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你的?


原文是知乎上面的一个提问,回答者众多,里面也涌现了很多好的回答,可以与自己的特点和习惯进行匹配然后选择性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1. Raymond Wang

对我职业生涯帮助比较大的一个习惯可能是“勤于整理资料”。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会留出一些时间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既包括最新的法律条文,也包括媒体报道的案例,主管官员讲话,公布的判决书、招股书,法官律师专家的分析,行业八卦,图书摘录,音频视频。

这件事我从大四实习时开始做,工作日基本上都能坚持,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有时也是我整理资料的过程。由于资料收集的比较齐全,更新及时,使我做研究的速度比同事要快很多也更准确,相当于用半成品炒菜和现买现洗现做的区别。如果碰到一些客户催的特别急或特别乱的事,老板往往会想起我来,哪怕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个领域。

这种资料整理还有一个好处,使我对法律和政策变化的脉络比较熟悉(有时看到“新闻”就专门搜集相关“旧闻”),碰到一些跨越多年的复杂交易,在文件中快进快退都不至于把自己搞晕。

我爸是我见过的记忆力最好的人之一(他曾是侦察兵),但他老跟我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子”,我自己则总结“好笔头子不如烂电脑”。

补充:

有几位知友在评论中留言,对我的分类方法很感兴趣,其实说起来也是平淡无奇,只是比较适合我个人。

(1)我在初期分类很粗,大类就是“财经”和“法律”,然后是类似“商法、民法、行政法”这样的类别,下面是“合同、侵权”这样的子目录,和学科的基本逻辑一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一些关键词在文件名中频繁出现,比如VIE,那么就专门建一个子目录。不用特别追求逻辑层次上的严密,关键是自己要能快速找到。

(2)收集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TXT文本,我在存档前经过“脱水”处理,只保留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但一定会保留时间和作者,便于需要时引用。

(3)我在文件命名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首先是对原文的标题进行修改,尽量统一使用专业术语,比如把“假外资”全改成“返程投资”;如果一份文件涉及两个内容,比如“外商投资”和“并购”,那么我会在两个文件夹中分别存储,但命名可能不同;如果文件出自某位我特别信任的专家或机构之手,我会特别注明作者,比如“陈永坚 赎回条款的玄机 200804”;如果文件的内容非常重要,但存在一些硬伤,我也会注明“(存疑)”,当找到更好的信息来源时替换掉。

(4)如果在读书时发现有用的内容,我会写一个很短的TXT,比如:外管局75号文的适用范围,内容是参见XX书XX页。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扫描下来。

(5)在线的音频和视频,我一般会用地址探测软件找到实际地址,下载到本地,因为一两年后很多链接都失效了。如果音频视频比较长,会在文件名中注明“(重点从15分钟开始)”

(6)有知友问“时间维度如何纳入?”我个人基本上是按照内容分类,不考虑时间维度,因为对资料的可靠性影响不大。但会在每一个文件名中注明时间,便于检索。

2.MJ勺子

说具体一些。

做个有心人,用心收集工作中的细节,尤其别人分享的经验

我不懂卡车,但常听到运营的人说一台XX型的重卡,满负荷运转,一年要换12到18条轮胎;各地的路桥费不一样,但车队长会告诉你,京广线,平均的路桥及苛捐杂费可以平均到每公里几块钱;同行前辈会告诉你,他用什么办法把运输中的风险转嫁给外租车司机,只需要多支付300元/车次,签一纸补充协议……脑子不够用,用笔,或用Gmail,或用Evernote,记下来。点滴积累,假以时日,会成为系统的知识。那时,你已经超越别人很多。在做重大决策时,其它系统的人会惊讶于你对他们那些琐碎细节的精准把握——你不是高高在上夸夸其谈的猪头领导——效果会很好。

查理芒格认为要触类旁通,用广泛的、跨领域的知识,辅助你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经过实践,我举双手赞同,受益于此。

跟第一项类同,善于管理庞杂的知识

在没有Evernote之前,我的资料和笔记都存在电脑,文件夹分的很细,每周都会整理,每个文档都包含三要素:主题、时间、人名。当时,也是这样要求同事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建立文件夹、撰写文档标题。如果别人打开你的电脑,从硬盘里毫不费力的找到他想要的文档,而不用搜索,那就算做成功了。

基本不参加同行业的沙龙和官方聚会,原因很简单,保持清醒,你是业内人,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置身『界外』的心态和状态

善用微博、各种专业论坛,专门搜集各种业内的小道消息、八卦,搜集各种由一线人员分享的数据和事实,然后自己做筛选,去伪存真。这个可以叫炼金术。 也是弥补不参加业内活动的损失。

生意上的来往,不一定要真,但必须诚。

周期性的让自己处于『空杯状态』,反思、否定、归纳,重新再来。

最后一点,最具有风险——认准了,去坚持,拿出『西西弗斯』的精神。

{多收集工作中的细节,尤其别人分享的和你看到的。
我不懂卡车,但常听到运营的人说一台XX型的重卡,满负荷运转,一年要换12到18条轮胎;有人会告诉你,他用什么办法把运输中的风险转嫁给外租车司机……随身携带的小本和笔、Gmail、Evernote,都可记下来。点滴积累,假以时日,会成为系统的知识。

善于管理庞杂的知识。在没有Evernote之前,我的资料和笔记都存在电脑,文件夹分门别类,会常整理,每个文档都包含三要素:主题、时间、人名。工作中,也这样要求我的同事,按照一致的标准建立文件夹、撰写文档标题。如果别人打开你的电脑、邮箱,直观、快捷的找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不用搜索,就很好。

基本不参加或少参加同行业的沙龙和官方聚会,原因很简单,保持清醒,你是业内人,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置身「界外」的心态和状态。

查理芒格认为要触类旁通,用广泛的、跨领域的知识,辅助你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经过实践,我举双手赞同,因为受益于此。 善用微博、微信、BBS等渠道,搜集小道消息、八卦,搜集由一线人员分享的数据和事实,然后自己做筛选,去伪存真,碎片也可以拼出全貌。可以称之为「炼金术」。 也是弥补不参加业内活动的损失。

