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出路
婚礼
端午节,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也就是常说的死党,结婚了。我从深圳专程飞回西安参加他的婚礼。虽然比不上开着跑车的富二代,但朋友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婚礼举办得很隆重:
花车,宝马760Li;
迎亲车队,30辆黑色奥迪A6;当然,朋友自己的蒙迪欧今天就闲在车库里了。
婚房,高档社区,精装修,180平,四房两厅。事后这哥们还补了一句,这房子以后还得空着,我老婆家还有一套房,上班近点儿,住那边。
婚宴,顶级酒店,金碧辉煌,60余桌。乐队演奏,歌舞助兴。
当然,也少不了提及一下新娘了,新娘身材高挑,模样标致,最重要的是气质很好。在我看来,女人的气质比模样更重要,模样很快会变老,但气质会让你魅力依旧。
再说说这哥们儿的工作吧,国家电网,月薪5000块左右。不过这种单位,都是极其清闲而且福利大于收入的。据说,这工作也是他爹帮他搞定的。
看到没有?这就是爹的威力,仅凭我朋友自己的本事,是很难实现上面的哪怕一项的。所以,人们会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我们的父辈是不拼爹的,因为我们的爷爷辈都是没有最穷只有更穷的。之所以现在拼爹,是因为有一部分爹,属于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然而,有什么样的爹又是由上帝决定的,自己无从选择。于是,我们只能再自我安慰一下,有这样的差距,不是因为我技不如人,而是投错了胎。
婚宴
婚礼来了很多的同学,我们自然而然地凑到了一桌。多年未见,就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了近况。其中,有一位同学,和我同在深圳,他从2005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华为,到现在已经7年了。
常听人说华为的工作很辛苦,现在好不容易有位华为的老员工和我们坐在一桌,自然免不了想要求证一下传说是不是真的。于是,在我们的询问下,他便开口跟我们大致描述了一下:假期很少,有几年的时间,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到西安家里;工作强度高,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工作到10点以后;压力很大,有N多的人挤着进华为,内部的人,做不好有会被淘汰的危险。
听他说完,我们又产生了新的好奇,那就是:这样拼命地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呢?
然后,他又含蓄地告诉我们:他两年前就买房了,年薪大概40多万吧。而刚毕业到那里的时候,也不过每月5000多而已。
思考
听完上面的两个故事,我想是时候思考一下了。
对于爹很猛的那一类,我们除了羡慕嫉妒恨,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总不能去重新认个爹吧?不如就由他去吧。
而我的另一位同学,也属于拼爹惨败,家境平庸的,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向他看齐的。但是,在现有的社会价值观下,经过了7年以后,他已经比同席的所有人情况都要好了。
可惜的是,我们不在华为,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赶上或者超越呢?
契约精神
我想把话题先暂时绕的远一点,谈谈什么是契约精神。
我们的社会风气已经很堕落了,很多人将契约精神丢弃了,其实,大家耳熟能详的毒奶粉、地沟油、蛆火腿,统统是契约精神的丧失,他们做事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赚到钱,而不是能否很好地履行契约。
我们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就是一份契约。在签订这份契约之前,公司和员工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比如说,低于10K,我就不在这里工作。但是,一旦这份合同正式签订了,其实就代表了你认可了合同所规定的内容,那么接下来就要尽职尽责地履行这个契约。这个时候,你做事的动机,不能再是钱了,因为钱的问题在签合同时就已经解决了。这时候,你的动机应该是更好地完成契约。否则,就和做地沟油的没什么区别了。
你不能做的:
虽然公司开的工资少了点,但是好像也没找到更好的,就在这里混日子吧。
工作一年了,年底才加了那么点薪水,那今年我就混一混吧。
… …
你可以做的:
在这里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我还是辞职不干了。
经理压在上面,升迁希望不大,我还是辞职好了。
… …
换言之,你可以选择不再继续履行契约,但是你不能敷衍它。这是一种精神,我希望有人能够明白这些。
当然,契约也是双向的,对于公司来说,也要具有这样的契约精神,要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除此以外,还要保证每年都有适度的增长。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和客户签订的合同也是一种契约,在签订之前,你可以和客户讨价还价,觉得客户难缠、觉得客户报价低,可以不做这个客户。
但是,一旦签订了合同,那么不管这个客户是小客户也好,大客户也罢,报价低也好,报价高也罢,都要尽心尽力地服务好这个客户。
你不能:这个客户报价低了,做个差不多就行了;那个客户报价高,我们服务再好点儿。
换言之,契约签订之后,你做事的动机就不能再是钱了,而是完好地履行这个契约。
我公司的客户里,有一家是美国陶氏化学。藉由这个客户,我认识了陶氏化学的一位年薪超过百万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跟他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对公司没有太高的认同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把工作做得出色。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不过现在我懂了。
而做毒奶粉的,显然丧失了这样的精神。虽然消费者没有和奶粉厂签合同,但这种买卖一样是一种契约。在我看来,对于奶粉厂来说,利润低我可以倒闭不做了,但是,如果我要做,那即便是不赚钱甚至亏本,也一定要把它做好。
拼命工作
我是不在乎能赚多少钱的,我一直觉得钱只要够花就行了,再多也没啥意思。但我作为一家之主,至少要让我的妻子和小孩有一个安居之所,这是我的责任。也就是说,我需要在深圳买一套房子。无奈的是,房价已经在云端了。迫不得已,我只能想办法多赚一点钱。我想很多人和我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那么…How?
