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刷新


=Start=

缘由:

趁着周末,抽空整理一下最近翻看完的《刷新》一书,这本书算是我近期看到的第二本大公司CEO写的书了(另一本是前迪斯尼CEO罗伯特·艾格写的《一生的旅程》)。

阅读这种世界顶级大公司的掌舵者写的书,可以扩充你的视野,让绝大多数没有这种机会/条件的人能一窥高层领导者面对问题时的处置思路和难得的第一人称视角(虽然在有些地方可能存在事后因为个人「偏见」而导致的「错误归因」的情况,但对于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次自我按需解读按需吸收的机会,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这两个CEO和一些其它领导者写的书里,我个人看到了有几个共同的关键词:

真诚、乐观、好奇

另外就是最后再提一句——知易行难。自我勉励,继续加油!

正文:

参考解答: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同理心是我做事的核心准则。

你必须尊重你的竞争对手,但不要胆怯,要敢于竞争。

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不把团队放在首要位置,就会毁掉整个团队。

在一个成功的公司里,忘记一些旧的习惯和学习新的技能同等重要。

先天条件只是一个起点。激情、努力和训练才能帮助你快速进步。

目标是为所有人做大蛋糕。


序1

我们应该对未来保持乐观。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是一本极具思想性的指导书,引领我们迈向令人兴奋、充满挑战的未来。

序2

这本书的主题是“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其中萨提亚着重讲述了两个词,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一个词是“Empathy”,中文意思是换位思考或同理心。

另一个词是“Mindset”,中文翻译为思维模式。他在书中提到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的畅销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其中区分了两种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和固化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这本书也是一本关于未来科技的书。萨提亚着重讲了三个技术: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人工智能、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

01 从海得拉巴到雷德蒙德

马克思、梵文学者以及板球英雄与我的童年

我是1992年加入微软的,因为我一直想去一家以改变世界为使命的公司。现在已经过去25年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告诉他们,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所以工作应该有更深刻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把个人的相信的价值与公司的长处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几乎就可以攻无不克了。

创意令人兴奋,同理心则是我做事的核心准则。

我受到极大的打击。但我更伤心为什么我和安努会遇上这样的事情。庆幸的是,安努帮我认识到重点不是我受到什么打击,而是要深入理解扎因的遭遇,对他的痛苦和处境抱以同理心,同时肩负起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

我认识到,只有经历过人生起伏,才能培养起同理心;要想不受苦受难,或者少受苦受难,就必须接纳无常。

我还清楚地记得早年扎因的“永远不会变好”给我带来的困扰。然而,事情总是在变化的。如果你能够深刻地体会无常,那么你会获得更多的宁静,你不会因为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而反应过于激烈。而只有到那时,你才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深的同理心和慈悲心。

没有任何一名领导者、任何一个团队或任何一名首席执行官能够成为微软复兴的英雄。微软要实现复兴,靠的是我们所有人以及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文化转型是缓慢而艰难的,但也是值得的。

这是一本关于转型的书,既包括现在我个人的转型,也包括当下我们公司的转型,而背后的驱动因素则是同理心以及赋能他人的意愿。

写这本书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就是我想写给我的同事也就是微软的员工看,写给我们的几百万客户和合作伙伴看。

但我心里清楚,要实现高效领导,就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并最终让所有在微软工作的人都搞清楚这些问题。微软为什么存在?我为什么担任这个新的角色?这是任何一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自问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如果不问这些问题,不真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会延续之前的错误,甚至会失去真诚。(对于其他公司来说,这个方法和这几个问题也适用,只需要把上面的微软换成自己的公司名即可。)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回望过去,我既受到了父亲追求知识的热情的影响,也受到了母亲追求生活平衡的梦想的影响。

拿到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要做什么,我真的没有认真想过。

关于母亲的人生哲学,我有很多话要说。这种哲学影响到了我如何思考自己的未来和机遇。她始终认为,人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并遵循自己的节奏。当你依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时,节奏就上来了。只要是你喜欢的事,用心去做,把它做好,而且保持正当的目标,生活就不会辜负你。

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因为那是一个小的院系,教授倾力培养学生。我特别感谢当时的系主任瓦拉万(Vairavan)博士和我的硕士生导师侯赛尼(Hosseini)教授,他们向我灌输的理念是,在计算机科学中,不要追求那些容易做到的事情,而要致力于克服那些最大的难题。