生意上的来往,不一定要真,但必须诚。虚实是一种策略,但信用和信任会是一种长期的价值投资,无捷径可逾越。

周期性的让自己处于「空杯状态」,反思、否定、归纳,再上路。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知行合一」,做正确的事,做你反复思索后笃信的事,不是盲从,不是屈就。当然,这样做,必然要经受比常人更多的曲折和险阻。但过程是有意义的。}

3.苏芸

随手记录的习惯。包括画和写。

我是个嘴很笨的人,在大多数时候遇到你“不说憋屈但说了矫情”的话时,会选择沉默。后来养成了颇有心理治疗意味的习惯——想什么就记下来,多数时候是画,毕竟是最擅长的方式。随身带着的速写本,不会刻意给人看,但也不会掖着藏着。内容大多很随意,别人也没有读懂的兴趣。

在龟速校园网里等进度条,假期回家看电视等广告,毕业工作之后等车、等外卖、等电梯,以及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不靠谱的男女骗纸(!!!)积攒了几十本(恩,算上丢的、送人做纪念的和打包寄回家的,差不多100+)画着方案、构图、甚至“鸡蛋灌饼排队tips”这些蛋疼体会的本子,它们中有些已经变成了作品,有些正在实现,更多的则变成了“没有价值”甚至自己都不再能看懂的东西。

现在每当工作遇到“瓶颈”,疲惫于沟通各种不靠谱的需求时,觉得生活无波澜人生无进步甚至前途渺茫的时候, 会偶尔翻出那些本子看看,总能重新开始。

所谓开始并不是因为我找到了解决眼下问题的方案——事实上很少有这种运气,仅仅是看到了它们的存在,我意识到生活中依然有这么多不确定的结局,而我当初原来是可以用“提方案”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原来当初可以 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同,取悦别人首先要取悦自己。

理想的状态是,我每天都能够按照本子里思想和决定在生活,即使他们没有变成大家看到的作品,甚至即使没有这样一个物理状态存在本子,用心观察和感受的态度总能贯穿在我的生活中,总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办法。哪怕是做个民工,也不是每天起早贪黑机械地搬砖头,靠着比别人省吃俭用的艰辛来糊口的那种,而是要对我的工作、甚至我的行业做系统的研究,知道它的规则和现状,然后用一个让人如梦初醒的新想法去刷新这个行业的习惯。

如果说工作中评价一个人的竞争力要看ta的学习能力,那么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小事,我的收获是:另辟蹊径的工作习惯。不是指投机取巧或者逃避问题,而是一种随时从现实之梦中自我唤醒的能力,和一种“提方案”的尝试,这种尝试来自于相信,相信未来,相信改变

4. 李楠

第一个习惯是尊重现状。

不要认为你比所有人都聪明。先寻找和理解现有的解决方案。经历过实践考验的东西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在里面,价值巨大。

第二个习惯是不断怀疑。

不要认为牛人真的比你聪明。 Google 的牛人也会写糟糕的正则表达式,天价年薪的构架师也会过度设计。不去挑战他们,工作又有什么意思?

5. LouiseCheng

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6. 杨小光

每日的总结和次日的review

每周的总结和次周的review

每月的总结和次月的review

每年的总结和次年的review

7. Maggie

是追求完美。

因为做事情追求完美,就会更加投入和废寝忘食。当和别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默认智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就更容易得到上级的肯定,并赢得工作上的信任,获得的机会就要比别人多。追求完美,自己因为投入得到的快感也很多。

具体到工作习惯,我认为随手把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对我的帮助最大。

知乎对我帮助最大的是,面对一个感兴趣问题,先不看别人的回答,独立思考,在TXT上写下自己的回答,必要时再用搜索引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让描述更丰满。

8. 拿叔

不是说,说段子的回答才是好回答么:

我从上小学起就是个愣头青。每当上课老师开讲,我听得极其认真,就怕万一老师出错了,而我没有注意到。

经常是这个场景——黑压压同学一片在听讲,黑压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旁听,台上的老师刚写完板书回过身,我“嗷”地一声跳出来:老师,“东”字下面不是一竖,而是竖钩。老师掉头看了看黑板:哦,XXX同学说得对,让我们表扬他勇于指出老师的错误好不好?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说:好!台下来自各地的老师立即嗡嗡交流,议论这件事情,下课后,会有人特别再来做喜欢状,调戏我。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对这个过程无比受用。
我总是盼着老师出错给她指出来,等待她的表扬。老师开始还有些尴尬,后来习以为常了,要是我有一阵没挑错,她还会调侃的问我:这回没什么错吧?

我要感谢我的小学老师,这位特级人民教师。还要感谢我的母校,这个文革前闻名全国的实验小学。在这里,我被宠坏了。我养成了延续至今的一个习惯——不盲从。

不盲从,说好听点是不盲从,说难听点就是对任何说法都怀疑并试图推翻。这个习惯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成长。对我有帮助的习惯不少,只是这个习惯让我感到特别。

9. COMMANDO

寻找资料。

我不知道是否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在google出现之后,你对一个东西或事件的了解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你是不是想了解这个事件”。

我养成了避免用本能和情绪对事情做判断,而是在下任何判断前都寻找相关资料的习惯——这实在不算很费事。

10. 林海

分三个方面来说吧:

一 关于态度:

1 质量意识。 不管具体做什么,首先要有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流更多的汗水。正应了那句话,成功是1%的天分+99%的汗水。职业能力的提高常常是重复性地做同样一件事,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把一件事真正做好。如果每一次都不投入精力,不死磕下去,那么最终下来没有一件事能真正做好。

2 抗压意识。 一个人只有在足够的压力下才能成长,或者说被迫强大。只有少数人是主动强大,多数人要经过压力的考验,能够一直不放弃的人才能过关,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一个人能不能抗压首先表现在作息时间是不是很规律,如果不规律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抗压的失败。

3 主动升级的意识。 到这个阶段,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已经端正了,开始主动充电,主动调整状态,主动做计划,以及做好自我管理。但升级的标志在于用更多的时间做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重复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会带来真正的高效率,才能够说真正做到了升级。

二 关于能力:

1 时间管理的能力 

现在的学习一定是在海量信息中开放式的学习。现在的工作一定是在多元化合作中开放式的工作。如果你是知识型的员工,你总是在不断充电,工作时间是全天候的。但是你还要兼顾家庭,亲人,身体健康,社交关系等等。时间管理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牵强,很多时候欲罢不能地连轴转,但你一定要知道分一点时间给家庭。以及不要完全把工作时间填满。一定要有时间思考而不是一味埋头赶路。为了追逐一个功利的目标而放弃所有珍贵的东西。

2 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的能力

不怕强大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很流行,但这句话其实错了。如果你认为周围有很多猪一样的队友,那么你已经膨胀到一定程度了,已经很危险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提高你的生产率。如果没有人愿意给你提供信息和资源,那么你再有能力而发挥不出来。尤其是很多人习惯跳槽,不肯经营一个根据地,结果是没有深厚的人脉,这样会一事无成。

关于社交,这里只想说,每件事背后都是一个个体。当你发现身边有一个社交高手,你就要多和他学习。你会发现他已经把社交和工作完全统一了起来。只有到这种程度,才是真正进入到工作的高级境界。

3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很大程度就是取舍的能力。商业谈判中,高手会在局部问题上作出重要的让步,而在核心问题上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取舍。同时,取舍总是很难的,尤其是机会在表面上看有时候很多,需要拒绝一些机会,将时间和资源节省下来,用于更加重要的事。所以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不做什么。 曾以62.01万美元拍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晚餐机会的段永平说: “当时巴菲特并没有说应该投资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第一不做空,第二不借钱炒股,第三不做不懂的东西。被他否定的这三者都意味着是有无限风险”。这段话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一个人常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忽视了黑天鹅这种小概率事件所带来的风险。

关于决策,还需要从反应式的决策,有预见性的决策向有创造性的决策方向发展。直觉式的,反应式的决策实在是太多了。而创造性的决策太少。

三 关于修养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意识到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很久以前听到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每次接近成功的时候都功亏一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现在知道了,修养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但修养本身是很难用语音来形容的,需要自己去体会。

修养是从注重自我到学会倾听别人。修养是一种忍耐的精神,能够接受不公平的事情,能够任劳任怨,但始终记得自己的目标。修养是一种放下的精神。对于很多名利,可以看得淡薄一些,因此这也是极难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你付出很多很多东西的时候,要你放下,常常是做不到。

总之,现在难以描述究竟什么是修养。你只有经历更多的事,心态越来越平和,才知道修养的重要性。才知道从前的自己多么可笑,多么自大。越是复杂的情况,越是有挑战的工作,越是要拿出自己的修养,否则你可能过不了那一关。修养是一种功夫。把工作和生活当做修行,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11. 周建军

编制案例的习惯。

按照时间、地点、项目、系统、现象编制案例,比如20120116-北京电力-电灯异常,将处理过程中的现象描述,抓图,日志文件等统一收集,将处理过程和分析过程一一记录。
经过一两年的积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补充:

案例编制技巧

第一、 使用Excel文件做索引

第二、 一个年份一个工作表,工作表下面的条目内容一般为文件夹名称,知识架构归类(如果没有可以空白,或者参考大英百科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类型(感想、文章、专题等),主题描述,摘要,完成状态。
这样的文件方便过滤和浏览,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蛮不错的手段。

第三、文档归类整理
最开始积累的时候其实很难建立架构和体系,一般是在条目多了之后才需要进行归档和分类的;这样做一者减轻初期的归类整理的工作量和压力,二者能够观察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积累的资料的领域,从中提炼出类别。

第四、文档整理与归纳
个人感想一般包括【引言】【关键词】【摘要】【文章草稿】等部分;文章收集一般包括【话题】、【日期】、【关键词】、【文章摘要】、【文章内容】等部分。
其中摘要比较关键,通常需要在阅读之后对自己的思路或者文章的关键部分进行归纳,并且这部分内容要收录到Excel的索引文件中。

12. 庄表伟

对我而言,帮助最大的习惯,是建立地图思维。

IT知识纷繁复杂,如果没有建立一种大局观,在整体上把握各种概念的相互关系,那么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名词,新实践,新方案,就会让人迷失自己。

而尝试在各种知识点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绘制一幅完整的地图,将会帮助我走得更远。

强烈推荐一本书《代码大全》,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软件开发的世界地图。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42701/

另外,地图思维不仅帮助了我的职业生涯,这是我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与思考方式。这是最近在江苏大学CSDN开发者俱乐部的一次演讲,是关于这个IT领域的地图思维的。

软件开发导游图.ppt http://vdisk.weibo.com/s/hhsWz

13. 赵世奇

专心做事、诚实做人!

专心做你应该做的,专心看你应该看得,专心学你想要学的不要左顾右盼,专心,持久,才能有所发展。

诚实做人,是你的问题,该承认承认,没坏处,永远不夸大自己,永远不伪装谦虚,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14.徐达

很好的问题,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试着说说自己的,应该说不是某几个习惯给我益处,个人觉得倒是工作中让我悟出了一些应该成为习惯的思考或者行动方式。至少说我希望未来的自己具备这些能力:

1:敬畏现状—不了解的全面不贸然提各种建议和方案。而越是对现状的了解,对你未来所提出的建议的质疑就越多,你提得东西就更务实,更具落地性。以前的自己也犯过摸到大象的腿就以为是柱子,然后有自以为聪明的想法和建议,现在也许依然会犯这种错误,但至少会去深入的去全面的建立现状的图谱,对于现状的全面了解才不至于永远只是在说概念而不落地,但是敬畏不意味裹足不前,而是为了更好的去前进。眼界和执行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的缺失都不会有好结果,敬畏现状是为了把眼界变得更可执行。

2:多问为什么,回到事物的原点—–非常重要的能力,从逻辑的角度可以说是“看清事物的复杂性,以减少工作量”,例:销售:搞定决策链上金子塔尖的人,剩下都不是问题。技术:做这项技术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去解决事半功倍。个人理解,在我们真正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回到原点,不至于过度的偏离原来的方向做无用功。而不仅仅只是闷头走路。

