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零售的哲学


=Start=

缘由:

整理一下过年期间在火车上看的由日本711创始人铃木敏文写的《零售的哲学》一书时所做的标记,方便以后参考。

核心内容我(以个人视角)总结主要为几点:
  • 要有问题意识。
  • 关注变化,并从变化中预测未来。
  • 坚决执行「假设-执行-验证」的流程。
  •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
  • 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沉迷于已有经验,积极应对变化!
  • 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的“价值”。

正文:

参考解答:

总之,如果企业无所作为,仅因对经济持乐观态度而当起甩手掌柜,那么国民也无法切身感受到当前正处于良好的经济环境。 因此,关键点在于从变化预测未来,环环相扣地思索应对变化的方法,如此循环往复才会萌发新的商机。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如果在平日的工作中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有所斩获。

实现机遇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思维力。其中,问题意识指能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的状态。而思维力代表了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能否比他人早一步地注意到变化,并找出有效应对的方法,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应对变化的能力,终将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第一章 一切从“打破常识”开始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对自己有利,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事业往往会止步不前。

我做任何事都不会半途而废,总是坚持以这样的性格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地度过每一天。即使是被外界定论为“不可能”的事,我也能不畏艰难、勇敢地发起挑战——我的职业生涯反复上演着这一过程,而这些经历也成就了我的今天。

当时,我的顶头上司并不想改变持续已久的既定做法。但是,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出现支持自己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我坚信人生没有无法完成的事,如果一直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眼前的道路必定会打开。

在长时间地保持紧张感、集中精神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的状态下,反而能更顺畅地开展工作。

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时代瞬息万变,世事也有各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常识并非永远都正确。

第二章 不要受历史经验的牵制

凡事若只注重眼前,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在获得信息后,进一步研究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及时应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让企业保持稳步的成长。反之,一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被越拉越大,即使事后亡羊补牢也很难迅速让经营返回正轨。

我们要盯住“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在我们眼中,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会议并不只是单方向的传达,只有把握听众的反应,进行双向的沟通,才能让会议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有人觉得我每次会议的主题大同小异,大致分为:1.必须掌控每种产品的销售动向,建立假设并以真实的数据验证,从而提高订货的精准度,贯彻“单品管理”;2.门店和员工自身都要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改变。

为了成长,必须积极应对变化

如果业务内容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不论别人提出任何疑问都应该具备迅速作答的能力。

零售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即使不去刻意地收集信息,有效的信息也会主动出现,帮助我们获得新的想法。总之,比起收集信息,如何运用信息才是关键所在。

连锁便利店事业的关键并不在于门店总数的多少,最优先考虑的理应是提升每家店铺的品质,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公开宣布“要在几年内开设几家门店”的做法,无疑会让经营陷入歧路。

零售の哲学
1.做不了基础工作的人也无力发起革新。
2.只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有效的信息自然就会出现。
3.不要随口说出数值目标。

第三章 大多数人反对的事业往往能够获得成功

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最后,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我的经营思考法则。

我认为“多数人反对的事业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反之,如果一项事业谁都表示赞同,势必会陷入全面的竞争状态,最后通常以失败或平庸收尾。

毫无实质内容的战略并不能长久地吸引顾客。

人的内心变化无常,一旦需求被过分满足转眼就会失去兴趣,达到饱和状态。

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智慧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如果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人云亦云地设定经营方针的话,最终必将以失败告终。

人这种生物,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利”,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期待。7-Eleven在思考如何满足顾客对“便利”的追求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门店只是单纯地售卖产品,而不能为顾客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那么即使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一家便利的店。因此,我们决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充实和完善“服务”的内容。

尽管眼前的道路荆棘密布,步履维艰,但只要顾客有实际的需求,就存在挑战的价值。

在引导各种项目推进的时候,每个成员对“项目实现价值”的认知程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作为领导者,重要的一环就是制造“认知”的契机。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经营的过程中执著于出奇制胜或乘虚而入是无法长久的。当你顺应变化思考,答案自然会了然于心。 #通盘无妙手