回过头来看,我想我的故事可能会给人一种步步规划的感觉。一个印度公务员的儿子,通过努力获得工程学位,移民美国,并在技术领域获得成功。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与固化思维下的想象不同,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我读的不是顶尖的印度理工学院,如今该学院已成为打造硅谷精英的代名词。像我这样的人,只有在美国才有机会证明自己,而不会受毕业学校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的移民还是将来的移民,我觉得都是如此。

同其他很多人一样,我的好运气也源于翻天覆地的若干变革:印度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美国民权运动改变了美国的移民政策;全球的技术大繁荣。印度独立后大规模加大教育投资,让印度国民大受裨益,我就是一个例子。

从印度到威斯康星的研究生院,到硅谷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再到雷德蒙德,这就是我的人生之旅。在那个夏天,25岁的我成为微软的一名员工,从事Windows NT方面的工作。

02 领导力的刷新

透过微软“视窗”去看“云”

在我极其短暂的板球生涯中,有三个故事与商业和领导原则有着直接关系。而今天即便作为一名首席执行官,这些原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

  • 第一个原则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竞争,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时要充满激情。

你必须尊重你的竞争对手,但不要胆怯,要敢于竞争。

  • 第二个原则是要把团队放在优于个人地位和个人荣誉的位置上。

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不把团队放在首要位置,就会毁掉整个团队。

  • 我要讲的第三个原则是领导力的重要性。

我觉得领导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发所带领团队中成员的信心。

1996年8月,我们的儿子扎因来到这个世界,成为我和安努生活的转折点。由于宫内窒息,扎因患有重度大脑性瘫痪。他以我们从未预料到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开始认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总是能以我们所希望的方式解决。相反,我们要学会面对。

最终,必应将会成为打造时下遍及微软的超大规模的云为先服务的伟大训练场。我们不只是在开发必应,还在打造驱动微软未来发展的基础技术。在开发必应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规模化、试验型设计、应用机器学习和拍卖式定价。这些技能对我们践行公司使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时下技术领域所竭力追求的。(借助「打仗」锻炼队伍,提高队伍的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我发现关键就在于敏捷、敏捷、敏捷。在消费体验方面,我们需要保持速度、灵活性和竞赛精神,这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我们需要设定和不断实现短期目标,以一种更现代的快节奏交付代码。

我意识到,在一个成功的公司里,忘记一些旧的习惯和学习新的技能同等重要。

领导意味着做选择,然后将团队团结在这些选择周围。我的父亲是一名印度高级政府官员,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一点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打造一个永续的组织更加艰难的任务。对领导而言,通过命令达成的共识并不是真正的共识。任何机构建设都源于清晰的、既能自上而下也能自下而上推动进步的愿景与文化。

转型必须由内部发起,从核心向外扩散,这也是唯一能确保变革可持续的方式。

对我来说,与客户会面,了解他们已表达的和未曾表达的需求,是所有产品创新的关键。

我们的团队必须拥抱我所称的“在线即时解决优先”(live site first)的文化。运营文化与任何关键技术突破一样重要。

关键在于,高层管理者不要带给员工恐惧或恐慌,而是帮助员工解决现有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

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和内部的能力与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反应,抢占先机。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领导者未必总能做到正确,但平均成功率将会决定他或她在行业中的资历。作为一名首席执行官,在面临更大的挑战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洞见。

03 新使命、新动力

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

我们的行业不尊重传统,只崇尚创新。残酷但真实!

那天我想重点强调的主题,就是如果微软消失了,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个世界会失去什么。我们必须要回答的是: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存在?我告诉他们是时候重新发现我们的灵魂了,也就是说,是什么使得我们与众不同。

微软需要重拾灵魂精神,而这个灵魂就是让每一人和每一组织都能获得强大的技术,即技术的全民化。

我们也可以通过竞争热情实现自我激励。微软一向擅长集中力量发起冲锋。媒体喜欢看到这种局面,但我不喜欢。我的方法是,通过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实现领先,而不是通过嫉妒或好斗。

对于我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何去何从的问题,我认为微软新的首席执行官在上任第一年时,需要尽快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就使命感、世界观和商业及创新愿景进行明确的、定期的沟通。
•自上而下驱动文化变革,让合适的团队做合适的事。
•建立耳目一新、出人意料的伙伴关系,共同做大蛋糕,并做到客户满意。
•时刻准备赶上下一波创新和平台变革浪潮,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世界里寻求机遇,并快速执行。
•坚守永恒的价值观,为普通大众重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一致性胜过完美”。