注意本节标题的用词,是拼命工作而不是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工作。
这次回西安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了一本书,以便在候机和乘机的时候打发一下时间。书名叫《More Joel on Software》,中文译名叫做《软件随想录-程序员部落酋长Joel谈软件》。
在这本书的第208页,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摘录在这里:“展望未来的几年,不管你的起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只要你拼命地工作,每过12~18个月,你的收入就没有理由不翻一番(此处省略详细的数字计算过程――作者按)。”。
在原文中,作者指的是自己开一家软件公司。另外我觉得12-18个月放在美国说不定还行,放在中国或许有点夸张了,那么我们把它延长到24个月。然后把我那位华为同学的收入放进去算一下:
6万(5000/每月) x 2年(24个月) x 2年(24个月) x 2年(24个月) = 48万
虽然说不是完全准确,但也是相当接近了。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老问题,我们没在华为,那我们怎么办?其实答案已经有了:
1、你要将契约精神的概念融入到你的骨髓里。
2、你要拼命工作,就当自己是在华为一样。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你做到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因为你拼命工作了,除非你特别蠢,不然你的工作成效一定明显高于其他人。
除非你的领导特别蠢,否则他一定会注意到你。
因为你的工作成效明显高于其他人,领导将会面临两个选择:优待你,给你更高的工资;偷着乐,但是什么也不做。
领导优待你,给你更高的工资,你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当然不能见好就收,继续保持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领导无视你,你发现这家公司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你可以不履行契约,换言之,你可以辞职(领导气量不大的公司大多数也是前途堪忧的,因为留不住优秀的人)。
更重要的,在你拼命工作的过程中,你的技术水平将会获得大幅的提高,可以能人所不能,这样你重新换工作的过程中,进入更好的公司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那么拼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如果一辈子都在拼搏却无暇享受拼搏的成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年轻时的拼搏是为了年老时的安逸。应当以35岁作为一个分水岭,当你努力奋斗到35岁的时候,顺利的话,已有了超过50万的年薪,并且房子、车子、婚姻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这时候大可以放慢一下脚步,在周末约上几个旧时的好友,找个农家乐,钓钓鱼打打牌,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
有人或许会问:拼到身体跨了无福消受又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引用一位朋友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1,身体健康最重要,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你就什么都没有;
2,在身体健康能保持的情况下,应该全力去拼搏,否则你真的什么都没有。
有人或许会说:别人的成功只是运气比较好,而自己恰巧不走运罢了。我不否定机遇的重要性,但我否定过分相信机遇而放弃应有的努力,只去等待机遇来临。因此我宁可不相信运气,断了留给自己的这条后路,全心投入到奋斗当中。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努力的人往往运气特别好。
当然…
有人会说,我的爹比你朋友的爹还强大。呵呵,这些话不是说给你们听的…
有人会说,我不想活得这么累。呵呵,这些话也不是说给你们听的…
我是说给那些现在还是屌丝,但希望儿子是高富帅的人听的。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JimmyZhang/archive/2012/06/26/2563000.html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感慨万千……出门跑步去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屌丝的出路” 》 有 11 条评论
身边那些月入十万以上的都在靠什么赚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A3MTM5NQ==&mid=2650556248&idx=1&sn=6e6c586680fbc8fb37390f80f293fafa
`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卖信息(商业掮客,权力掮客)
2、卖钱(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3、卖他人的注意力(性价比最高,比如:网络直播)
4、卖自己的时间(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而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知识 => 金钱
时间 => 力量
一个人一生的商业模式 → 如何用时间换钱?