3:轻重缓急的排列—–对事物分类,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匹配,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说起来轻描淡写一句话,但做起来着实不容易,以自己来说—明白谁是你的老板,明白谁是优先的项目级别,明白我的目的是什么,明白什么是我要的结果。

4:接受失败,接受负面评价—-一直相信能力一定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就需要多到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去成长,而负面评价失败实际上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帮助我们看到、理解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你吸取调整了能力就来了,回到之前的”多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他会对你的做法有质疑,问题究竟在哪里?我应该如何调整?我相信这会很深刻。

成功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你现在能做好是因为之前你某些东西做得对,这件事将来还是能做好,你没有调整和提高,所以一定需要适当的失败引起自己的警觉与学习性。接受新的挑战,多尝试调整。像小马哥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15. 吴岳

1)、时间观念

工作满3年时间,从未出现一次迟到早退;现在约会基本保持早5分钟到也从未迟到;由此养成认真谨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2)、坚持学习

学校毕业后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目前的产品工作也得益于毕业后自学相关知识

3)、坚持写日记

这个习惯从初中开始,陆陆续坚持了近10年,通过写日记能很好的释放压力并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现实中有时很冲动,日记里的自己很理性~),认清接下来的方向与目标

4)、有效沟通

之前上级在安排任务时,可能天生存在一些对上级的畏惧,在听取任务时只是默默的答应,从中忽视了任务存在的细节问题,导致真正开始做发 现问题时,又得一遍遍的再找领导!因此现在养成一个习惯,在领导安排任务时,一要努力听清清楚细节,二是预估一下可能的问题并当场与领导讨论沟通。

5)、再完美一点?

在自己工作产生交付物时,在提交给领导或同事时想一想,能否做的再完美一些?可能只是格式梳理一下,措词更通顺一些都会给你的交付物加分。我一般在交付之前,问自己3遍:真的不能再完美一点了吗?才进行交付

6)、及时反馈

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需求不明确等小问题,不要自己苦苦揣摩,第一时间进行沟通确认。即使是不可解决的,也必须让领导第一时间了解到,不然到交付日拿不出成果来,就全是自己的责任了。

7)、尽力尽心

有些事物注定做不成太好(时间、资源等限制),只要认定自己已经在过程中尽了全力就好,不必太在意最后的结果。

8)、学会赞美别人

领导的一句鼓励与认可,往往能让职场新人兴奋好几天,自己当了组长以后越发觉得应该适度赞美别人,能激发同事的热情,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

9)、内部交流能少用IM就尽量少用

一方面IM打字不像当面交流,交流中同样的句子可根据声调不同形成不同语意,IM中没声调、看不到对方表情,正常的句子在理解上经常出现冷冰冰的感觉。沟通效率也没有当面谈话高,因此条件允许尽量少用IM工具!

10)、学会“利用”领导

当我们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职场菜鸟的时候,会发现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公司里,小喽喽办点事很难,特别是跨部门沟通协调的项目,上头的人因为你名不见经传会对你爱理不理,工作进展的很困难,自己也感觉很憋屈。这时就需要适当“利用”领导,这是我工作近4年来,感触较深的一块。“利用”领导不是指真利用,不是假传圣旨,不然你会死的很快!持续修改…

11)、每周持续改进

每周我会发现自己的一个坏习惯或不足,写在白板上(自己买的白板、挂在家里的墙上,白板起到的作用是时刻提醒自己并接受自己的监督),然后分析原因并设法找到解决方式,通过一个星期的实践去改善。然后从白板中擦掉并寻找下一个坏习惯。。。。

用这个方法成功改变了自己不少坏习惯,比如说之前上班起床去上班老落东西,现在头天晚上提醒自己并罗列要带的物品(最后都整理放好),基本不会出现落东西的现象!

16. 罗晓磊

就我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体会来说,工作中有4点很重要:

1)抓住问题本质 (问题是不断的,但是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能力才是最有竞争力的,能做到高层的人都有一针见血的能力,很值得学习)

2)全局观念(全球战略,公司目标,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态和客户群总体看)

3)变通能力(市场工作里变量很多,能敏感各种变化,并随之灵活调整,比如politics, capacity (财务能力,物流,生产能力,设计,研发等等 ,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4) 沟通能力(vertical (上至下,下至上)和horizontal(跨部门,公司等)有时候你的解决方案好不好并不是关键,你能说服作决定的人才重要。

17. 匿名用户

1. 好奇心 – 这样你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的知识和挑战,尤其是IT技术和互联网行业

2. 收集癖 – 收集你看到的好的东西,好的文章,好的网站

3. 独立思考 –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可能

4. 分析 – 能把问题和情况分析清楚 才能提出解决方法

5. 人脉 – 参加各种行业聚会,积攒人脉

18. Thinkind

静心、专注、坚持。六字足矣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 温良、友善、谦和
  • 自信
  • 尊重不同意见,但不盲从
  • 批判性思维
  • 打破常规,敢于质疑
  • 知识搜寻与管理
  • 逆向思维
  • 换位思考
  • 不惧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再坚持
19. 单正耀

对将要面对的任何人或事不做预设,通过交流和对事情的实际了解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人性的最大问题是当害怕时会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使自己心安理得地逃避,不逃避最关键。

20.孙铮

我的答案是经常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目标,因为“时时刻刻清醒的记住自己的目标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目标都没有,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做好的!”