是的,个人计算机销量正在下滑,所以我们要把尼采所说的“直面现实的勇气”改成“直面机遇的勇气”。我们要赢得数十亿的联网设备,而不是忧虑不断萎缩的市场。

那年,我们做了若干象征变革的事情,并让高层管理者全面参与。我不只需要他们相信我们对未来设定的方向,而且需要他们帮助我们到达目的地。

为兑现这一赋能承诺,我表示我们必须围绕三个息息相关的愿景调动我们所有的资源。

第一,我们必须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我们需要进化,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开发个人生产力工具;我们将基于协作、移动、智能和信任四大原则,着手设计针对计算的智能架构。人们仍以个人方式从事重要工作,但协作是新常态,所以我们开发赋能团队的工具。我们渴求协助所有人提高生产力,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也无论他们使用何种设备。数据、应用程序和设置等所有内容,都必须能在不同的计算体验间移动。智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倍增器。要想在数据爆炸时代取得成功,人们需要利用智能帮助他们管理最稀缺资源即时间的分析工具、服务和智能助理。最后,信任是我们打造一切事物的基石。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加大投资,让我们成为业界标杆。

第二,我们将构建智能云平台,这与第一个愿景紧密相关。

第三,我们需要创造更个性化的计算,推动人们从需要Windows到选择Windows进而爱上Windows。

文化或许是一个模糊、难以捉摸的词汇。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他极具洞察力的《文化》(Culture)一书中写道,文化的概念是多面向的,是“一种社会无意识”。他对文化进行精准概括,并给出了四种不同的含义,但对一个组织来说,与文化最相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坚守的价值观、风俗、信仰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践。文化是由行为组成,这些行为成为习惯,并累积成某种一致且有意义的东西。现居爱尔兰的伊格尔顿指出,他们国家的邮箱是文明的证据,但所有邮箱都被涂成了绿色,就成了文化的体现。我认为文化是一个由个体思维组成的复杂体系,比如在我前面的这些人的思维。文化是一个组织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但塑造它的却是个人。

先天条件只是一个起点。激情、努力和训练才能帮助你快速进步。

04 文化复兴

从“无所不知”到“无所不学”

首席执行官也就是CEO中的字母C,我希望它代表的是文化。首席执行官可以说是一家组织的文化管理者。正如我在奥兰多对员工们说的,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是鼓励去听、去学,并以使命为导向激发个人的热情与才华,那么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建立这样一种文化是首席执行官的首要职责。

组织文化并不是一个能以一种理想方式简单解冻、改变、再冻结的事物。推动文化变革需要细致的工作,需要一些具体的理念。同时,它还需要显著的、明确的行动,抓住团队成员的注意力,并将他们推出熟悉的舒适区。

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保持多元化和包容性,上下一心,共同进退;在此基础上,我们训练我们的成长型思维。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坚守我们的使命,并会真正改变世界。

由于我将微软的文化变革作为一项高优先级任务,所以人们经常会问我进展如何。我认为我的回答是相当东方式的: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永远都不会结束。这不是一个有始有终的项目,而是一种存在形式。

坦白地讲,我天性如此,在获知某个缺点时,我会感到兴奋,而指出这一缺点的人给我的是一种洞见。

我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在哪些方面保持着固化型思维?在哪些方面保持着成长型思维?

展现成长型思维、以客户为中心、多元化和包容性,以及,一个公司。

我们有时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他人的能力。我们跳出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不要预设他人的能力高于我们自己的能力。

文化变革是艰难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抗拒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重大问题就摆在那里,却没有明确答案,这是很可怕的。

任何宣称可以准确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轨迹的人,都是不可信任的。然而,成长型思维可以让你更好地预测和应对不确定性。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你完全失去方向,有时还会让你陷入惰性的死胡同。领导者必须知道该做什么——以创新直面恐惧和惰性。我们要敢于投入不确定性中去,要有冒险精神,在犯错时要迅速改正,要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有时候你感觉这就像一只学飞的鸟。你一时在天上飞,一时又在地上跑。学飞的过程并不美妙,美妙的是飞。

你必须努力——不是为了不断升迁,而是去做重要的工作。

经理要有高要求,但同时也要有同理心,懂得如何激励员工。同样,员工要埋头苦干、努力工作,但他们也有权利要求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得到更高的认可。这之间必须达到平衡。

制约因素是真实存在的,并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但领导者是克服制约因素的冠军。他们要做的是让事情发生。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见解,但对于微软的领导者,我有三个期望,也可以说是三条领导原则。