`
肥肥猫的小酒馆 (微信号: zhihufeifeimao)
http://mp.weixin.qq.com/profile?src=3×tamp=1485326974&ver=1&signature=2MuXPFFdep*NzbGegUUvB3NsTvQVEk1pty10lvqRvUEcxDosN*gmz1m97Y4x-lFxR*oyDtcq5mKGyUvWaiIt2A==
https://www.zhihu.com/people/feifeimao/asks
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
http://www.zhangzishi.cc/20170219jl.html
两套房贷两个娃,38岁被迫辞职入不敷出,是我不够努力么?
http://www.zhangzishi.cc/20170218nl.html
中产与蝼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g2MDM0OQ==&mid=2651707649&idx=1&sn=90b0da39e20f4bb77dd33483281d9221
程序员的中年危机
http://mp.weixin.qq.com/s/YK-rZzDk-R4qc69R9qkRow
`
过去几年的互联网黄金时代,计算机系的毕业生们总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理想而又充满自信。然而,我们总是容易产生错觉,误把「行情好」带来的「溢价」,认为是自己「智商高」和「优秀」的产物。
所谓「迷茫」,很多时候无非两个原因,「懒」或者「穷」。
总之,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愈发说不清了。
`
牛油果怎么突然成中产标签了?是因为好看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121133/answer/152510743
`
作者:立党
因为在美国便宜到几十美分一个,所以美国无论胖子瘦子都可以天天吃,就像苹果香蕉橙子一样,属于美国四季大量廉价供应的“国宝级水果”;在中国据说很贵,贵到大部分人舍不得吃(不是买不起,是觉得这个价格买这种水果不值得),所以很少有人吃。所以这种东西,用价格就把自己“脱亚入欧”了——你看,我常吃,美国人常吃,你们不舍得吃,成功“中产”了!
说到底,所有在海外白菜价,在国内因为税收和产量的原因使得价格脱离了其理性水平的,都有可能成为国内“中产癌”们追捧的“标签”,包括但不限于coach、CK、YSL口红、banana republic、休闲四大俗(H&M、zara、gap、优衣库)、维秘等一系列品牌,还有少年儿童的Nike、Adidas,以及哈根达斯、星巴克等。
`
为何城市中心更有价值?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U0Mjk2MQ==&mid=2651622812&idx=1&sn=f935f4bd984b6b8fc606b973488bc635
`
1.价格说明一切,城市中心的房价普遍高于郊区房,市场已经给出答案;
2.城市多年形成的中心,不会改变的。城市决策者,为了经营城市,为了卖地,很愿意尝试建立多个中心,但这种尝试,往往都要失败;
3.房子提供的功能,大概有这些:居住,工作便利,交通便利,教育、医疗便利,购物便利,生活多样性,还有窗外的风景。对比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房子,中心的,除了窗外的风景,在其他一切上胜出。也就是房子本身附带的价值更多、更大;
买房子,所谓“千金买屋子,万金买周边”,城市中心,就是万金周边,有能力,应选城市中心。
`
何为技术人的核心竞争力
https://mp.weixin.qq.com/s/EBHYz7uEEk1wkx5VUxfb9w
https://www.jianshu.com/p/fe3c88d490b6
`
那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观察圈子里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技术人,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这个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得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如果这种组合,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关于这个观点,话题太大,我不打算赘述。
不可替代性:
1. 专业领域技能。
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专业技能越强,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这个自是不用多说的。
2. 跨领域的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等等。
3. 学习能力。
严格来说学习能力也属于跨领域的技能,但由于实在太重要,并且跨任何领域,所以独立出来。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学习和思考知识。
4. 性格要素。
严格来说这也属于跨领域技能,理由同上。一些我相信很重要的性格要素包括: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是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自信和谦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后者是不要总认为自己确信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等等。
`
你,凭什么可以不被社会淘汰?
https://mp.weixin.qq.com/s/ii9O-YnEd7SsCKgz45Z4_w
`
职场是一场长跑,想要名次靠前,不看一时的快慢,而是能否持之以恒的匀速前行。
一、这是一场赛跑
二、为什么光会跑还不行?