我是一个知乎新手,在众多的问题中看得晕呼呼的时候这个问题跳入了我的视野…… 突然间有了分享的冲动。

我的职业生涯其实算是还刚刚开始,待过的也就一家公司,做网络营销的,一开始我雄心勃勃,结果碰得一鼻子灰,才发现所有的雄心壮志都不如肚子里的真才实料。我算是幸运的,遇到一个不错的上司,英国留学回来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带有西方特色的严谨的思维方式。

我记得这位上司给我的“教诲”中最深刻的就是:“时时刻刻清醒的记住自己的目标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目标都没有,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做好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经常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目标的习惯,始终保持着一份目标清单,定期看一看,并随时总结。

后来这位上司又给我推荐了一个网站“43件事”(43 Things)用来写目标,比起用纸记录就方便多了,虽然网站是英文的,但是我还是用中文在记录和管理我的目标,就是和其他人没什么交流倒是。前几天在豆瓣看到有人推荐“大芝麻”(大芝麻 – 记录、分享和交流你的目标),我注册试了,觉得比43件事更适合我们中国人使用,正在转过来使用大芝麻来管理我的目标。

说起来也奇怪,以前没有这个记录和整理目标的习惯之前,也还是会有目标的,就是容易忘记或是拖延。一旦记录下来,每次如果查看清单的时候发现有些目标没有做好的时候,心理上还是会有些压力,从而就会促进这些目标达成了…… 难怪有人(不记得是哪位大神了)说:写下目标是实现目标的一半。就是这个习惯,让我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工作业绩提升了6倍,考到了驾照,完成了教练技术和口才特训营两个培训班的学习,读完了50本书……

这个经常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目标的习惯,现在是,我觉得将来乃至这一辈子都会是对我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一个习惯了!

21.龚红兵

习惯决定命运,对这一点是越来越相信了。年岁越大,反而越来越重视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但是确实很难。
有3点,是一直在公司用于培养同事的,但不是什么大智慧。自我感觉是有用的,把这3点变成习惯的几个同事,刚进公司时收入不过2.5k,2-3年以后出去15k、20k的都有。希望对年轻的朋友走职业发展时有用!
1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 独当一面
3 控制结果
这3点其实是环环相扣的,第一次听多数人都会觉得有问题,需要详细解读,这里只谈评估的方式:就是身边的同事一看到这3点,马上能想到就是你是追求这3点的人(成为了你的习惯)。

22.匿名用户(我也仔细想了下,确实很有道理

仔细想了下,发现给我帮助最大的不是我日常的学习锻炼和培养的各种好习惯。而是关键时刻能够不管不顾地向熟悉、不熟悉的人寻求帮助,坦诚地说出面临的困难,希望获得别人帮助。有时候在你眼里很难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23.曾轶

1,每天要有1个小时阅读的时间。不管是实体书,电子书,新闻媒体,八卦文字,YY小说,信息聚合APP之类都可以,找到你自己喜欢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时候脑子可以自然的放空,然后如电脑一样进行记忆的碎片整理,遇到有意思的东西,可以分享暂存,或者记个笔记。我尝试过做全文字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发现那不适合我,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别人对我的要求是根据大脑记忆的内容进行快速沟通决策,快速解决问题,而且要言之有物,所以我多半没有时间去对着一个查询数据库去找资料。

2,对待工作必须严谨而认真。认真是一种态度,没有人喜欢粗心而懒散的人。严谨认真的人对于任何问题都会仔细的分析,找出逻辑误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怕浪费时间。即便是大老板的命令,自己也要反复思考玩味,如果怕信息不对称,要去多方打听寻求结果。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不但可以锻炼自己思考的能力,也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少走弯路。如果你出去创业,也会好不少。

3,低调做人。很多人误解低调是一直躲在角落里,让别人看不到也注意不到,默默的工作,其实不是。低调是为了让人易于接近,是在某一个合适的机会站出来震惊众人,是适当的远离让别人了解你的重要性,是不要一直被人重点关注——如果被人重点照看,你会缩手缩脚什么都做不了。

4,跟家人说晚安。不管有多忙,一个亲吻,一声晚安,能解决很多祸起萧墙的问题,家庭和睦,事业才能进步,职场上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5,保持童心。对事物充满好奇,对不懂的事勇于尝试,与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出真诚的一面,喜欢小动物,和小朋友也玩得起来,适当卖萌,完美主义,正能量,睡一觉就忘记不好的事。

24.刘立言

就是坚信事情一定能做成。
因为,当你坚信的时候,你就会找很多办法来解决。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你就会找很多借口。
所以,最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坚信,坚信自己。

25.李豹

正向思维。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26.俞佶

1.不拒绝做小事;
2.不惧怕做难事;
3.保持自信;
4.坚持学习。

27.林茜茜

作为一个PM,养成的最有益的习惯是有效沟通。
PM在工作中经常要频繁的沟通,对工程师、设计师、测试、老大、用户等等。每个人都知道沟通很重要,但信息不对称、冗长的会议、实现与目标不一致往往都是欠缺在沟通这个环节。
我认为有效沟通可以分为四点,找到正确的对象、输出正确的信息、确保对方接收到正确的信息、让这个过程高效。
1、找到正确的对象
找到最适合去沟通这件事情的人,对不同的人说的内容就不同。

2、输出正确的信息
有讨论的大体框架;明确表达需求,对事不对人,传递正反馈而非抱怨。
有这样一个对比的例子
抱怨:你怎么这样不为别人考虑,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 
描述:你的思维很敏捷,如果下次能不打断我就更好了

3、确保对方接收到正确的信息
沟通后共同确认重要结论和To do list;复述以确认

4、让这个过程高效
需要双方沟通前各自的准备;建立双方的信任感

29.蓝冰

我只说三点与我有益的经验。

  • 善于判断工作的轻重缓急。主抓重——关乎效率、效益等。
  • 善于开始。必须要做的事情越早动手越好。
  • 不断跟踪直到结果。经常遇到事情开始时风风火火,遇到困难和推脱事情就放下了,往往无疾而终,很多无效的、低效的工作就是这么产生的。
30.单正耀

对将要面对的任何人或事不做预设,通过交流和对事情的实际了解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人性的最大问题是当害怕时会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使自己心安理得地逃避,不逃避最关键

31.匿名用户

1. 好奇心 – 这样你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的知识和挑战,尤其是IT技术和互联网行业 
2. 收集癖 – 收集你看到的好的东西,好的文章,好的网站
3. 独立思考 –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可能
4. 分析 – 能把问题和情况分析清楚 才能提出解决方法
5. 人脉 – 参加各种行业聚会,积攒人脉

32.Joy Wong

参加工作了不到一年,一点小看法。总的来说,是任务管理+行动力,具体来说,有3步
1. 每天第一件事通过阅读邮件整理需要完成的任务
2. 给这些任务设置优先级
3. 制定精确到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小时不切实际),其中尤其需要考虑那些要用到别人资源的item,要提早发request,不然很麻烦
4. 行动+行动+行动,把他们干完

