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领导知道单位很乱,为什么不闻不问?


=Start=

缘由:

不忙的时候在RSS里看文章,看到一个写职场的,觉得还不错,转载至此,方便后面时常查阅,领略一下“领导的艺术”。

正文:

参考解答:

今天由一个常见现象切入,写一篇关于领导对单位乱象视而不见的干货,不绕弯子。

“体制内单位乱象丛生,领导真的看不见吗?”

其实基层员工私下讨论时各有各的猜测,但在实际权力运行逻辑中,答案只有一个:领导不是看不见,而是“没必要”或“不能管”。

当然除了一种极端情况:乱象已经威胁到他的乌纱帽,这时才会雷霆出手,但那已是亡羊补牢。

鉴于领导的权衡逻辑是一套复杂体系,今天只拆解最核心的3个原因,看透了也就懂了体制内的生存法则。

一、他要系统平衡

很多人觉得,领导嘛,看到乱象就该立刻出手,雷厉风行,整顿秩序,这才叫有魄力、负责任。这种想法,是把单位管理想象成了一场大扫除,灰尘垃圾一扫光,屋子立刻亮堂堂。

领导心里清楚得很,强行去“打扫”,很可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捅了马蜂窝。

《西游记》里如来给了观音菩萨三个箍,明说让她找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保护唐僧。结果菩萨自己“黑”了两个(金箍和禁箍),收了红孩儿和黑熊精当自己的私人保安。

如来知不知道?他大概率是知道的。但他管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如来要的是取经项目能成,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包括道教、天庭),能最终把经取回来。

观音菩萨作为项目的实际操盘手(常务副局),手里没点“米”(像箍儿这样的资源,能许诺出去的好处),她拿什么去驱使那些桀骜不驯的大妖?拿什么去打通关节、摆平路上那些台面下的事儿?光靠念紧箍咒管孙悟空一个可不够。

单位领导也一样。他看到某个部门山头林立,看到某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甚至看到一些灰色地带的“默契”。

他不动,未必是纵容,更可能是他在权衡:动了的代价是什么?会不会引发更大的混乱?会不会动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会不会让某个关键环节直接停摆?

至于,过程中的一些“杂音”和“毛刺”,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他可能选择暂时容忍,维持一种动态的、微妙的平衡。这种“不乱动”,有时候恰恰是更高明的“控盘”。

二、他在观察,也在筛选,火候不到不出手

就比如说《红楼梦》里的王夫人。贾府后期,奢靡成风、入不敷出、管理混乱,这些她都知道,但依然没有站出来大刀阔斧地整顿。

她做的,是把年轻气盛、渴望证明自己的王熙凤推到前台当CEO。王熙凤倒是雷厉风行、事事较真,累得吐血也要维持贾府的“虚热闹”,最后落得什么下场?耗材用尽,草席一卷。

王夫人为什么这么做?她傻吗?不,她精明得很。她很清楚,贾府这个烂摊子,靠强力整顿是救不回来的,硬要去救,就得动很多人的奶酪,得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甚至要自掏腰包(她的嫁妆)去填无底洞。这代价太大,她不愿意付。

她把王熙凤推出去,一方面是用这个“枪杆子”暂时维持局面,不至于立刻崩盘;另一方面,也是在冷眼旁观:看谁能真正做事、扛事?

看清谁是“虫”,谁是“害”?谁有解决问题的潜力?

她在等,等火候到了,等该暴露的都暴露了,等该看清的都看清了,再出手整治,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精准打击,也才能让留下来的人心服口服。

三、资源有限

领导不是超人,他的时间、精力、可动用的关系、能承受的风险都有上限。单位里千头万绪,乱象可能不止一处。

如果领导像个救火队员,哪里冒烟扑哪里,事事亲力亲为,处处较真,结果会怎样?结果很可能是:他累得半死,疲于奔命,反而忽略了真正关乎单位生死存亡的战略性问题(比如发展方向、核心资源争取、重大风险防范)。

而且,频繁出手干预具体事务,会极大地消耗他的权威和“人情”。今天为了摆平A部门的事,动用了关系B;明天处理C的纠纷,得罪了山头D。久而久之,他手里的牌打光了,真正遇到需要“毕其功于一役”的关键战役时,可能就捉襟见肘,指挥不动人了。

我拿《雍正王朝》举例。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要年羹尧去剿灭江夏镇,抢刘八女的银子来犒赏士兵、打通关节。

这种事能放在台面上说吗?能走正规流程吗?不能!他必须默许年羹尧手里有那把“米”(资源和操作的灰色空间),年羹尧才能把事情办成,才能构建起那个“绿色通道”。

如果雍正(当时还是皇子)事事都要讲规矩、走流程、自己亲自去盯着每一个铜板怎么花,他连一个江夏镇都搞不定,更别说后来管理一个国家了。

所以,有些时候,体制内的“乱”,从来不是管理能力问题,而是权力运行的必然产物。领导的“不闻不问”,本质上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优解。

至于怎么选,全看你想当“清流” 还是 “局内人”了。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单位里帮派林立,拉帮结派,干活的不如拍马的,踏实干活的永远在基层,有关系的一句话就顶你十年努力。

可你发现没?领导往往装聋作哑,跟没事人一样。时间一长,你心里肯定犯嘀咕:难道领导真看不见?还是他其实乐见其成?领导心里清楚得很。他不闻不问,原因有三个,很现实。

1. 领导也在算自己的账

单位乱了,活干得慢,效率低,这些领导不是不知道。但他得掂量自己的利益。

要是单位一直乱下去,问题没准就自己消停了,不用他亲自出手。

真整顿起来,他可得出力,甚至得罪人。

单位里拉帮结派严重,领导其实心知肚明。

但他要是插手,就得罪了一帮人,以后工作还怎么推?

他可能想着:只要不乱到影响自己位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反正最后出事,责任也不在他一个人头上。

2. 拿乱当工具,制衡下属

这听起来挺荒唐,但现实中很常见。

如果单位铁板一块,大家都团结,领导说话就不灵了。

乱起来,人人自危,领导反而能借机挑拨离间,谁表现好就提拔谁,谁不听话就打压谁。

有的单位,领导故意放任几个小团体内斗,自己当裁判。

谁冒头了,就压一压;谁老实了,就拉一把。

下属之间互相监督,比领导自己盯着还管用。

3. 领导也怕惹麻烦

单位一乱,问题肯定多。

领导不是不知道,而是怕沾包。

真要是插手管了,万一没管好,责任全落自己头上。

单位里有人吃拿卡要,领导能不清楚?

但要是查了,事情闹大,上头追查起来,他脱不了干系。

不如装不知道,反正天塌下来有别人顶着。

尤其是一些陈年旧账,领导更不愿碰。

他知道问题在哪儿,但解决起来麻烦,还容易引火烧身。

所以干脆装糊涂,图个清静。

领导也是人,怕麻烦是本性。

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你看,领导不傻。他不闻不问,是权衡之后的选择。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看透了这些,就应该明白几点:

看清楚谁是真正有水平的领导。一个能在混乱中沉得住气,能在复杂局面中看清利弊的领导,才是真正的高手。跟这样的领导,你要多学多看。

单位的乱,其实给了一些人机会。会干的,能从中脱颖而出;不会干的,只会抱怨领导不管事。

领导装傻,咱别真傻。该做的事别耽误,该留的证据别省着。乱世出英雄,这话不是白说的。

参考链接:

领导知道单位很乱,为什么不闻不问?3个原因看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5MDMwNjkxMg%3D%3D&mid=2247486536&idx=1&sn=0996bf27f5063f4940312fe4877fa692

=EN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