三、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四、如何通过实践提高核心竞争力
1.调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
2.设立目标
3.分解目标
4.尽可能找与工作的重合点
5.不要一直在表面浮潜,输出永远是最好的输入
6.借力突破瓶颈
五、每个人都可以练就一个不败之身
`
程序员职场的出路在哪里
https://mp.weixin.qq.com/s/kvas3RxitV71PabsBtfEtA
`
互联网研发工作的职场红利期,基本到头了。除非可以看到新的技术革命,以及其衍生的新的产业机会,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互联网巨头,新巨头,新经济模式的大规模的市场抢夺战,基本告一段落,短期内,除了AI领域可能还存在一轮角逐,其他领域,包括传说中的区块链在内,看不出有太明显的产业增量。
基于以上两个判断,加上每年应届生的大量涌入,我认为,互联网研发人才整体上已经从紧缺走向过剩。
以上,是个人判断。
基于这一判断,我提出一些建议,在研发职场打拼的年轻人,两个方向考虑
第一,纵深发展,是要尽可能提升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在领域内更靠前。
以前,我们觉得说,如果你在领域内能到 Top 20%,太高不敢说,饭碗应该是不愁的,现在这话要加条件了,如果你勉强达到了领域内的 Top 20%,如果你低于35岁,饭碗还是不愁的,高于35岁,就不能那么确定了,高于40岁,这个,千万别失业,否则就业压力极大。
所以,如果要考虑到年龄增长,不仅仅是能力上要达标,影响力上也要达标。
第二,横向发展,让自己掌握更多领域的技能和认知
很多人觉得说,研发过剩,是不是不要学编程了?我觉得年轻人学编程真不是坏事,第一,编程可以锻炼逻辑,虽然现在很多程序员的逻辑也不咋地,但你如果肯认真学编程,逻辑还是可以提升的。第二,编程能力,未来可以认为是一种基本技能。
以前我们说,产品经理不一定需要懂技术,但话说回来,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是不是有一点优势呢?那么反过来说,懂产品,懂运营的研发其实也是有优势的。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研发人员,坚持去学习一些关于产品,运营,广告投放,数据分析等等相关的知识,职场的路或许可以宽一点,面对职场困境的时候,选择的方向也会多一些。
当职场就业环境压力变大的时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可能需要的不是那些特别厉害,特别出色的顶尖技术人才,因为业务场景没这个必要,而且成本太高也养不起。但他们肯定愿意要能身兼多职,拥有全面能力的人才,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太完整的团队配备,能够拥有多方面能力的人,不仅仅是节省人力资源,更节省沟通成本,在业务增长,团队扩张的时候,这种多面手也能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
第三,攒人品,攒口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认识一些优秀的人,帮助一些优秀有潜质的人,提供经验技能辅导,协助解决一些麻烦,或者在判定对方靠谱的情况下,给予一些资源和人脉的支持。
第四,利用业余时间,试试不同的可能
虽然这样的可能概率不高,但如果你确实有一些业余时间,而且有兴趣,并且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一下不同的可能性。
`
有多少人接受了自己平庸的?
