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文章读后感-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


=Start=

缘由:

看了近期碧树西风大佬的一篇付费文章,总结记录一下对个我认而言触动最多的地方,方便后面有需要的时候回顾和参考。推荐有需要的人一定要去看原文,因为值得

正文:

参考解答:

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家家都不想面对

趁着一家团聚,咱们聊四个重磅话题,每逢过年所有亲戚们都在议论的话题,家家都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教育,那些当初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因何纷纷倒在了终点线前?

第二个话题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你爹妈到底是为了你好呢?还是为了他们的面子?

第三个话题是年轻人的困境,是什么困住了年轻人的人生?

第四个话题是生育率,数据底下暗流涌动的究竟是怎样不为人知的真相?

全文两万字,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留心莫错过。


这里记录一些我个人的读后感:

1. 教育

2. 亲子关系

a. 人要奋斗、要上进、要出息,从【集体视角】来看是最优解,但从【个人视角】来说就不一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和决策
b. 在农耕社会中,面子很重要,因为面子会影响里子,但是在商业社会中,面子没那么重要,要为自己而活着
c. 把自己当人,把别人当人
d. 你心里有别人的时候,别人心里才会有你
e. 父母教育子女,身教重于言传,躬身入局而非站在旁边指指点点

3. 年轻人的前途

a. 人生是自己的,自己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b. 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有时间,有精力。
c. 年轻人最大的劣势是时间精力没有花在正经事上,都糟蹋在你们那些个充沛的情绪上了。越年轻,越是情绪充沛,每天胡思乱想,焦虑彷徨。【想的太多,自作多情的时候太多,真正花在做正经事的时间和精力太少】
d. 你想多了,大部分时候都是你在自作多情,你以为别人关注你,实际上别人拿你当空气
e. 我懂你不重要,你懂我,才重要,因为要进步的人,是你,不是我太多年轻人,把本该用来弄懂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等待上,等待这个世界,来懂你。

4. 生育率变化的底层逻辑

a. 劳动供养人口比例是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家庭当中几个人工作可以供养一家人的生活。在国内,一个中等收入的男人,要和妻子双职工,然后由父母帮衬,或者资助买房,或者免费带孩子,才能养一个孩子(劳动供养人口比例过低)。
b. 如果人工费低,而原材料高,那么劳动供养人口比例这个数据就会低。
c. 劳动供养人口比例低就意味着你离不开就业,而当你这么想要就业的时候,你就拿不到利润了
d. 困局:人多不值钱。如何破局:修炼并提升稀缺性


许多人生困境源于这三个问题模糊:

  • 迷茫时 → 没想清“要什么”;
  • 焦虑时 → “想要的”远超“现有的”;
  • 纠结时 → 不愿为“想要的”放弃“已拥有的”。
参考链接:

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家家都不想面对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Q1MzczOQ==&mid=2247484261&idx=1&sn=7315563c04bc27b50d95505e5bf4b2bd

=END=


《 “付费文章读后感-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 》 有 7 条评论

  1. question
    劳动供养人口比例是什么指标?能提示出什么信息?

    answer
    劳动供养人口比例,也常被称为劳动供养率或**抚养比**,是一个衡量一个社会中劳动力负担的重要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是15至64岁)与非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这个比率可以显示出每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支持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

    在一些讨论中,劳动供养率被用来评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水平,特别是他们能否承担起结婚、生育以及赡养父母等责任。例如,在一篇关于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文章中提到,劳动供养率是指“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可以养活几个人”。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社会的劳动供养率为1.5,那么理论上每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自己和0.5个人,这表明单凭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同时支持配偶、子女和/或年迈的父母。

    通过分析劳动供养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信息:

    – **家庭结构与压力**:较低的劳动供养率可能意味着年轻人难以独自承担家庭责任,如结婚生子或赡养老人,从而导致诸如“不婚”、“不育”、“躺平”等现象的出现。

    – **社会保障系统的可持续性**: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供养率下降,可能会对养老金体系和社会保障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 **经济发展潜力**:较高的劳动供养率通常伴随着较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有助于推动内需和经济增长;而过低的劳动供养率则可能导致消费市场萎缩。

    – **政策制定方向**:政府可以根据劳动供养率调整相关政策,比如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或是改善老年就业环境等措施来缓解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劳动供养率提供了一种视角来看待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因素,如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技术进步以及移民流动等都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表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这一指标时应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困在“劳动供养率”里的年轻人
    https://finance.sina.cn/2024-07-05/detail-inccaxkc3960634.d.html
    `
    究竟如何解决这个供养率问题呢?

    也不复杂,两个动作:**多给年轻人口袋里塞钱,同时从他们肩头卸担子就好了**。在塞钱上,我们需要调整财富分配机制,财富分配大比例向居民倾斜,尤其向年轻人倾斜。这意味着需要对居民部门,尤其对年轻人实行差别税率,并大幅度减税——这种减税,哪怕当下会对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构成压力,但利在千秋。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我们这个族群的未来。其次就是通过稳房价、征收遗产税、推动法治、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平等动作,为年轻人卸担子,让年轻人都拥有奋斗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机会,让年轻人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现在无论财富分配,还是福利体系,其实都是更倾向于年龄更大的大人、老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每个月稳稳当当拿着8、9千块钱的退休金,而且这个退休金还动不动上涨,无忧无虑,四处遛鸟旅游跳广场舞的老人,以及每天朝九晚五,每个月拿着4、5千块钱,工作朝不保夕,经常担心失业、战战兢兢、心力憔悴的年轻人。这极不正常,必须改变。

    少年强,则中国强。帮助年轻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帮助我们整个族群——在当下,我们无论给予他们多少呵护,都不过分。
    `

  2. 人口红利:谁的人口?谁的红利?
    http://www.50forum.org.cn/home/article/detail/id/3989.html
    `
    供养率的涵义是一个劳动力供养多少非劳动力。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式是: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显然,按照这个指标,人口红利本来是指供养负担比较低时的状况,我们俗话用“上有老下有小”来描述家庭负担沉重,而人口红利是指一人吃饱全家不饥这种低负担状态。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抚养比低的人口红利,需要减少未成年人口的数量和减少老龄化程度。这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结构,在人口学家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和人口自然的金字塔式结构有很大区别。
    供养率本来是个中性数据,但不知为何会被片面地解释为“人口红利”。至于把人口红利和人口多挂钩,就纯属对人口红利概念的错误理解。
    在养得起的情况下,供养率高是一个国家国民收入水平高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居民福利高的表示,是一国民众小有所依老有所养的表示。发达国家的状况是养得起但不需要养,所以当代人生活富裕。
    但在养不起的情况下,供养率又叫做“人口负担系数”,这个数据越大,说明需要劳动人口供养的非劳动人口越多,说明负担越重。我们是低收入养不起,却还有人自我陶醉于人口红利。
    据有关数据称,美国一个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可以供养4.8人,德英法是1:6.8,韩日是1:3.8,中国仅为可怜的1:1.1。

    `

  3. [记忆承载][记忆承载3]原创文章合集包
    https://reading.quanlitu.com/package/HLQA.html
    `
    合集包不定期更新。
    公众号所有原始文章已按时间编排成目录列表,方便在线导航阅读。
    PDF内容,是按目录列表编排成一个完整的PDF文件,喜欢阅读PDF的朋友,可以下载阅读。

    声明:
    1、整理编排公众号的文章,为了方便导航阅读,对内容感兴趣,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原作者;
    2、PDF不包含原公众号的付费文章内容,**原创不易,如有兴趣大家可以去原作者公众号购买付费内容**;
    3、PDF内容仅限于个人学习、欣赏,版权属原作者所有,不作商业用途。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