  • 第一,向共事的人传递明确信息。这是领导者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之一。
  • 第二,领导者要产生能量,不仅在他们自己的团队中产生能量,而且在整个公司产生能量。仅仅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领导者都要激励乐观主义、创造性、共同承诺和成长。在他们创建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潜力。他们建立的组织和团队,每一天都在进步。

  •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找到取得成功和让事情发生的方式。

这意味着推动人们参与他们所喜欢的和渴望去做的创新工作;在长期成功和短期胜利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在寻求解决方案时要超越边界,要有全球化思维。

领导过程中面对的是孤独,也可能是噪声。当一名领导者走上舞台后,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他或她可能会被诱使做出一些可以取得即时满足感的决定。但我们必须超越短视,不为现在某个人写的推特或明天的新闻所左右。

理性判断和内在信念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同时也是我对身边的其他领导者的期望。你来做决定,但不要期望一致意见。

05 是敌是友?

建立伙伴关系,以备不时之需

今天,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我们的数十亿客户的需求,而无论他们选择何种手机或平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持续成长。为此,我们有时候会和长期对手握手言和,追求出人意料的伙伴关系,重振长期关系。这些年来,我们更专注于客户需求,因而也就学会了共存与竞争。

建立伙伴关系经常被视为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为另一方之所失。但我不这么看。如果做得好,伙伴关系会把蛋糕做大,人人都会受益。是的,客户会受益,伙伴关系中的任何一方也都会受益。

与长期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我追求的并不是宣传价值。当然,人们愿意听到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融洽相处。但如果公关是唯一目的,那么建立伟大的商业伙伴关系就太难了。在我看来,伙伴关系——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伙伴关系——必须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业务,而最终目的是为客户创造额外价值。对平台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与竞争对手合作开发有助于提升平台价值的新产品。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拥有伟大的产品如必应、Office或Cortana(微软小娜),但如果其他公司通过其产品或设备确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那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必须找到聪明的方式与它们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进驻它们广受欢迎的平台。

在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时代,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行业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在出任首席执行官时,我意识到我们已经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建立伙伴关系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任何伟大的公司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成功会让人们忘掉那些早期帮他们取得成功的习惯。

信任的建立需要持之以恒;信任的建立需要心中明确——在哪些领域我们要全力竞争第一,在哪些领域我们要协力合作,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共同探索之旅,所以我们要对出人意料的协作和新的合作方式持开放态度。开放始于尊重——尊重他人以及他们带来的经验,尊重其他公司以及它们的使命。我们总能保持一致吗?当然不是。但我们可以聪明地听,不仅要理解话语表面的意思,还要知道背后的隐含义。我不会背负不必要的历史包袱,我也不会让过去的局限性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

这些年来,我发现开放是做事的最佳方式,也是让所有各方对结果都感到满意的最佳方式。在一个创新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工作和努力周期上。彼此坦诚相对,是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共识的最佳方式。(开放心态,坦诚相对,合作共赢。)

不要害怕暂时中断。即便双方都有最好的意愿,合作中有时也会出差错,甚至还会陷入僵局。有时候,你需要通过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已有的关系。过去失败的战略将来可能会有效。技术在变化,商业环境在变化,人亦在变化。将任何关系视为失败行动加以排除都是错误的。明天总会有机会创造新的机遇。

成功的并购通常都始于基于客户需求精心分析而建立的伙伴关系。

06 超越云端

三大变革: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我们正投资三种关键技术,它们将在未来塑造我们的行业和其他领域。它们就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些技术必然会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变化。

在本书的最后三章里,我将探讨我们在迎接这股新浪潮时所应考虑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政策和经济问题。

创新者面临的典型困境——在追求新机会的同时,也有可能错失唾手可得的成功。

在创造未来的道路上并没有一定之规。

一家公司必须对它所擅长的事情规划完整的愿景,然后用信念和能力将其变成现实。

我在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前就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投资新技术,开发新市场,甚至认为应该采取更加激进而专注的方式。但要真正采取行动,还必须满足我们的“3C”原则——我们是否有振奋人心的概念(concept)?我们是否有成功所需的能力(capability)?我们是否具备拥抱这些新想法和新方法的文化(culture)?