https://v2ex.com/t/847840
`
为了不误伤,声名一下,很多大佬很厉害,本来就不平庸哈(当初也希望自己是这种人),或者很多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也是常有的事,我这里只特指我这类已经接受了平庸的群体。
先说一下自己,前双非底层移动端一枚,干了 5 年多,之前发了贴子说想逃离开发行业,目前已离开开发行业与朋友尝试开花店(没指望做大做强,只是换个环境尝试),正在进行中…
读书时老师教导的,世上没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努力的懒人,所以在初入社会时有了我在之前贴子里发的那种自己主动加班学习的做法,其实就是为了靠着努力来拉近与那些智商高的人的距离,别人一天干 2 小时,我一天干 4 小时,总会追上的。
不可否认,努力很有用,从一开始的几个人的小公司,到跳槽几十人的中型公司,到跳槽大型公司(只是单纯的人数多,并非大厂),确实和努力分不开关系。随着技术的积累增多(多而不精),工资的上涨,感觉自己一步一步向大佬迈进,走上管理层,出任 CEO ,迎娶白富美[手动狗头]
后面进入的大公司,身边优秀的人越来越多,当初由于疫情招人困难,公司要组建个小团队,差 2 个“打杂的”,我恰好懂那么一点点相关技术,被分配进了小组“打杂”,团队里的人都很厉害,不管是学历 /技术 /努力程度,直接全方位的碾压,因为是新项目小组,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向要做,所以没有人来说指导某个人,更多的是分配事情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期间就发现,同样的陌生问题,别人几分钟就能解决,或者说能理解,我就是不行,哪怕下班后回家熬夜,就是弄不明白,或者弄明白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好几倍,本想着多花时间能拉短差距,在某次交谈中发现,别人下班回去后比我更花时间,甚至通宵。本以为别人是下班后,是我拉近距离的时候,谁知道。。唉,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该项目为研究性质,所以没有强制加班一说,大家都是到点下班,只是不知道回去后别人会这么的努力)
后来不是兴起了程序员考公指南,想着自己试试,当看到报名人数和招录人数的时候,心直接凉了,但也尝试了报名试试,当然,结果显而易见。
可能是打击到了,后面就换了个相当于混吃等死的公司了,到现在离开开发行业换了个行业尝试,也算是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或许会有人说,你自己不努力肯定平庸,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不努力,平庸怪谁,这种说法我不敢说是错还是对,我只是觉得,我如果要让自己变的不平庸,付出的努力可能是我无法接受的,那我还是选择接受平庸吧,接受躺吧,摆个烂。
毕竟人生几十年,自己活的开心不好么,非要把自己搞那么累,难受。
说实话,现在接受了自己的平庸,生活真的变好了,不用像以前那样想着别人在努力,自己也不能落下,天天熬夜,学习,拼命。
或者说不用看着自己年龄一步步增长,距离“35”越来越近,却还在成天增删改查,页面仔,心里那份焦虑越来越重。
看开了,接受了,生活变好了,心态放开了,身体变好了,腰不疼了,发也不脱了,每天吃嘛嘛香。
(或许是我还没结婚生子吧,暂时没有婚后的压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管他呢,到时候再说吧)
==
我们都是普通人,天才毕竟是少数,凭什么就是我们。所以,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可否认,有些东西,确实是一出生就决定的,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改变。比如智商,比如家庭背景。而这些,恰恰是你跨越阶层最需要、最重要的东西。
=
摆脱平庸不是什么难事,不是非要做出很大的成就才算不平庸。
多点思考,或者随便什么方向的知识、喜好,往深入了研究研究,就能让自己对某项事物的认识达到某种高度,而万事万物背后的大道理都是相通的,思想境界到了,就不平庸了。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稀缺性,所以不能所有人都达到很大的成就,不管多么努力,绝大多数人都注定平凡。
人可以平凡,但不必平庸。
看透了躺平了接受了自己的平凡,这也是一种认知提升,生活变好了,楼主现在八成已经不是个平庸的人了呢。
=
我觉得普通也不代表平庸吧,人在定义自己或他人的社会属性的时候,普通往往跟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挂钩。所以往往社会看一个人,看他没钱也没资源,那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普通的那一类。比如年轻人除非是 X 二代继承了资源,否则基本上都是没什么资源的,在社会整体看这些年轻人都很普通。但是这些人里也有一些是活的与众不同的,或者活的精彩的,说他们平庸又有失偏颇了。
=
接受自己能力的平庸,但是不接受人生的平庸
不会和别人去百米跑,因为有跑更快的
自己找准一个方向,拿出马拉松的耐力的决心,遇山爬山,遇水过水,走到最后,这条路我是最牛逼的
`
为什么陈立人这种卷王会选择润到美国给谷歌打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1880831
他的家庭条件简直是逆天,有这么好的背景资源,考上清华,为什么要选电子信息工程这种专业?毕业以后还要跑到美国留学去湾区当码农?
