易打破这样的契约。不能以“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惯例”作为打破契约的借口,发达国家延长退休年龄是经由正当的法律程序和民主途径与国民协商而订立的契约,不能想当然和随意地改变。即使因为空账问题需要调整,也应经过民主决策,让每个利益群体都参与到博弈中。

    而且,不能一说到养老金缺口,就把所有责任都转嫁给社会和公众,在提起延迟退休这个议题时,首先要追问政府在养老金问题上有没有承担应有的投入,履行好应有的政府保障责任。毕竟,公众纳的税不是白纳的,里面有对自己未来养老的一份投资。

    在养老问题上,改革的次序应该是,先改掉双轨制,再谈延迟退休;先加大政府投入,再谈公众责任。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