零售の哲学
1.越看似赚钱的事业越容易饱和。
2.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3.理性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接受同等重要。

第四章 消费者所追求的是品质

比起“价廉”,“物美”更重要

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让顾客形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例如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突出产品新奇感或打造热门话题等等,但倘若这一切没有建立在“品质”这一重要根基上,则必将失去顾客“二次消费”的机会,让顾客对产品的兴趣消失殆尽。如此一来,事业只会是昙花一现,毫无成长性可言。

如果经营方法被历史经验所束缚,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无论企业属于哪个业态或业种,只有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假设、采取对策,才有机会得以存续。集团的全体成员都应认识到过去的方法、过去的成功经验对将来的成长并无帮助这一严酷的事实。

在协同多个企业研发产品时,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就是绝对不能成为“好朋友”。 共同体会过研发的苦与乐,在协同作战的过程中逐渐脾气相投,产生同盟意识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工作伙伴间的关系太过亲密的话,面对没有达到标准的新产品,也会产生“算了,大家都不容易,这一次姑且让他通过”的松懈思想。要知道,我们的产品会被陈列在总数超过1.5万家的门店内,因此决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因此,我常指示产品研发负责人将这一点铭记于心,严格践行产品标准,推动团队前进。

在和其他企业携手共进之时,需要注意不能成为关系过于亲密的伙伴,而应该在信赖对方的基础上随时保持紧张感。

只有不满足于既有的技术,应对变化发起新的挑战,才能有所收获。

零售の哲学
1.不能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
2.改变卖方市场的思维方式。
3.主动开拓新市场。

第五章 消费即是心理战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是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为了捕捉变化,我数年来不厌其烦地向员工和加盟店成员强调:工作上应该遵循“假设→执行→验证”的步骤。虽然这种状态听起来非常难实现,但如果因为过程艰难就轻言放弃,企业将永远得不到成长。

“单品管理”的核心在于主动思考、建立假设,再以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假设的流程。要补充的一点是,在进行单品管理时,也必须关注其他关联产品,这一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世上没有快速提高利润的特效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点的初步假设。为了实现这一步,我们必须努力磨炼商业“嗅觉”,更敏锐地感知世间的变化。

正如前文所言,日本的消费者在思维上充满了矛盾的“两面性”:即使身处物质丰富的时代,也不愿轻易掏出钱包;虽然生活富裕,却对“差别”现象尤其敏感。因此,如果卖方不能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办法唤起买方的消费欲望,企业也将走向末路。

在揣摩顾客心理,捕捉产品需求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更要去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只有经常以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社会现状,“本质”才会浮出水面。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也不会只停留在“价格便宜”上。比起价格,产品的新价值、口味更好的体验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在产品过剩、消费饱和的时代,相比价格的高低,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作为卖方,决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的动向或时代的大趋势打乱步伐。只需像进入公司前一样,单纯地站在顾客角度思考就行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形成专家般的思维方式,因为常年积累的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零售の哲学
1.坚持“假设-执行-验证”的流程,一定会有所收获。
2.明确当前的消费模式并非“多样化”的趋势,而是“统一化”的趋势。
3.不是“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

第六章 经营理应“朝令夕改”

我从时代刚刚步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开始,就认定商业经营应该由卖方接近买方,主动出击获得订单。今后必将成为由卖方“主动推销”的时代。

社会情势的变化难以捉摸,不论过去下达了多么精妙的指示,我也会立刻回到一张白纸的状态重新建立假设思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经营也需要“朝令夕改”。

身为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及时发现细微变化,并有能力随时将计划调整为最优状态。