有人说湾区当码农拿大包很赚钱,有他父亲的背景资源,他在国内一样可以很赚钱,想要留学镀个金,体验下西方教育在我看来都没问题,可他留学居然是为了去湾区当码农。
他都没有去读phd,很显然不想做学术。
`
背景,曾经互联网大厂。
之前我们厂风头正盛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是有着一批官二代的,要说起来个个都是金光闪闪的背景,普遍是金汤匙出身+先天高智商+海龟名校,共性是虽然是官二代,普遍不是一线城市,而是三四线城市可以顶天那种。
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一方面惊叹于人家的出身富贵,经历丰富,认知早熟,另一方面, 我也不禁会思考,以我这个末流小镇贫民出身靠做题家一步一步挣扎,居然也能跟这种出身的人平起平坐暂时成为同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算是阶级的流动了。
交流以后,我的感受是,**三四线官二代的出路其实也很有限**,算来算去就只有做题家一条路,也就是说,其实是跟我这种贫民在一个赛道上,区别无非在于人家有资源可以钻一些教育规则的漏洞,比如艺术特长加分或者异地考生之类的,以及人家有资源可以额外提供一些教育辅助,比如请特级教师辅导功课,以及可以花大价钱送出国。这还是脑子灵光清醒能够卷出来的人,也有无论如何家庭给予加持都读不出来的,大有那种在国外混了十来年连语言关都过不了的,最终也就是灰溜溜的回来,由家庭安排体制内道路。
官一代的资源,一般分人脉资源和经济资源,问题在于,三四线的官二代除非特别不肖的,大部分都渴望往一线城市跑或者往国外跑,而官一代的人脉资源普遍只能在本地生效,因而官二代只要脱离了原本的三四线小城市,与普通人的区别基本上就只剩经济资源。然而一线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三四线城市官一代的经济资源,在一线城市或者国外来比,就不那么够看了,也不足以通过经济资源撬动更大的出路,因而,三四线的官二代,也只能走上卷王的道路。
官二代的优点是早熟,有城府,会算计人,利益得失心里门清,缺陷是普遍有傲气,自尊高,低不下头,不接地气,可以理解,毕竟在成长过程中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小千金小少爷,都是被众星拱月哄着长大的人,基本没有需要他们低头的时候。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那些优点,大部分是需要站在领导位才能发挥的出来的,而他们进入到一线城市或者国外之后,就站在了跟其他人相同的起跑线上,需要从小立本干起,这时反而不如某些做题家出身的卷王,人家放得下面子和自尊去跪舔去抱大腿,他们干不来,反而只能老老实实的卷业务,而众所周知,卷业务的晋升速度是有限速的。
以及官二代普遍求稳,所以你把这几点限制因素一加,求稳+高自尊+不接地气,再加上失去了人脉资源,经济资源又不足以碾压胜出,基本就只剩下卷王一条路了。我见过的官二代,很少有冒险精神,说在国内外创业的,大部分都是奔大厂进名校。
以及插一句,商二代和官二代还不太一样,我接触过一些商二代,那叫一个嘴甜人滑身段柔软,而且这些商二代普遍早早的看透现实规则,人家对卷王之路普遍兴趣缺缺,但是有趣的是,很多商二代都早早的进入体制内,然后靠着自己长袖善舞经济加持在体制内过得如鱼得水,也算是官二代和商二代之间的人员流动了。
为什么商二代中意体制内?因为商二代的不稳定性往往比官二代更强,官二代在不犯大错误的情况下,一朝官二代,终身官二代,就算跌落阶级最低也是个中产。但是商一代的不稳定性非常高,风光的时候吆五喝六,落魄的时候负债累累,很多商二代也因此会有人生的大起大落,所以我猜测可能因此有种补偿心理,希望早早进体制内求个安稳。
那如果官二代留在本地呢,是不是也能复刻父辈的辉煌?实际上很难,父辈的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而官二代留在本地系统中,虽然父辈的资源能够予以助力,却不能复制环境因素,而留在本地系统的官二代往往都是一些在卷王竞争中落败的,相对追求安逸的人,而且加上年龄差,父辈一旦退下去,其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因而留在本地系统的官二代普遍的会比父辈降档。