为了避开创新者困境,并且不再一味关注今天的紧迫问题,而是考虑明天的重要事情,我们决定从三个增长层面来看待我们的投资策略:第一,发展今天的核心业务和技术;第二,为未来孵化新创意和新产品;第三,投资于长期的突破。

恩格尔巴特定律”指出,人类的能力呈指数级增长;虽然科技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但在改进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却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与人类智能类似,人工智能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底层是简单的模式识别。中间层是感知,负责感知越来越复杂的场景。据估计,有99%的人类知觉都是通过语言和视觉来获得的。最后,最高级的智能就是认知,也就是对人类语言的深刻理解。

彼得想到了记者杰弗里·威朗斯(Geoffrey Willans)说过的一句话:“你至少要懂两门语言,才能真正理解一门语言。”杰弗里接着又说:“不懂外语的人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母语。

学习或改进一项技能或心理功能,可以对另外一项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中世纪的挪威海盗故事告诉了她什么,那就是掠夺式的资源探索是发现不了新事物的。

丹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NielsBohr)曾说:“如果量子力学还没有让你感到震惊,那说明你还没能理解它。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三个科学和工程上的突破。我们正在研究的数学突破是拓扑量子位。我们需要的超导突破是能够产生数千个极度可靠而稳定的拓扑量子位的制造过程。我们需要的计算机科学突破是一种给量子计算机编程的全新计算方法。

07 信任等式

数字时代永恒的价值观:隐私、安全和言论自由

故意设计后门,为访问某人的私人数据提供便利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狂热支持一种或另一种价值观很容易,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

个体对自身安全的重视不亚于对其隐私的重视。公司也一样,两样都在乎,因为安全和信任对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找到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是有必要的,因为国家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国际制度,任何国家都不安全。

隐私与安全困境最终的解决办法,是确保彼此的信任,但这绝非易事。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那句著名的“信任但要核实”的信任。(trust but verify.)

在开发能够赢得人们信任的产品或政策时,同理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寻找过程中,我想给出自己的建议。立法者可以通过以下6种方式来塑造一个框架,用于增强这个数字转型时代的社会信任。

第一,我们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制度,小心地控制执法机构适当地访问数据。在政府的诸多重要职责中,保护公民免受伤害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个行业必须意识到这项职责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的客户往往就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在一个清晰的、受强有力的制衡制度约束的法律框架下,政府应该为获取数字证据制定一个有效的机制。

第二,我们需要加强对隐私的保护,这样用户数据的安全就不会被以效率的名义破坏。政府也有义务保护公民基本的隐私权利。数字证据的收集应该针对特定的已知用户,并且仅限于存在合理犯罪证据的案件。政府对用户的机密信息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必须受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框架的约束。这个框架须接受独立监督,并且包含一个保护用户权利的对抗程序。

第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证据的收集制定一个既尊重国际边界,也承认当今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本质的现代框架。

第四,我们科技行业从业者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透明性。近年来,科技公司有权利发布与它们收到的数字证据要求的次数和类型有关的汇总数据。政府应确保自己的法律保护科技公司的这种透明性。此外,政府还应该允许公司在政府要求获取用户的信息时通知用户,极其有限的情况除外。

第五,我们必须使法律现代化,以便反映科技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的方式。

第六,我们必须通过安全促进信任。

安全是用户信任科技的基本元素。

保持信息的私密性越来越不意味着保密。人们希望控制与谁分享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分享的信息。

08 人与机器的未来

设计符合伦理的人工智能

当和其他人交谈和聊天时,你想的往往并不是要完成一项任务,而是要在社交和社会关系上建立联系。

如果不用情商来搭配智商使用,人工智能就会走向失败。

我认为,人工智能方面最有成效的辩论并不是善与恶的对抗,而是要看一看创造这种技术的人和机构被灌输了怎样的价值观。

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在《与机器人共舞》(Machines of Loving Grace)一书中写道:“在充满智能机器的世界中,控制方式是一个问题,解决它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实际构建这些系统的人具有怎样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必须致力于解决的事情。

阿西莫夫定律是有优先级的,第一条优先于第二条,第二条优先于第三条。第一,机器人不应该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也不应该通过不作为来伤害人类。第二,它们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它们要保护自己。

计算机先驱艾伦·凯(Alan Kay)则表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说,他的意思基本上是,不要预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了,而要以一种有原则的方式创造未来。我同意这个观点。和任何软件设计上的挑战一样,一个平台在建立之初就应该采取这种有原则的做法。

