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缘由:
整理总结一下近期看书、听分享学习到的知识,方便以后参考和回顾。
正文:
参考解答:
先框架,后细节;快速、系统的逐步进行分解。
尽早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多次迭代进行收敛。
三个方法:
- 以终为始(时刻牢记目标,不忘初心)
- MECE(Mutually Exclusively 相互独立(不重),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完全穷尽(不漏))
- 80/20原则(抓重点)
如何实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落实MECE原则:
- 确定问题的范围;
- 寻找符合MECE的切入点;
- 考虑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
- 确认有没有遗漏或重复;
首先,判断/确定一下现在在讨论的是不是一个问题,如果是一个问题,它的范围在哪?
其次,在寻找切入点的时候,切记以终为始,即我们希望分类后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分类的切入点,我们可以试试最简单的一种二分法:A和非A。有个非常经典案例,那就是7喜,它当初打出的口号就是“非可乐”。
另外,不管走到哪一步,请时刻记住“以终为始”,当初是因为什么出发。
在运用MECE法则时,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你得到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只沿着一条思路前行,那么很容易误入歧途或是钻入牛角尖。开阔你的思路,尝试不同的道路,你或许可以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重要信息,或是突然迸发出新的想法,这都是极其珍贵的。
2.尽可能多地收集事实依据
MECE法则要求深入地分析和了解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事实资料,以事实为依据,呈现真实的信息。详细列出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事实,资料越多,对问题的认识就越全面,从而提高证明或推理的正确度。
3.利用图表分析问题
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复杂,往往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过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的能够清楚地看到,有的则隐藏其中,它们互相交错、彼此关联,即使你可以列出所有因素,也未必能够将其梳理清楚。图表是一种直观的手段,它帮助你简化问题、理清思路,分清问题的主次,把问题的结构更加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借助图表思考问题,能够帮助你全面且完整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链接:
=END=
5W1H分析法
http://wiki.mbalib.com/zh-tw/5W1H%E5%88%86%E6%9E%90%E6%B3%95
https://www.cnblogs.com/xiaoxuch-zhl/p/3534676.html
http://www.woshipm.com/pd/13130.html
Why(原因)
What(目的)
Who(谁)
Where(地点)
When(时间)
How(方法)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管理随感(3.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2x9yo.html
一个好的自我管理者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就是PDCA闭环,简单来说就是凡事有计划,凡事有记录,凡事有执行,凡事结果,凡事有改进。任何事情从小事做起,能够真正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持续迭代,那么就一定会带来从量变大到的质变的过程。
一个人要懂得谦卑,过分的自信往往只会限制你自己的成长。
不掌握这个神秘的思考方式,还想混互联网圈?
https://mp.weixin.qq.com/s/jlouXdAJZ-1NdFJS92ac-A
结构化思维能让我们开启良性循环:
1.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设计方案更经得起推敲
2.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表达,有助于顺畅沟通
3.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影响,正向滚动
结构化思维的核心就是整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逻辑思维: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技巧
https://mp.weixin.qq.com/s/fhtgNGLXkeeE12Q62qL1LQ
SCQA 架构如何理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80205
SCQA结构的优势在于,它其实一直在引导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非自说自话。从文案的角度而言,可以利用这一结构提升消费者的兴趣与接收意愿。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
SCQA模型架构
http://www.iyunying.org/zhuanti/scqa
一个超级通用的SCQA模型
https://www.jianshu.com/p/44cf51095b51
SCQA模型(归纳总结)
https://www.jianshu.com/p/b946e06c9fa9
金字塔原理
https://www.jianshu.com/p/b3e6d5c7e9ef
简单点说,金字塔原理就是要先表明中心思想,再说论点、论据,然后层层延伸,状如金字塔。
文章的条理清晰,才能让看文章的人一眼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先看写作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1.一篇文章必定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2.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围。
4.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逻辑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也可以是步骤,如:第一、第二、第三…)、结构顺序(如:北京、上海、厦门…)、重要性顺序(如:最重要、次重要…)。
构建金字塔结构
# 自上而下法
先抛结论,然后列出几点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再层层详细展开。当自己心中对问题已有思路,就差清晰的表达出来时,适合用自上而下法。比如,写年终总结时,基本知道自己要写的主题是什么,平时的成绩、遇到的问题、下一年的规划等也有个大概构思,此时,就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结构,条理清晰的表明自己的想法。
# 自下而上法
当自己心中,对于想要表达的内容,思绪还比较混乱时适合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构建金字塔。即:先归类分组,然后概括每组思想,最后提炼主题,完善整个思考过程。如果要成文,建议思考时可以自下而上,文章还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写出来,比较直截了当,易于理解。
超实用干货:高手做事情,都有体系感
https://mp.weixin.qq.com/s/RrV83-I2CHZsr-mLPk3-uA
工作中拥有“体系”思维非常重要。
它能够让我们思考和做事都变得特别有条理,并且极少出现无用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高手,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系感上。
体系,是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形成的一系列方法的组合。
1. 确保目标唯一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能适应所有的情况。想要搭建高效可执行的体系思维,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且只能有一个。
这是大前提。
2. 搭建方法组合
分步骤,看情况,建闭环。
那么如何来判断第一步是不是对的?
记住一个法则:
如果这件事做不好,会导致后面所有事情都陷入迷茫,那么这件事就一定是正确的第一步。
什么叫思考闭环呢?就是当你搭好一个思维体系框架后,还要知道用什么指标来评估这个体系的产出效益。
所谓有始有终,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如何培养体系思维?
首先,确认你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
然后,围绕目标分门别类找到不同的情景组合;
接着,顺着每一个情景往下延伸出相应的方法步骤。尤其注意第一步要找对;
最后,针对每一个方法步骤找到对应的关键结果指标,建立你的体系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