怎么说呢,跟这些人打交道之后,觉得三四线城市官二代最好的出路,就是依靠着父辈的人脉经济资源以及自己的头脑加持,做个卷王中王,一路卷过本地同龄人,再去国外卷同龄人。所以陈立人在出事之前,所走的道路堪称是官二代模范了。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不仅没有多修几条路几座桥,反而这座桥变得更加拥挤更加狭窄了,大家在这座窄桥上你推我搡互相拉扯,一旦跌落就是无底深渊。
以及结合我这些年在东南亚的见闻,真的觉得国内的人活的很神奇,比我们富裕的地方没我们压抑,比我们贫穷的地方也没我们压抑。而在国内,身家上亿的富豪大佬也见过,勤扒苦做的做题家也见过,负债累累的打工仔也见过,官二代商二代见过,穷二代苦二代见过,普遍来说就是都非常的焦虑和压抑,高层的人极度恐惧阶层滑落,而本来就在底部的人确实活的极其绝望,让你觉得高层的担心不无道理。
以及如果看下清朝康熙乾隆之外的几个帝王,就会感到,哪怕是皇帝,大部分活的也不咋滴,要是清末这些帝王个个跟宋徽宗似的纵情享乐,又或是跟明熹宗一样沉迷木工,最终大清亡了,还可以理解,起码人家确实摆烂,也享受过了;但是问题在于,帝王其实个个都很卷,雍正一天只睡四个小时,道光节俭到已经有点心理变态了,但是依然阻挡不住封闭系统的衰亡,而在这个系统当中,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活的开心,而且每个人自己既不开心,也见不得别人开心,真是让人不禁叹一句,何苦呢。
==
我是陈立人同高中的校友,比他大一点,其实陈立人的家境在成都七中只算中上。纵观我的同学们,中位数的家庭配置是父母一个大学教授一个大医院的专家级医生。家境明显好一些的是各种省领导市领导家的孩子,或者家里生意做得很大的在四川有一定名气的商人的孩子。
我们这一级根据我的观察,几乎所有同学和父母比起来都实打实在阶级滑落。像陈立人那样去美帝谷歌工作的,还算滑落不太明显。**因为比起金钱,阶级其实要更难继承得多。**
依靠父母的庇护一辈子顺风顺水走上超越父母的人生巅峰往往只存在于虚构的想象,实际上,权力是一代一代衰减的,医院的分管院长最多只能保自己的子女进去当一个普通医生,公司里的实权高层也就能给孩子安排一个安稳肥差。这一切在旁人眼中看起来是值得羡慕的可以少奋斗20年的事,但同时也就仅此而已了,再等下一代就什么工作都安排不了。
世界是一个非常陡峭的金字塔,每往上一层都很艰难且充斥着大量的运气成分。能在成七念书的孩子其实已经通过了做题的筛选,但想发展得好还是很难很难。
一方面是时代不同,父母那辈的学历红利远高于现在,另一方面在于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摇奖机,只有概率游戏的获胜者才能上升。而这个获胜是随机分配的。这件事也侧面说明了在我国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多么多么低。
我的同学里有父母高官自己当个小公务员的,有父母都是顶级医生自己却没卷过入院基线只能去小医院工作的,有家里开了一堆企业等着他继承却非要跑路硅谷当码农的,当然也有继承家业年纪轻轻就当x总的…反正无论自己卷不卷,只要家境越好的,就越难以维持上一代的阶级。
其实这样明显的阶级滑落还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斗胆在对独生子女的吹捧如同嫡庶神教的知乎暴言一句,那种追捧只生一个然后把资源全部灌注,只求保他/她一生顺遂富足的思想,只适合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家里有较大产业事业的,绝对应该多几个继承人多向发展。
我是同学里少有的真正普通家庭,除了成都的几套房外父母没别的资产,收入很低,一度我觉得自己家境贫寒,直到我开始工作认识真正的中国。成都没啥可留恋的,于是我到了北京发展,我成了同学里少有的超越了父母一辈阶级的人。在买房的时候我深度观察了卖房给我的老北京们,然后看见了他们与老成都们内在的惊人相似。
网上大家看见的都是对大城市土著的羡慕,各种说他们赢在起点少奋斗二十年。但一切真正在发展的城市,大部分土著的阶级都必然在逐渐陷落,在逐渐边缘化。外来的新贵会逐渐渗透城市的核心,一如成都的经济中心从锦江武侯移去天新,一如卖房给我的阿姨要搬去通州,一如陈立人们父辈的阶级难以继承。