33.小鱼

我很喜欢佛家的一句话,很普通,但是受益匪浅: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专注做你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专注当下!
不管是任何职业。

34.Jhopassion

时间管理,早上第一件事便是记下今天要干的每一件事,分清主次。你会发现,一天能干许多事情……

35.孙悦

很多人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但我感觉都做到不容易。当我的生活被多种多线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填满的时候。
1.善于归纳整理梳理问题,制定计划。
最重要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如果你还剩下不多的时间,那些才是真正重要的。
2.四像素法还是有效果的。该分出去的任务一定要分出去。该进行沟通的一定要走出这步,不能忽视或者忘记。
很多忽视沟通造成的问题都是大问题。
3.要定期总结自己做了那些事情,设定个人的新目标。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自我激励。

36.梁涛

0. 收集每一本感兴趣的计算技术书(如O’Reilly公司出版的动物书系列),把目录认真看一遍;真正对当下工作有助益的,看一到两遍;
1. 不管什么技术方案,都想透它的用途、内在与外联;
2. 多想方案,比较优劣,描绘出概要和重点;
3. 坚持写技术文章、总结、心得,积极与他人分享。

37.mysqlops

1.遇事冷静
2.客观地评价事或人,并且尽量少评价人
3.对事不对人的风格
4.研究自己的心态变化,但不研究他人
5.换位思考:自己不能接受的做法,一定不施于人;自己能接受的做法,与他人商议再进行;
6. ……………………

 

原文地址:

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你的?

,

《 “[整理]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你的?” 》 有 21 条评论

  1. 有效沟通之5W1H

    What——要干什么事?(对象);
    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When——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Who——由谁执行?(人员);
    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为什么?怎么做?

    • 过完年跳槽,要考虑哪些要素?
      https://mp.weixin.qq.com/s/VhSdFnNeOb-xjoN0l5sjaw
      `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

      职业生涯不同阶段考虑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想解决职业生涯的什么瓶颈是需要想清楚的第二个问题,暂把直接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打基础
      寻突破
      成事业

      听闻在各大公司发展的不错的员工,甚至上市时赚大发的前台,都不是当初那一波最聪明最优秀的员工,而是留下来踏踏实实做事的一波员工。

      所以,在一个公平的团队,公平的公司,踏踏实实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正确的航道上,能坚持下来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

  2. 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个性化推荐网站怎么评价推荐质量的优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90692
    `
    在具体执行层面,主要有三个方式,分别是从机器学习模型,产品数据,和用户调查上来考核推荐引擎的效果。

    核心:数据驱动
    `

  3. 《代码大全》里核心的部分checklist整理
    http://blog.csdn.net/liigo/article/details/9997951
    http://www.cnblogs.com/onlytiancai/archive/2010/05/30/1747556.html
    `
    为了更好的评估代码写的哪里有问题,我把《代码大全》里核心的部分checklist整理出来了,大家可以大概过一遍,不一定每写完一个程序都要一条一条的去检查,但心里应该有这么一张检查表,在写代码和review代码时自然而然的想起来。
    `

  4. 有哪些介绍精力管理的书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82251
    `
    精力管理是向着目标前进,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再好的精力也会走到错误的方面中去。
    精力管理模式构筑于精力管理4原则之上,这4原则是:
    · 精力金字塔:从低到高分4层——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
    · 钟摆式运动:周期性地消耗和恢复精力。
    · 突破舒适区: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的压力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储备。
    · 习惯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高效率的部分都是习惯使然。

    如果要做一个概括的话,就是说,人们的精力有4种来源,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这4种精力资源需要在消耗和储备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保证不会枯竭。由于工作和生活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相应地提高精力储备,这要依靠给自己适当地加压。由于在加压的过程中会感到种种不适,因此需要在精力管理方面形成习惯,以避免因为不适而最终放弃改变的努力。
    `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1
    http://www.read.org.cn/html/1181-energy-management-note-1.html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2
    http://www.read.org.cn/html/1183-energy-management-note-2.html

    哪些习惯能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
    http://www.read.org.cn/html/2431-na-xie-xi-guan-neng-rang-sheng-huo-bian-de-jian-jie-gao-xiao.html

  5. PM 的日常
    https://wanqu.co/a/5768/2017-10-12-what-exactly-does-a-product-manager-do-all-day-anyhow.html
    https://www.oreilly.com/ideas/what-exactly-does-a-product-manager-do-all-day-anyhow
    `
    在不同阶段的公司,PM 日常的具体工作有所差异,但是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 权力有限责任重大。无法命令或者解雇任何人,却要为产品的成败负责。
    2. 一切都是分内之事。没有什么责任范围之外的事,任何别人不干的都必须干。
    3. 听取和了解各方需求以协调。
    4. 高高在上的老板姿态不能有。
    5. 不能有创造者的心态。PM 工作实质是协调各方。
    6. 要有主人翁精神。不要等着别人来指派活。
    7. 专业背景不重要。任何专业背景出身都可以胜任好的 PM,最主要还是沟通协调能力。
    `

  6. 靠谱是怎样炼成的?始于担当,勤于态度,成于才干,终于人品
    https://mp.weixin.qq.com/s/ktGnuMVAl43p5joyhl2h7A
    `
    不靠谱的人,存在如下6个毛病:
    1. 或者对约定的责任或事情推诿、变卦;或者轻易承诺,然后再无下文;
    2. 执行力不强,能完成的,或多努力一下就能完成的事与绩效目标却没有完成;
    3. 性格浮躁,工作能力不稳定,组织与他人所托之事或涉及人际关系之事,常出错,惹麻烦;
    4. 拖延上司或他人所托之事;
    5. 凡事没有交代与回复;
    6. 合作与相处不能有始有终,半途而废。