在纷繁的数据和社会的各种动向中,早一步捕捉未来的可能性,思考“必须做出的应对”——这就是我经常建议员工实践的“突破性思考”。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总是以昨日的经验为基础,势必无法打破现有的壁垒,获得开创未来的灵感。并且只有当你形成了对未来的构想,才会产生挑战的目标和意义。尝试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构思和企划能力都会慢慢地得到磨炼。

总之,我们不要把网络零售视为竞争对手,而应该通过网络和实体店铺的互相融合,进一步拓宽经营的可能性。

零售の哲学
1.从“等待型经营”转为“进攻型经营”。
2.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推销员。
3.尝试网络与实体店铺的相互融合。

第七章 “应对变化”是基本原则

在前文中,我讲述了三点7-Eleven能够保持稳步成长的理由:坚持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全体员工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虽然从没有特意回顾过往昔,但仔细想来,我50年的职场生涯亦是如此。无论面临多么大的困难,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接连发起新的挑战。同时保证在工作的每一天,踏实勤恳地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经营陷入低谷的企业基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
2.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只要坚持“应有的工作态度”,就能绝处逢生,转变为稳步成长的企业——我想这证明了经营的基本原则能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

欧美各国的消费模式有明显的阶级划分,中高层阶级大多在高级百货商场购物,普通人则常去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与此不同,日本的消费者则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百货商场、超市、专卖店或便利店购物。

超市是在卖方市场的最高峰时期成长起来的行业。它的成功经验是只要向批发商订购产品,并陈列于货柜就不愁销路。过去辉煌的时代旷日持久,让伊藤洋华堂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用采取任何策略产品就能热销”的错觉。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把经营方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汇集各领域最好的产品研发团队,并不是区区一两年就能成功建立的组织。但是时刻保持问题意识,以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基础,建立假设进行挑战,再验证结果的单品管理,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经营手法。

在急着为自己寻找借口前,不如先认真思考:“同样身处消费饱和的严峻环境,为何便利店能实现增长,而超市和百货商场却不行?”

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的“价值”。只要留意这一点,正确抓住每个时代的消费者需求,势必能不断推出热销产品,通过努力成为“受顾客青睐的店”。

零售の哲学
1.经营的本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大同小异。
2.改革要从全盘否定开始。
3.妥协即是终结。

第八章 打破“常识”

我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7-Eleven在未来也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成长的势头。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40年以来一切以顾客需求为转移的经营宗旨,主动挖掘潜在市场,那么7-Eleven必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从未设定过覆盖全国市场的目标。与此相比,我们更加注重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回应消费者的期待。

熟悉当地人的饮食偏好就能“称霸世界”

结 语

可能70%的人都对目前的工作抱有不满,但又因为是自己的选择,依然咬紧牙关努力做到最好。而这就是职场人士应有的态度,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信念。

当然在工作中,自我钻研、主动发起新的挑战也非常重要。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当它出现在眼前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不能轻易放过。

附 录 7-Eleven历史沿革
  • 1973年(昭和48年) 11月 “株式会社York Seven”成立。与美国南方公司(即现在的7-Eleven,Inc.下同)签订“区域服务与特许经营协议”。
  • 1974年(昭和49年) 5月 7-Eleven第1号店开业(东京都江东区・丰洲店)。 1975年(昭和50年) 6月 实行24小时营业(福岛县郡山市・虎丸店)。
  • 2004年(平成16年) 1月 成立合资公司“7-Eleven北京有限公司”。 4月 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中国区域的7-Eleven便利店(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店)。

 

参考链接:

=END=

,

《 “[read]零售的哲学” 》 有 3 条评论

  1. 铃木敏文
    https://index.pmthinking.com/ecd14a51de41446f910dfa8ad52da4a5
    `
    ### 观点摘录