人工智能的设计初衷必须是为人类提供帮助。即使我们研发的是更加自主的机器,我们也需要尊重人类的自主权。

人工智能必须是透明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明白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其规则是怎样的。我们想要的机器不仅是智能的,而且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而是共生智能。这种技术对人类很了解,但人类也必须了解技术是如何看待和分析世界的。如果你的信用评分出了错,你却无法纠正它怎么办?当社交媒体收集有关你的信息,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时就会需要透明度。伦理和设计是息息相关的。

人工智能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时又不会损害人的尊严。它应该保护文化,赋能于多样性。

人工智能在设计上必须注重智能隐私,能够为个人和群体信息提供精密的保护,程度要足以赢得人们的信任。

为了不和时代脱节,我们的后代将需要:

•同理心——同理心在机器中难以复制,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它将是无价的。对合作和建立关系来说,感知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利用技术来满足人类的需要,我们人类就必须培养更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价值观、文化、情感和驱动力的能力,来发挥引导作用。

•教育——有些人认为,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出生率下降,在教育上的支出也会减少。但我认为,创造和管理我们今天还不能理解的创新,需要我们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和更公平的教育成果。大规模实施新技术需要知识和技能,而培养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一个艰难的社会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动力织布机是在1810年发明的,但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这个发明花了35年的时间才转变了服装行业的面貌。

•创造力——人类最出类拔萃的技能之一就是创造力,这一点不会改变。机器将丰富和增强我们的创造力,但人类创造事物的动力将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判断和问责——我们可能愿意接受计算机生成的诊断或法律决定,但我们仍然希望对结果负责的是人类。

《纽约时报》撰稿人、认知科学家、哲学家科林·艾伦(Colin Allen)总结说:“我们可以设想出自主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它们需要的人类照管越来越少,同样我们也可以设想出一些机器,对于涉及伦理的事情,它们的控制装置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肯定没有完美的机器,但是一定会有更好的机器。

09 实现人人获益的经济增长

公司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

归根结底,我们需要通过科技上的突破来实现超越现状的增长。我相信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些创新可以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领导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他们究竟是害怕新技术还是拥抱新技术。

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其他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如何才能将这种独特的优势转化为增长来源和所有人的财富?

Σ(教育+ 创新)×科技使用强度= 经济增长

教育加创新,广泛应用于整个经济,尤其是那些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再乘以科技使用强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经济增长和生产力。

从国家到社区,各级领导人在采用能够提高生产率的新技术时,不仅应该快速反应,而且应该加大力度。正如科明教授告诉我的那样,你不必发明轮子,但应该迅速采用这种技术,因为“能快速使用新工具的社会更有可能提高生产力”。

要为新技术找到新用途就必须具备知识,而知识是通过训练和经验积累起来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自动化会减少就业。”该公司的一名生产经理说,“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工作,一种技能水平更高的工作。”

《连线》杂志联合创始编辑约翰·巴塔勒(John Batelle)曾写道:“从给世界创造变化的角度来看,商业是人类最具弹性、最具重复性、最为有效的机制。”

开发伟大的产品,为客户服务,为我们的投资者赚取利润,这些都非常重要,但只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整个世界和未来的人们产生的影响。

后记

“我为什么存在?”
“我们的机构为什么存在?”
“跨国公司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是什么?”
“数字技术领导者的角色是什么,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把科技作为推动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的时候?”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促使我写下了这本书。

当然,目标是为所有人做大蛋糕。

真正的商业成功,以及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不能仅仅是为自己的核心支持者创造利益,还要创造更广泛的利益,造福于更广阔的社区。

一家全球性公司的优先事项,应该是在每一个国家开展业务时,以长期、可持续的方式为当地创造机会。

之前的全球经济增速大约是4%,现在大约是2%,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新的科技突破,才能让增速回到20世纪的水平。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将成为创造新的经济盈余的突破点,但同时它们也会冲击劳动力队伍,让一些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工作岗位消失无踪。有人认为机器人将会接管所有工作,但是这种所谓的“劳动合成”观点,即工作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历来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社会需要的只是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人类可以提供机器无法实现的价值。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时候,真正的智能、真正的同理心和真实的常识将会是稀缺品。新的工作岗位不仅需要员工懂得如何操作机器,也是以独特的人类秉性为基础的。

参考链接:

刷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14523/

中年翻篇儿,读《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FoKmNWzq3qEov72IYe2xNA

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刷新》读书笔记
https://mp.weixin.qq.com/s/EftoOrE23KzfOaOKUMMvew

是什么让众人以为衰落很久的微软市值可以翻番?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07064/

=EN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