——————
补充一下,看见评论区很多质疑我家境以及凡尔赛的,特地解释一下:
我家在成都有几套房,都是拆迁得来的,虽然地段还不错,但是每平比旁边的商品房便宜近2w,而且面积都不大,全卖了估计就400w出头,这是在成都房价经过几次暴涨后的情况,之前还要便宜得多。十几年前我上高中那会儿,我父母除了房租没有其他收入,我说我全班最穷是真的。
熟悉成都的人会知道,房价高的是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以及最近火的各种新开发的2.5环。主城的老房子卖不起价,也租不起钱,回迁房更是鄙视链底端。
我父母早就不工作了,他们就是网络传言里天天打麻将的包租婆和包租公,我家很多亲戚都这个模样。但他们的生活谈不上什么滋润,只是懒惰,并且在这个懒惰的过程里逐渐陷落,逐渐被城市边缘化。
我从第一次拿到工资开始,生活就比父母宽裕得多,因此我总对土著房产的纸面财富抱有怀疑。
最近认识了不少在成都开公司的老板,他们都是外地人,他们所见的成都与无法走出回迁小区的土著眼里的成都已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些老板都在天府一二三街,他们眼里的成都是以高新区为主的微缩版深圳,房价不菲,房租不低,本地人很少且都心高气傲。而土著眼里的成都则永远是五城区,房价不高,生活闲适,亲戚朋友牌桌上天天见。
判断成都土著有没有逐渐边缘化,只用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走出老小区和回迁房。我的高中同学只要在留本地发展的,全都在高新区有了大豪斯。而我爸妈绝对是没这个能力的。
这种底层土著逐渐陷落的变迁其实在北京体现得更加残酷。成都陷落的土著只是走不出回迁房,北京陷落的土著则可能被困在大杂院和平房的夹缝中,或者好一点的卖掉五环内的房子搬去郊区。
我对于轩一的逝去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悲伤,我憎恶所有给她造黄谣,以及说她高攀的人。能从边缘小城走到清华再走到谷歌,于轩一面对的困难是远比家境优渥的陈立人大的。
我所见的社会真相是,虽然阶级日渐固化,但如陈立人这样出生的人在社会占比还是很少的,且这种较高层总体是在阶级下滑,而社会基层里广大的聪明勤奋的于轩一,凭借着随机的幸运,依然在进行阶级向上的流动。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我所见的有趣现象,欢迎大家交流观点,但上来就骂人的一律拉黑。
==
提问里,里里外外都觉得陈立人留在国内做“周公子”和北极鲶鱼更好,我真是无力吐槽。
所以,你们到底是讨厌“周公子”和北极鲶鱼,还是恨自己不能做“周公子”和北极鲶鱼呢?
`
县城中收入不错,衣食无忧,大平层和好车开着的,比例不大于5%
https://weibo.com/6106031800
`
@菊厂刘掌柜:过年期间身边不少朋友回老家了,深圳大部分的朋友是县城或者农村的,回去后有个感慨,就是以前的朋友或者同学,似乎过的很滋润,有大房子住,拿着不算高的收入,但花销也少,父母还在身边,感觉自己在深圳过的很苦。
这其实是个观察偏差,这些朋友看到的是老家小城市的小部分富裕阶层,那些过的不如意的,不在朋友们的的观察范围。
我自己就是县城出来的,身边有小学,初中,高中上百个观察样本,据我粗略的统计:
过的幸福,收入不错,衣食无忧,大平层和好车开着的,比例不大于5%。
大部分的同学和朋友过的其实只能用普通来形容,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背景,做生意的一年到头赚不到太多钱,缺钱是日常,打工的收入不多,能超过5000的月薪已经算很高了,跳槽是个别的。
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小城市,对标的对象有偏差,小城市的富裕阶层在哪里都过的不错,但是数量有限。
平等的观察,是大城市的普通人,对比小城市的普通人,而不是大城市的普通人对比小城市的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