    而靠谱的人,有以下四大特点:
    靠谱之人,始于担当
    靠谱之人,勤于态度
    靠谱之人,成于才干
    靠谱之人,终于人品
    `

  7. 段永平连答53问,核心是“不为清单”
    https://mp.weixin.qq.com/s/nlArte88OAXB2u–_MkBwA
    `
    虎嗅注:9月30日,段永平在斯坦福校园与华人学生进行了交流和分享,段永平是步步高、OPPO和vivo的幕后大佬,也是拼多多黄峥的导师与早期投资人。在对话中,他透露了自己“成功的秘诀”:有一个“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虎嗅译)”,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不对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重要。段永平依旧表达了自己对苹果的看好,同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性能不好找的借口”。
    `

  8. 安全研究者的自我修养
    https://mp.weixin.qq.com/s/WrSZpqgq6gvZwEIqghqggg
    `
    1、刻意练习10000小时
    2、训练挖洞的双技能
    3、代码审计训练
    4、3~5年的训练计划
    5、Fuzzing训练
    6、努力往往比运气和天赋更重要
    7、进入研究者团队或社区,互相学习
    8、建立自己的漏洞信息来源
    9、收集和学习开源的漏洞挖掘工具
    10、很多不愿搞研究工作的挖洞人,只不过是为了权衡利弊
    在《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中有一章叫做“秘密”,漏洞研究可以当作挖掘秘密,为什么人们不探索秘密呢?书中提到4种原因,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漏洞研究领域:
    (1)渐进主义: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2)风险规避: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怕犯错,除此之外,可能也担心KPI没法完成,又或者挖洞拿到的奖金又该如何跟公司“分赃”呢?
    (3)自满:很多时候,某些人可以坐享其成,又何必自己去挖掘秘密;国内研究氛围又喜欢搞营销吹牛逼,牛逼吹多了吹大了,有时连自己都信了;
    (4)扁平化:任何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人,在涉及某一研究领域之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可能挖掘到漏洞,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更加有技术能力的人还没有发现吗?这种怀疑的声音阻止了不少人去探索秘密,从事研究工作,因为身处的世界似乎大到任何个人都无法做出独特的贡献。
    `

  9. 为什么我们要把职业目光放的长远
    https://mp.weixin.qq.com/s/3OQnEl3_hUupQjlarMxXkg
    `
    01 职业生涯的目标?
    在入职到第二家公司微软的入职培训里, 培训老师说到了要“work for career, not for company”, 这个理念触动了我,多么博大的胸怀,这种视角对我有了很大的影响。

    工作中需要有一种情怀,一种foolish,职业生涯到底是为了取得成功还是为了发现快乐?构建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找到你热爱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热爱的生活。

    如何规划职业路径,建议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和弥补自身短板。
    第二阶段:在你的长板、爱好以及这个世界的需求之间寻找交集。创造真正的差异。(学习,影响力,乐趣,奖励)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06 几个建议
    1. 心流。
    “心流”(flow)的概念最初是由现任克莱蒙特研究大学特聘心理学教授的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插图]提出的。在《当下的幸福》(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作者将心流描述为:“一个人的技能足以应付眼前挑战的一种感觉。此时,人的精力高度集中,以至于没有任何多余的注意力可以用来思考无关的事情或为其他问题忧心。这个人的自我意识消失了,而对时间的感觉也会发生扭曲。”一个处于“心流”状态的人表现为“用一种天衣无缝的无意识的熟练的方式行动,在其行为中产生流动的感觉”。

    专家们认为,心流是一种应当主动追求的有益状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一种心流行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了一种探索感和一种将人转入新的现实中去的创造感。它会将这个人的业绩推上新的高度,并将他的意识带到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状态。”柳博米尔斯基也赞成这一观点:“为了维持心流,我们就必须不断在挑战性更大的活动中测试自己……我们必须拓展自己的技能,或者找到新的运用它们的机会。这种感觉很棒,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在不停地奋斗、成长、学习,并变得更加强大、专业和多样化。”

    2. 努力实现目标。

    3. 3个基本面,(可迁移的技能 ,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关系)。

    4. 表达感恩, 3类人生导师。
    蟋蟀文化公司(Cricket Media)的首席执行官卡佳·安德烈森(Katya Andresen)为我们定义了三类人生导师:明星,他们是成功的行为榜样,告诉我们如何成功;贤者,他们就像苏格拉底,并不为我们提供答案,而是教我们如何思考;策动者,他们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偶尔迫使我们踏出关键的一步。
    `

  10. 任正非:中国社会聪明人太多,我最欣赏这种人
    https://mp.weixin.qq.com/s/gWhaC15wQ-zn2-ue7g1Hkw
    `
    1、一个人走向成熟,必须向内看。
    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事实上,从小就经历过千难万险的任正非,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困难时,都是如此:居安思危,从不抱怨,临危不惧,总向内看。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开始放下自己,认识自己,不再抱怨任何不公,开始向内看。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渺小,认识到世界上无限的可能性。

    正如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普通人逆袭没有捷径。
    对每个普通人而言,人生逆袭没有捷径,职业成功是你唯一能实现阶层跃迁的途径。而职业成功,就取决于这3点:
    一、找一个好的行业。
    二、进一个好的公司。
    三、自己做一个耐心的员工。

    职业成功取决于两点——
    一、找一个好的行业。
    二、自己做一个耐心的老员工。

    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呢?——那就变成4条了:
    一、你必须找到或者刚好碰到一个好上司。
    二、你的工作业绩能一直让你的上司满意。
    三、能让同事对你都很好且都愿意帮助你。
    四、还能让公司老板有机会看到你的成绩。

    如果这4条做不到,而你又想有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那就得做到以下16条:
    一、找到一个能几十年如一日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上班。
    二、非常了解公司的政治和权力派别。
    三、能预测到5-10年之后哪一个权力派别可能在公司获胜。
    四、而且还能跟上这个权力派别的老大。
    五、还能非常溜玩得转办公室政治。
    六、无论上司如何笨蛋,都必须发自内心地赞赏他
    ……

    3、社会不需要人太聪明。
    但需要人有狼一样的精神。

    “华为的狼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就我目前接触的数百名离职的华为人来说,提到华为,他们最高频的一个词,是感谢。

    狼性文化,深刻塑造了前华为人坚韧拼搏、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令他们能在新领域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相比而言,那些对员工一味宽容的公司,最后都死得很快,那些对员工不作为的领导,都得不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华为的成功没有秘密可言,就是典型的阿甘式成功。而阿甘精神的核心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