    – 「为顾客着想」和「站在客户立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还是站在卖方立场,脱离了消费者的普通生活;
    – 顾客购买的对象是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 现代消费者并非在消费产品本身,而是由自己重视的事情引发了消费行为。
    – 越是美味的东西,顾客越愿意购买,但美味的东西,也是容易生腻的东西。
    – 如果没有实现目标的条件,就自己去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不具备必要条件,那么就去改变条件本身。
    – 不要依附于公司,因为人如果依附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真正的力量。

    ### **关于铃木敏文**

    – 20岁:全面改革东贩《新刊新闻》杂志版面,将杂志发行量扩大了26倍。
    – 30岁:作为人事部门负责人不断在伊藤洋华堂引进新的人事制度和考核方法;
    – 40岁:在日本成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Eleven;
    – 50岁:由于1981年伊藤洋华堂业绩下滑,成立业务改革委员会,开始推进所谓的「业改」;
    – 60岁:开始推动破产的美国南方公司重组,并在公司重组后三年时间内实现盈利;
    – 70岁:成立世界上罕见的复合型企业集团(混合联合企业)——Seven & i公司;
    – 80岁:颠覆业内传统认知,提出了Seven Gold「黄金吐司」产品方案;
    – 2016年4月7日,退出7&I控股公司与7-Eleven集团的管理层。

    ==
    「为顾客着想」和「站在客户立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还是站在卖方的立场,脱离了消费者的普通生活;而「站在客户立场」则是跳脱 ego,贴近生活场景。

    当我们以自己为标准的时候,往往会有波动;而以外部视角为标准的时候,能更好地维持统一。

    所以竞品和内部付出都不重要,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行,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

    销售不是指把东西卖给顾客,**而是理解顾客。**

    战略是指,寻求有盈利可能的差异化经营方式;而不是无盈利的另辟蹊径。
    `

  2. 晚点独家|三小时内部发言,刘强东批评了哪些人哪些事
    https://mp.weixin.qq.com/s/StvUpdXrRPlMbwjyX7w3pg
    `
    成本、效率、体验(产品、价格、服务)

    《晚点 LatePost》独家了解到刘强东内部讲话的部分内容,摘取了其中的关键内容,它们由多位京东与会人员所述。

    # 一场严肃的批评

    * 刘强东说在部分高管身上看到的问题包括:能力不行、价值观和集团不匹配、组织效率低下、推进业务缓慢等。
    * 点名批评零售业务高管,称高管们偏离了经营战略的核心,即成本、效率、体验三点,并将体验进一步细化为产品、价格、服务三个方面。他说,“与此无关的一切工作都是无效的!”
    * 刘强东称自己在听战略会时,听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这几点太少,如果对核心的战略都把握不够,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
    * 刘强东还提及,自己早年为京东商城做客服时,直接就在办公室席地而卧,他把闹钟设定为两小时响一次,每次闹钟一响,就会在木地板上震动发出声响,他就爬起来回复顾客消息。他对高管们说,如果只从这个故事里看到励志,那是不够的,应该看到的是永远以用户体验为先。
    * 刘强东说,“我讨厌去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如果我们是一家平庸的公司,我宁愿把它关掉。”

    # 强调低价才是武器

    * 刘强东认为,京东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京东应服务多层次的消费者,既要考虑有钱人,也要考虑普通人。中国还有部分家庭没吃过优质的猕猴桃,如果能让这些家庭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斤猕猴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 刘强东告诫管理者,不能因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好了,就忽视了很多基层消费者的诉求,他们在消费上仍追求产品的极致性价比。作为零售商,大家要做的不是代替用户去做判断产品好不好,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去把价格降下来,把服务提上去。
    * 今年双十一前,刘强东回复员工周报,称京东的零售业务经营文化在逐渐丧失。
    * 随着 3C 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 如果把零售业务的客户体验分成三要素 —— 价格、品质和服务,低价是 “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 “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 零售应该每年都要举办数场零售文化和经营理念培训会,绝不能成为了第一就忘记了 “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 去年底面向管培生的分享会上,刘强东提到,尽管有些公司四处征战,但最终都会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事。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