    所以任正非最欣赏的一种人,就是阿甘这样的。

    华为人的特质,也从另一个层面反应出:社会不需要太多聪明人,更需要那些真正拥有狼性精神的人。

    这样的人面对困难,永远没有借口,永远以结果为导向,永远不会轻易放弃,而这些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你比其他人更职业化。当你比别人更职业化,也就意味着,你更有竞争力,你更有价值。

    而作为企业,在学习华为的狼性精神时,也应该学习华为这一点:既讲情怀,也多给钱。正如任正非所说: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

  11. 高级码农反思录:我当菜鸟时不懂的七件事
    https://mp.weixin.qq.com/s/ysltTPXsKnPAQJRBE-Zbug
    https://medium.freecodecamp.org/how-to-avoid-these-7-mistakes-i-made-as-a-junior-developer-a7f26ce0f7ed
    `
    在职业生涯初期,开发者们总是会犯一些普遍的错误,如急于求成、代码花哨、不会向社区寻求帮助等。本文作者也经历过这些过程。在进阶为高级码农之后,他回顾了自己的「naive」阶段,详述了自己作为初级码农时遇到的 7 大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1、第一份工作中的坑
    在申请或接受任何工作之前,你要:
    研究这家公司
    询问你认识的人
    在面试中问适当的问题

    2、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没学好

    3、写代码的时候太「花哨」

    4、不会平衡生活和工作

    5、不敢说「我不知道」

    6、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7、没有加入任何社区,也没有建立任何关系网络
    参与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你可以为开源项目做出贡献,看别人是怎么写代码的,还可以看到开发人员是如何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这些技能你都可以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而且从长远角度看,这会让你成为更好的开发人员。
    这也可以让你建立关系网。这个网络基本是由你所在行业认识的一群人组成的。为什么关系网很重要?假设你想跳槽。通过网络,别人可能会推荐特定的职位给你,甚至可能向一些公司推荐你。这让你在面试中有了坚实的优势,因为有人为你担保,这样你就不再只是「一叠简历中的一个名字」。
    `

  12. 技术境界的二三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jAxODg4MQ==&mid=2247484659&idx=1&sn=42b7296d0e53a7c181aca4aa47d47718
    `
    两种能力境界
    1.解决问题
    2.发现问题

    三种需求对应境界
    1.对应需求
    2.快速对应需求
    3.引领需求

    四种技术运用境界
    1.会用
    很多面试者在面试中被淘汰时很不服气,这些我会用,给我分配的活我都干出来了。为什么不要我?答案很简单,你这个工作别人也能干。所以聪明的老板宁愿花4个人的钱招聘3个人干5个人的活。所以怎么才能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2.知道各种优劣势,知道怎么用更好
    公司绝对不会鼓励重复造轮子,他们更鼓励用好轮子。所以深入透彻的技术调研分析,根据场景选择了合适的技术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是现有的技术并不是为自己定制的。当自己用的足够深,就发现很多方面,现有技术确实不能满足自己的业务需要。

    3.理解原理及技术血缘,深入运用
    特别是一些新技术,由于场景覆盖还不是很全面,需要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二次开发或者内部改造,甚至重写。重写重写着,突然觉得自己有更好的想法?

    4.创造技术
    技术创造价值,技术引领一个时代。
    `

  13. 破局 – 纯粹的执行者
    https://www.barretlee.com/blog/2019/07/18/to-be-yourself-in-company/
    `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你都可以看见这类主管:他不断地从外面接活儿进来,然后排好时间、分好任务指派给你。在这样的主管下,你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执行者,稍微好一点的情况是,他会给你安排大块的事情,糟糕一点的情况是,他指派给你的任务特别离散,不聚焦,让你东搞一下西搞一下。

    明白自己处境的人,会忧虑,不明白的人,还觉得自己很充实。如果你恰好有这样的感觉,我可以告诉你几个破局的思路。

    1、不要把自己当成执行者
    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你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执行者,你不愿意去分析需求或者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需求,你没有一个长期的聚焦的目标,结果就是你的主管会帮你做好这一切,他会根据团队今年的目标分析出几件核心的事情,然后将事情细化之后分派给团队的同学,如果你有一定的规划能力,他可能会把一整件事情交给你,如果没有,那大概率就是东边人手不足把你推过去,西边时间紧急把你拉回来。

    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 Owner 一块事情,给出详细的规划和落地方案,不断找主管和合作伙伴对焦,自然而然你的规划力就显露出来了。不要把自己当成执行者,而是 Owner。

    2、帮助你的主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很显然,把下属当做执行者也是主管的问题,任何一个人都是可培养的,否则当初也不会把你招进来,你可以找主管沟通,告诉他你最近处于什么状态,其实很可能在给你委派零散需求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意识到会不利于你的成长,你需要吐露自己的心声,告诉主管你想得到什么,而现在的工作方式可能让你拿不到想要的结果。

    主管也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对于没有太多管理经验的主管,他做事可能依然是当初个人作战时的风格,关注的是事情,没有考虑到人的成长。

    3、搞清楚团队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团队是难以凝聚到一起的,在定义个人目标之前,你首先需要知道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说得直白一点,你需要知道主管今年的目标是什么,想一想自己承担了主管目标的哪个部分,偏离的太多肯定是不行的,个人的核心目标一定要与团队目标进行对焦。

    目标一定是有挑战的,也是能拿到结果的,当你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去想一想,我手头的事情是否是完成个人目标的必做事项,如果不是,你就得想办法做取舍,至少得排个优先级。

    4、敢于 Say No
    有的人敢跟需求方怼,但是在主管面前却毫无勇气,原因是主管会给你打绩效,他会影响你未来一年的涨薪、晋升等,所以对主管会言听计从。这显然是不对的。你是团队的一份子,你今年拿不到结果,也就意味着今年团队有一部分的结果堪忧,所以你在团队里无时无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遇到不合理的需求,即使是主管指派的任务,你也要勇敢地站出来,告诉他,你错了,指出主管的错误,是为了自己好,更是为了团队好,你指出的问题越多,团队走偏的可能性就越低,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